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与盈利模式演变

2017-11-15 09:40周怡
时代金融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盈利模式台湾地区

周怡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历经1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给台湾地区的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加剧银行间竞争,导致价格战暴发,也促使了金控平台的形成。

【关键词】台湾地区 利率市场化 盈利模式

一、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在这一时期台湾地区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结构不平衡现象严重,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中央银行调高利率,从而保障经济的发展进步。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岛内物价飞涨,仅仅一年的时间中央银行针对利率就已经作出了多次调整,甚至将存款利率提升到36%。之后,针对企业融资成本的问题,中央银行针对贷款利率多次降低,通过上述的努力之后,在1978年台湾地区的经济终于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从抗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调整经济,解决通货膨胀这一难题,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税率管制政策。这一做法尽管实现了预期的金融目的,可是代价金融体系的效率以及公平遭到破坏,为台湾地区的金融行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金融机构创新力不够、资金导向缺乏合理性等,越來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利率自由化。

二、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进程

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年7月至1980年10月

台湾地区于1976年7月的修正版银行法公布,央行核定存款最高利率,各个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利率,前提是不可以超过规定的最高利率。1976年12月,针对货币市场出台了《短期票券交易商管理规则》。在1978年,决定用管理式机动汇率制来取缔原有的外汇集中清算制度,规定银行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决定汇率,要求设置外汇交易中心,将其规范化。外汇中心于1979年正式成立,并于第二年设置了同业拆款市场。

第二阶段:1980年11月至1985年2月

1980年11月《银行利率调整要点公布》规定,央行随时订定公告重贴现率与短期融通利率;银行存放款利率幅度应予以扩大;银行、信合社、农渔会信用部的票据贴现率须参考短期票券市场的情况而自行订定;银行同业日拆款率及银行承兑其他金融机构的拆款利率由银行自定义;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及金融债券等由发行银行参考金融市场情形自行订定利率。

第三阶段:1985年3月至1989年6月

1985年3月银行在央行核定的利率上下限之间,按其本身资金的松紧,自行适用不同的利率;同年9月将基本放款利率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各银行、信合社及农渔会信用部;1986年3月4 日,央行降低重贴现率,促使银行公会于同月7日公布调低放款利率上下限。

存款利率方面,1985年8月外汇存款利率自由化;1985年11月废止利率管制条例;1986年1月简化并订定存款最高利率。

第四阶段:1989年7月至今

1989年7月,对《银行法》进行全面修订,不再规定存放款利率的上下限,存放款利率自由化实现。

三、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及盈利模式转型

(一)价格战暴发,存贷利差缩小

利率自由化实行初期,各家银行为了吸引客源开始提升利率,其中以中小银行为代表,主动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以较高的资金成本来增加存款份额,各种银行也都被迫纷纷加入,竞相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价格战导致台湾地区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大幅增长,不同期限的涨幅不同,最低在20%,最高达到了50%。

利率市场化的完成给台湾地区银行业带来长期的低利差环境,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特别是2003~2010年,存贷利差进一步出现缩小的趋势。以台湾银行为例,在2002年之前台湾银行的净利差为2.6%,发展到2003年该行的净利差缩至1.53%,从2004年开始保持着1%以内的存贷利差。

(二)银行数量激增,竞争激烈

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后,新银行数量激增,获利空间有限。1984年,针对银行设置分支机构政府放宽了权限,发展到1986年,外商银行能够在高雄市内设置第二家分行,1991年到1992年,这两年间政府批准了16家新增分行投入运行,并且同意金融机构改为商业银行,使得台湾地区商业银行数量庞大。从1991年至2001年,短短十年的时间,台湾地区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就从1000多家增加到3000多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都迅速下降,超过一半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竞争激烈,彼此杀价,这也是造成台湾地区银行业利差缩窄的原因之一。

(三)打造金融控股平台

2001年,台湾地区出台并实行《金融控股公司法》,自此开始金融机构实行综合化运营方式,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迎来机遇,到目前已经有台湾金控、华南金控等诸多金融控股公司。

依托金控平台,为银行子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客户来源,通过金控平台,可以共享渠道资源、系统资源等,使得银行在成本方面,有效的降低了资金成本及行销成本。从产品的角度展开分析,金控平台能够向客户提供保险、信托以及证券在内的金融产品,基于此措施,银行能够不再高度依赖利差收入。因此,大部分商业银行将财富管理当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并为其配置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团队,从人员、品牌、产品等方面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全方位及专业化的服务和产品。在积极发展线下财富管理的同时,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台湾地区银行积极推广线上理财服务,丰富财富管理手段,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台湾地区银行业的平均非息收入占比已超过35%,对于利差收入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杨再平.《我国台湾地区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国际金融》2013年第6期.

[2]陈一洪.《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台湾地区经验及启示》.《北京金融评论》2014年第4期.

[3]吴湧超.《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贸易比较研究》.《福建金融》2009年第10期,第14-18页.

[4]张健华等.《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盈利模式台湾地区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