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转型路径

2017-11-15 20:28阮开武
时代金融 2017年29期
关键词:常态商业银行转型

阮开武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于经济的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也步入新的生存发展环境,在银行业也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条件下,为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润的增长点必然会面临新的转型。本文试从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中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路径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浅谈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已进入发展速度变化、结构调整优化、增长动力转化、政策调控强化的新阶段,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为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宏观政策调控也转向针对有力、强调稳定,虽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使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改变,促进了经济结构更优化和经济调控政策更具有针对性。目前的“三去一降一补”就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潜力,开辟新的发展渠道,银行业作为强亲周期行业,必须服从并服务经济,而经济发展模式反过来又促使银行业变革,二者具有逻辑性的内在统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也有了深刻变化,催生着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步入新常态,渗透并引致金融新常态,因此商业银行已面临与过去十年完全不同的生存发展挑战,必须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型步伐。

一、商业银行新常态下的挑战

(一)与经济增速减缓相对应,银行业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回归正常,商业银行冲动型规模扩张削弱

我国经济已告别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逐年回落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有所下降,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不但受制于内外需求不足的影响,还受限于劳动力供给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上升的制约。一些传统行业的规模粗放式扩张空间受到结构调整的挤压,增长速度放缓,对银行贷款需求的总量、品种、期限、结构也产生了变化。银行业的增速,也从原来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中低速增长区间。因此,随着经济增速区间的下移,我国银行业过去十多年“跑马圈地、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增速减缓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新常态。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大,不良资产骤升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承受的信贷风险压力也明显加大,虽然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整体风险可控,但部分地区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关停倒闭、破产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一些传统低端的制造企业,如: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煤炭、造纸等企业,受产业过剩调整及转型升级和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优化调控,生存发展空间已被挤压,有的甚至濒临倒闭,严重影响自身偿还能力,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上升。从数据上看,截止2016年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5123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2349亿元,增长率15.5%,不良贷款率也从2015年末的1.67%提高到了1.74%。今后一段时间,“两高一剩”和影子银行领域及房地产等行业以及民营企业的违约风险还会继续扩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信贷风险可能会扩大,资产质量还将承受较大压力。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利差收窄,传统盈利能力下降

随着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给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速推进,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民营银行、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各类金融业态不断渗透,并在资产、负债端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的脱媒压力,特别是从存贷业务市场竞争转变为价格的竞争,多年来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之前各家银行相对固定的存贷利差在缩小,进一步加剧银行间竞争激烈,导致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存贷业务利润率已持续下降。

(四)金融脱媒明显提速,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冲击加大

伴随移动支付、区块鏈、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金融”服务突破了地域与位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催收了新型金融业态:以陆金所为代表的P2P企业个人存贷款直接匹配;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阿里贷、京东白条为代表的新型贷款;还有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引入及银行开户面签等监管限制的放宽,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已初具雏形,这将改变银行多年来的传统业务流程,对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会带来巨大冲击。虽说此模式有一定风险但却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务须到物理网点的柜台上办理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正在不断地切分着商业银行苦心经营的“蛋糕”。

(五)监管趋严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进一步制约,倒逼银行转型发展

首先是随着国内外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和趋严,对金融反洗钱监管、服务收费和存款偏离度管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是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遏制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和资金的脱实向虚,政策监管部门不断强化了对银行信贷规模的管控,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合意贷款规模、贷存比及窗口指导等监管措施,让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变的更加困难。再次是更为严格的《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带来了资本约束,机制强化,提高了对银行的资本监管标准,这意味着资本规模的单纯扩张将消耗更多的资本。面临“宽管制、严监管”的大趋势下,资本约束的日益细化,银行必须不断完善经济资本计量、配置和管理,推动业务从资本依赖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因此,银行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调整上的压力陡然上升,倒逼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型发展。

二、商业银行新常态下的机遇

(一)经济转型发展潜力巨大,商业银行业务空间广阔

我国经济虽然当下有所放缓,但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的增长模式仍具有较大潜力,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有可为,以高端制造业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新型城镇化提升空间巨大,目前我国还处于国际公认的30%-70%的的加速发展时期。再次是现代农业为代表的“三农”新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家对“三农”持续加大扶持和投入,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生产经营及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新三农”、“大三农”、“特色三农”的战略价值日益显现。因此,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将为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endprint

(二)经济结构优化,蕴藏巨大的金融新需求

首先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市场与资本结构不断优化的供给制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由过去的以内需为主,向内外需结合转变。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增长将从高耗能、高排放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再次是以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契机,持续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由此蕴藏着巨大金融新需求,首先是抓住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及中高收入阶层不断壮大的机遇,以居民新消费行为的升级变化为时机,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理财业务、贵金属销售、资产管理与信用卡业务等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其次是农田水利、交通设施、网络建设、节能环保、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的金融需求将更加旺盛,低碳经济、健康养老、循环经济、民生工程等领域也蕴藏广阔的业务空间。再次是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还有多个经济区域的发展地位将更加突出,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等,都将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三)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加速,境外金融业务大有可为

人民币国际化为银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以跨界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努力为高端装备制造及出口服务,同时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助推通讯光缆、公路铁路、油气管道、高铁电力等项目,拉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因此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境内企业融入海外市场、资源、技术的程度加深,企业“走出去”步伐已明显加快,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包括:海外融资、大宗商品交易、境外人民币存贷款、结算、托管、投行及市场风险管理等业务需求将快速增长,为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扩展带来新机遇。

(四)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综合化经营提供良好环境

金融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差异化拓展和综合化经营,又有利于加快金融创新,如:盯住农村“三权”改革试点、跟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服务国企并购改革等领域的重大变革,拓展“三农”业务、产业基金、并购贷款、PPP项目、短期融资券、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方式,介入租赁、互换、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步推进。通过一揽子、一站式的客户专属服务,适应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同时以产品线为龙头,提高交易能力,增强金融业务价值链创造功能,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打造良好环境。

(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的核心

随着互联网普及范围的不断扩大,网民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促进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网络经济也快速发展,目前以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呈现出深度融合、广泛应用和快速变化趋势,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态及商业模式,加速了金融脱媒,虽给商业银行带来挑战,但却成为了提升银行服务能力、降低经营成本的强大工具:首先是银行可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批量获得个人及企业客户,在短时间内实现客户与业务量的增长,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挖掘系统和产品研发能力,使得为客户量身定制人性化金融服务更进一步。其次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批量化处理业务和使用便捷智能化的自助渠道,可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并远低于传统物理网点的人工办理业务成本。再次是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商业银行服务和管理半径,实现了从本土发展到全球拓展、从分散式经营到综合化发展的飞跃。

三、商业银行转型的路径

从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如:实体经济萎靡、贷款质量堪忧、同业竞争加剧、监管力度加强等,进入高风险、低回报的新阶段,呈现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发展动力更加多样化、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化、银行监管更加严格化,其过去传统的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正面临严重挑战和制约,如何抓住时机,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已时不可待,具体而言,转型路径应从经营理念、业务结构、盈利方式、客户结构、服务模式、差异化经营、风险控制七个方面推进。

(一)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转型

新常态要求商业银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作为经营转型的“重头戏”,切实推动从单一信用中介商向全面金融服务商转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从重资本型业务向轻资本型业务转型,具体就是:由“求大”向“求好”转变,追求内涵式发展;由“求全”转为“求新”,追求差异化经营;由“求快”转为“求精”,追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1.对原有经营模式、流程和管理方式进行系统调整甚至重塑。结合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商业银行自身资源优势、经营目标,加快轉变业务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优化,实现从单一利差收入向多元化收入转变;从传统存贷业务的规模扩张型向资本节约型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培育差异化竞争转变,充分体现个性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为目标客户提供“全产品线”的金融服务。

2.端正业务经营发展思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督导全行上下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合理完善并强化各种正向考核与激励,并将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各级行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激发全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介入先进科技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消费性新兴产业等行业,大力涉足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工程、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突出抓好支持国企改革、“三农”、小微等客户的金融贴身服务。

3.顺应经济调速换挡要求,确立商业银行自身适度的增长目标。商业银行要突出抓好业务发展的增长质量,合理确定业务增速的心理预期,树立正确业绩观,避免业务经营脱实向虚、自娱自乐的短期经营行为,充分认识到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是金融新常态的表现,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在于跑得有多快,而在于走得有多稳,行稳才能致远。因此,把支持实体经济、优化业务结构、贴近客户服务、提高发展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需要确立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发展目标。endprint

(二)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

1.树立“大资产”理念,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型。商业银行要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对接,压缩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僵尸企业”贷款,信贷资源向零售业务、中小企业、新兴市场和轻资产客户倾斜配置,同时加强与金融同业及类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互通互融资金平台,并借助渠道、客户、信息优势,通过资管计划、理财产品、同业合作等,撮合资金供需双方,以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降低企业对信贷资产的依赖,减少资本消耗,做轻资产业务。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布局移动支付、线上融资融智、科技创新金融、绿色环保信贷等领域,进一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型。

2.树立“大负债”理念,顺应金融业务脱媒趋势。首先要调整和优化负债结构,提高中长期存款比重,推进负债工具创新。其次要从单纯抓客户存款向抓客户全量资金转变,加大定价差异化管理,大力发展投资理财、同业业务、大额存单、金融债等业务,合理发展短融、中票、同业存款等业务,合理控制负债结构和规模,建立稳定的、低成本的负债渠道。再次力求使客户存款、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健康养老等产品相互搭配,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压降高成本负债,实现从资金保管者向财富管理者转型。

3.在中间业务方面,树立“多渠道”理念。中间业务素有资本消耗低、收益稳定、不承担或少承担信用风险等优势,商业银行除了抓好支付结算、代理保险、银行卡、担保承诺、代销基金及贵金属等传统业务产品外,大力拓展租赁与信托、投行与互换等综合化业务,提升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投资理财等高附加值的交易服务型产品,达到规避资本管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目标,不断提高品牌效应和服务增加值,改善银行资产报酬率,实现中间业务市场多元化、收入多渠道目标。

(三)推进商业银行盈利方式转型

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方式具有严重依赖利差、过快消耗资本、对经济周期过于敏感的特征。在利率市场化和融资脱媒加快及监管强化的的情况下,以利润为中心,就是利息收入要稳,非息收入要进,即:尽量稳定净息差水平,保持利息平稳增长,同时以综合化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风险控制为目标,促进各项业务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应收尽收。实现以营业收入为总揽,重规模更重效益;重利息收入更重营业收入;重节流更重开源的目标,破解以往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

(四)推进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转型

客户结构转型要树立大众客户与高端客户并重理念,抓大不放小,并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即:变“坐商”为“行商”;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从主要依靠和维护大客户、高净值客户向大中小客户并重转变。在做好大客户或高净值客户贴身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大与电讯、网络、电商等企业合作力度,借助互联网通过电子器具设备、网上银行、手机植入、掌上银行等渠道满足大众客户的开户与办理业务需求,实现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推动商品交易与支付、数据网贷等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同时通过大数据对客户真实交易明细进行分析,就可对客户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进行精准营销,才能提升主动获客能力,进一步改善和满足大众客户需求层次,从而为客户提供低成本、有特色、高收益、便捷式金融服务方案,以个性化金融产品、贴心的金融服务、快捷的金融渠道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与多层次客户和谐共处、共同成长。

(五)推进商业银行服务模式转型

未来4.0时代的银行,将呈现个性化、实时化、智能化、和体验化的特征,商业银行必须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四化”特点,商业银行要因时势而改变,针对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多元化、要求高的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到客户价值链的过程中,建立新型银企(户)合作共赢关系,有效整合传统与非传统业务资源,实现由传统的存贷款融资中介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全能型服务中介转型,在为客户谋求价值的同时,达到商业银行盈利再造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推进差异化经营转型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差异化已成为银行转型的另一个重要路径,商业银行应做到“业务深耕细作、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通过差异化的客户及产品定位,不同类型的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之路,更好地满足不同级层目标客户的金融需求。具体而言,大型商业银行应以综合化、国际化经营为特色,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依托广阔的网点布局、巨量的客户资源、全覆盖的金融渠道,协调发展各项高端复杂型的金融业务,打造综合化经营的全能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则应明确立行根本及发展定位,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之路,立足本地县域特点和地缘认同,充分发挥其组织结构简单灵活、信息灵敏、贴近客户等优势,探索“金融+电商”发展模式,不求“大而全”,而重“精而细”,打造信贷投放、生产销售、资金回笼的线上一体化经营。小型商业银行可立足社区和本地发展,重点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以提供准确快捷、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做全方位、一体化的区域性银行、特色精品银行、社区银行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蓝海”区域。

(七)推进风控机制转型

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点的监测和考核,并督导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起信用、操作、市场三大类风险的统筹管理职责,厘清风险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边界职责,分层级明确风险管控责任,强化规避日常业务风险,严格按照内外部监管条例或标准,防控經营风险的交叉传染,力求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有效应对新常态下风险控制的新挑战。做到“防在日常,守住红线,绝不越界,维护声誉”,确保不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不发生重大违规责任性事故;不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总之,为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顺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企业已经有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比率的需求,融资结构出现债务融资资本化、社会融资股权化趋势。商业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以特色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优化组织架构,根据业务条线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实现各个业务模块专业化运营,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从“做大”向“做强”转变、从“融资”向“融智”转变,才能成为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适应环境需要、与互联网发展紧密衔接的新型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周昆平.“十三五”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金融时报[N].2016 -02-29.

[2]董亚平.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之路[N].中国金融界网.2015-06-10.

[3]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转型.中国金融[J].2014第20期.

[4]曾刚.经济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转型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07-12.

[5]肖钢.走中国特色银行转型之路[J].中国金融.2012第19期.

[6]葛红梅,陈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J].时代金融.2015第18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态商业银行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沣芝转型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