卢晓:有进步有不足 我国会展业面面观

2017-11-15 10:48刘雅琪
中外会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策划师权威性职业资格

刘雅琪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副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节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卢晓认为,当今国内会展环境国际化变化比较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国与国外的合资企业更多,二,中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或展会更显频繁,如去年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收购新加坡国际水族展,这也显示出了中国企业的强大实力,三,各类展会上,国际参展商、专业观众越来越多。上海会展行业协会发布的《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际化展览项目共259个,同比增长0.39%,占上海展览会总数目的34.58%,总展数面积106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9%,占上海展览会总面积70.68%。所以以上海为例,国际化是处在高位发展的状态的,在上海,UFI认证的展会项目有35个,会员单位有22家。《进出口经理人》发布的世界展商100强中,上海入围11家,全球前十的会展企业在上海都开展了业务。

要想加快会展业国际化步伐,卢晓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一,健全产业法制建设,在发达国家的会展业,法制建设更加健全、完备,这是我国需要加紧跟上的;二,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三,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如展馆周边的交通,国内办展导致周边交通瘫痪的新闻并不少见,这就是一个不够国际化的表现;四,需要加强国际化会展人才的培养,卢晓表示,如今我国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素质的企业家数量尚不多,其他方面更有待于提高;五,要提高我國会展研究机构的权威性,现在我国的会展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排名很少被引用,这是影响力不够,权威性不足的结果,要寻求国际化发展,研究机构就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做到在国际上都有说服力。

卢晓认为,我国会展业在国际化方面的短板主要在于:一,本土品牌展会知名度不高,这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国内展会搭建国际化平台;二,整体化营销不够,政府、企业、买家、卖家没有作为整体的会展产品推出,这需要会展人具备产业联动的思维,可以将会展与旅游、商业、金融、保险等结合起来,使得更多人加入,吸引人才,促进国际推广,扩大展会影响力;三,国内会展还需具有技术自信,多向国际上推广本土软件的使用,促进本土技术的开发。

至于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卢晓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展馆运营水平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如环境卫生、展会安全、设施质量、周边交通、物流配送等等;二,加强职业资格认证, 比如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公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但会展策划师证既不在目录名单中,也不在废弃名单中,他们身份不明,处境尴尬,而国外的会展策划师一定要有资格认证,卢晓认为,这对提高会展水平,保障人才质量,尤其是提高新进人员从业水准, 都是十分有益的;三,应该提高会展研究机构的权威性,要做到使发布的统计数据能更多被引用,在会展产业研究上具有影响力、前瞻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划师权威性职业资格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权威的证成困境及其解决——对《法律的权威性:基于实践哲学的研究》的评析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全媒体”语境下党报更应坚守权威性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
“请您回答”2010年第7期答案:
第六期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培训班开课
商务策划师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