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银行”对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的启示

2017-11-15 13:50李珍梅
时代金融 2017年29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启示

【摘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立的“穷人银行”,一直奉行“主动上门服务、免抵押、免签法律文书”的经营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穷人银行”的发展壮大源于其经营理念深刻性与小额贷款模式成功实践,细究“穷人银行”在解决穷人在金融需求问题上的经验和认识对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难题启示颇多。

【关键词】穷人银行 农村金融服务 小额贷款 启示

1976年,尤努斯创立了专门为贫困的孟加拉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穷人银行”,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穷人银行”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贫困人口也从中受益。目前“穷人银行”仅在孟加拉就拥有1092个分支机构,分布于孟加拉的36000个村镇中,为300多万人提供借贷,其中95%是原先赤贫的妇女,年贷款额5亿美元,还款率99%。

一、“穷人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

(一)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穷人银行”将经营目标定位为农村,将业务开展客户群定位为农村贫穷人口,喊出了“银行到穷人中去”的口号,30年来,“穷人银行”累计发放贷款53亿美元,帮助400多万人脱离贫困线,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村的贫困女性。这些贫困女性中的许多人都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贷款信用额度已从最开始的50美元上升到1万美元,但“穷人银行”从未偏离过农村小额信贷市场。

(二)主动上门服务,坦诚交流

“人们不需要到银行来,银行要到人们中间去”是“穷人银行”的真实写照,“穷人银行”工作人员深入贫穷的地区,对穷人进行信贷知识培训,让穷人了解“穷人银行”的宗旨和贷款办法,帮助穷人组建贷款小组,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定期与贷款小组成员坦诚交流,了解其贷款需求,提供收发贷款服务,让穷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组建“小组贷款”模式,实施无抵押贷款

“穷人银行”从不要求任何抵押担保品,而是通过组建“小组贷款”模式实施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穷人银行”要求穷人每5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采用“2—2—1”模式轮流放贷,即先贷给两个小组成员,若这两名成员还贷正常,再贷给另外两个小组成员,最后才贷给小组长。

(四)借还方式灵活简便

“穷人银行”对穷人发放贷款手续非常简便,不要求贷款者签订任何法律文书;还款方式也灵活务实,如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情况,“穷人银行”并不强行要求借款人一次性还清,而是采取先偿还一部分,其余部分继续分期小额偿还;如果出现不能还款的借款者,“穷人银行”也不打算将未能还款的贷款者送上法庭,但作为惩罚措施,这一小组贷款人将永远无法从“穷人银行”获得贷款,这些灵活务实的贷款办法使“穷人银行”的还款率得到了充分保证。

(五)专注于小额信贷业务

与大多数银行“贷大、贷长和贷集中”经营策略不同是的,30多年来,“穷人银行”一直专注于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致力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直至今日,“穷人银行”每年发放贷款的规模超过8亿美元,平均每笔贷款也仅为130美元。

二、“穷人银行”背后的成功之道

(一)找准市场定位,走差异化道路

“穷人银行”将自身业务定位为农村市场。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避免了与大多数银行的过度竞争,实现了差异化经营模式。二是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空别,农村金融服务一直被狭隘地理解为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区域,而在“穷人银行”的经营模式下却变成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地。

(二)坚持小额信贷,分散贷款风险

目前,大多数银行为追求的规模经济效应,热衷于大额信贷项目,这固然实现了资金使用的规模经济,但也造成了信贷风险集聚。“穷人银行”却一直秉承为贫困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理念,坚持为贫困民众提供小额贷款,有限的贷款资源分布到了广大农户中去,实现了信贷风险的有效分散。

(三)“取之于农、服务于农”经营模式,实现了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穷人银行”的所有贷款均来自贷款者与非贷款者的储蓄,并且保持持续赢利。“穷人银行”长期以来专注于农村金融市场,对借款人实施长期扶持,直至脱贫为止,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解决了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了信贷资金“取之于农、服务于农”的良性循环。

(四)信贷管理建立在尊重和互信的基础之上,节约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穷人银行”推行自上而下信任穷人的金融文化,在信贷实践中,“穷人银行”的主动上门与免签复杂法律文书的做法,简化了复杂的贷款手续,节约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借贷工作效率。同时,也使穷人充分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增加了他们脱贫后的还款意愿。

(五)创设小组贷款模式,有效转移监督约束成本。

“穷人银行”创设的“小组贷款模式”是在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彼此之间信息对称,信用分离机制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巧妙地将银行对借款人的监督约束转变为借款人之间的监督约束,监督成本得到了有效转移。“穷人银行”满足了穷人金融需求,贷款小组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愿失去“穷人银行”长期的金融服务机会,“小组贷款”模式形成的“邻里压力”有效转移了银行的监督成本,大大降低了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三、“穷人银行”对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的启示

(一)农村金融机构应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农民金融机构普遍出现业务外移现象,贷款非农化倾向严重,片面追求资金的规模经济,存多贷少现象愈演愈烈,大量资金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金融机构的过度竞争和信贷风险的集聚,由此重塑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定位,成为农村金融发展壮大的现实选择。

(二)加强信贷培训,主动上门服务。

借鉴“穷人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把银行搬到群众中,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小额信贷的培训,主动下乡提供金融服务,赢得民众的信任与尊重,最大限度减少农民贷款的精力和成本。

(三)开展小额信贷服務,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信贷效率

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如果一味追求信贷的规模经济和信贷效率,容易诱发信贷资金的风险集聚,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下降。解决风险集聚的可行办法就是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服务,减少不必要的贷款审查程序,提高信贷效率。

(四)借鉴“穷人银行”的“小组贷款”模式,转移银行监督管理成本

我国农民贷款获得性受到了抵押难、担保难制约,同时,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小额贷款管理带来的单位信贷成本过高问题,“穷人银行”的“小组贷款”模式,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值得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乔漳.农村金融改革、农户融资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J].南方金融,2016,(5):95-101.

[2]李善民.信用体系与农户融资约束关系分析——基于演化博弈分析与经验论证[J].征信,2015,(10):45-49.

[2]黄绍进,李善民.农户信贷的扶贫机制:贷款户与非贷款户的分层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2):47-51.

作者简介:李珍梅,女,汉族,广西岑溪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启示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
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