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2017-11-15 11:29刘健
时代金融 2017年2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摘要】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对于信贷风险管理非常关键,所需要的管理时间最长,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会比较多,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风险预警与监测的方法不科学、贷后信用风险识别工作形同虚设、风险评估技术落后以及风险评级过于简单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缺乏等,然后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接着研究了国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经验借鉴,最后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后风险管理 风险评级

一、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贷后检查、风险预警以及贷款风险分类、资信系统管理等,对贷后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很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的发生。

(一)风险预警与监测的方法不科学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风险预警以及监测的方法不科学造成的,没有系统的、科学的风险预警监控体系,现有的体系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比較困难[1]。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多而且零散,信息的搜集比较困难,有些信息不能够反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对其贷后的风险也就无法确定。

(二)贷后信用风险识别工作形同虚设

由于贷款人员有限或者其素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存在盲目拉业务,重贷轻管的现象,很多信贷人员都没有实时的跟踪和实地的调查,与贷款人员的沟通交流也比较少,无法准确了解贷款人的真实经营状况,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风险评估技术落后

对于风险评估的技术也比较落后,一般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定性分析操作比较简单,管理人员一般靠企业提供的表面数据以及个人的直觉来进行风险的判断,缺乏定量分析,我国银行的风险计量水平还处于由传统的经验主义向科学化过渡的阶段,信贷管理无法达到化解风险的目的。

(四)风险评级过于简单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缺乏

贷后信用风险评级以及贷款的分类过于简单,没有动态化的评估系统,我国银行的贷款大多数是中长期的,只要其能够正常周转,并且能够归还利息就会被归为正常类的或者关注类的,中长期贷款的风险在短期内无法得到预测,相对来说掩盖了真实的贷款状况。我国对贷款级别的分类过于简单,在每个级别上的风险大小不一致,但是贷款余额在每个风险级别上都比较集中,没有对风险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控[2]。对于风险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手段以及成套的措施,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缺乏有效性,现在主要的处理手段有重组、清收、核销以及扩大贷款总量等,并且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比较低,重制度建设、轻落实,存在有章不循的现象。对贷后信贷风险的激励机制不足[3]。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重贷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的利息收入,为了最求最大的利润,银行会放宽贷款的条件限制,将主要的人力资源都用于贷款的投放上面,存在盲目放贷的行为,但是忽略贷款发放之后的后续管理,没有跟踪的调查研究,实地了解贷款人的经营状况,也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更没有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措施。

(二)信贷资金的监控难度增加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制度,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争夺优质客户放宽了授信标准,从而加大了信贷风险,增加了贷后风险管理的难度。企业部门为了躲开银行的监管,会在多个银行开户,从而增加了银行监管的难度。

三、国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经验借鉴

信贷业务必然伴随着风险,商业银行要获得收益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也需要加强贷后风险的管理。国外的贷款审批机构是独立于行政机构的,具有完全自主性,定期对信贷人员进行综合的考核,确定信贷管理等级,并且授予相应的审批权限。加强对人员的激励作用,实施市场化薪酬制度以及等级薪酬制度,关心员工的生活,让它们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做好贷后检查工作,避免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要有完善的检查制度以及统一的检查标准,对于检查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非常高,检查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避免银行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银行也要实现市场化。

四、加强贷后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商业银行来说,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考察和管理,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风险预警体系一般含有指标体系、预警阀值、数据处理以及灯号显示,其应该首先符合国际标准,并且根据本国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和调整,要选取切实可行的定量指标以及定性指标,指标的选取不能够过于繁琐,要尽量简化,并且选取关键的指标。

(二)完善贷后检查工作

要加强贷后检查工作的力度,建立纵向监管机制,并且要设立责任追究和制度,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贷后检查。检查的内容要具体,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对于检查工作要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应该细致,将检查工作落到实处。贷后的检查工作要实施定期管理,对于一定的项目,在定期要进行检查,检查工作应该做到全面具体,有一定的时效性,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三)强化信贷风险分类管理

对于信贷风险的级别应该做好分类,应该做好规范化的管理,不能模糊不清,通过分类可以确定对资产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对信贷档案也应该加强管理,其记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银行进行风险分析的重要依据,确保所收集的资料是完整的、真实的,要尽量反映企业的详细信息。加强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保障管理的效率。对于风险要全面了解才能够对风险进行分类,对风险进行正确的分类也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彬.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2]岳川,云鹏.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J].商,2015(26):177-177.

[3]王敬羽.SY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健(1985-),男,山东青岛,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