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航母编队发展的相关问题

2017-11-15 11:04陈龙
未来英才 2017年20期
关键词:战略地位

陈龙

摘要:航母编队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场面壮观的现代海战。庞大的航母编队汇聚了对空、对海、对潜和对岸攻击和防御力量,海战中航母编队几乎与核武器的战略地位同等重要,是可以为国家利益做出特殊贡献的“海上霸王”,是可以显示国家力量、支持外交政策、保证国家利益、制止危机和冲突的有效兵力。和平时期,它可以通过军事演习、访问他国军港等活动开展外交与军事合作;危机时期,它可以通过快速部署来实施武力威慑;战争时期,它可以对敌实施全方位立体攻击。

关键词:航母编队;战略地位;国家力量

航空母舰又简称“航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它是海上的巨无霸,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也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的结合体。航母编队是以大型航母为核心,集海军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具有灵活机动、综合作战能力强、威慑效果好等特点,可以在远离军事基地的广阔海洋上实施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的连续作战[1]。

一、航母编队的发展

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在出版的《军事飞行》中,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國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概念与构想,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由此开启了人类探索航母之路。

航母最初被英国设计用于搭载防空作战飞机,打击德侦察飞艇部队。作为平台与负载的结合体,其在吨位、续航力、容量等方面均有其他舰艇无可比拟的优势,既可进行飞机起降,又能运载一定数量的飞机、燃料、弹药。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1911年1月18日,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二战”爆发后,英国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成功开局,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袭击珍珠港,航空母舰日渐发挥出其他兵力兵器难以匹敌的作战威力,航空母舰正式问鼎“海上霸主”宝座。“二战”之后,各国就纷纷淘汰了各种老旧或性能不佳的航空母舰,并对少数大战中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航母编队自“二战”以后的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20年的战争中(如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熬头独占,不可一世。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物化,一些海军强国开始研制新型航空母舰及其相关装备,探究航母编队的最优配置。

二、航母编队存在的问题

航母编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续航补给能力,但是由于其体积大、移动不便、反射面积大、指挥协同难度大、反应时间长等缺点比优点甚至更加致命,在今后对等的海战中比普通军舰更容易被对方命中。假如对方想尽办法先攻击航母(当然攻击前肯定是在被攻击方没有防备或防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历史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就是其中最好的案例之一),航空母舰的任何部位一旦受到攻击却无法得到抢救时,就会葬送海底。假如航母是以核能作为动力的,就有可能会导致发生核爆炸或泄漏。众所周知,一颗原子弹的威力就可以毁灭日本的广岛市;同样,核辐射等威力就有可能会葬送整个航母编队[3]。

航母编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航母编队阵容庞大,物理特征明显,易遭对方导弹、鱼雷和潜艇的攻击。其次,航母编队作战能力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地形复杂、岛礁众多的近岸海域活动时,机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反潜作战。再者,燃油、弹药和弹射器等物资消耗量大,在进行海上补给时防御能力明显降低,这就为对方对其实施打击创造了条件。另外卫星定位、水雷封锁、远程突袭和电子对抗等,也都是对付航母编队的有效方法。

三、总结与展望

据统计,自1964年以来,海军强国美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进行干预的突发事件达200多起,其中运用海军兵力的就占2/3以上。在这些军事行动中,几乎都有航母编队直接或间接参加。航母编队是各种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发展历史已近百年,在发展历程中受到各种力量冲击。但毫无疑问,以航母为核心的编队仍具有其他兵力兵器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航空母舰编队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具有先进的作战飞机、若干艘水面舰艇及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等。可以遂行反舰、防空、反潜任务,也可对近海战略设施实施精确打击,还可发射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纵深打击。航母编队可以同时指挥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海战场,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作战,真正实现作战海域一体化联合作战[4-5]。

作为集聚科技能量、彰显大国地位的战略性武器,航母编队以其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机动灵活的特性,日益活跃于远海大洋,成为遏制危机发展、制止战争爆发、控制战争升级的战略重器。

参考文献

[1] 刘燕丽,李杰.航母编队的编成及其发展[J].现代军事,2007(7):28-30.

[2] 陈练.海上“巨无霸”今昔——美国航母编队的发展与构成[J].军事史林,2008(3):29-32.

[3] 朱英富,熊治国,胡玉龙.航空母舰发展的思考[J].中国舰船研究,2016,11(1):1-7.

[4] 郭凡嫡.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3.

[5] 张勇.反舰导弹在未来反航母作战中的需求分析和发展对策[J].舰船论证参考,2003(2):33-37.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地位
桥头在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贡献和战略地位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探析
通化在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发展路径研究
羊牧隆城遗址考略
“重九起义”与云南在国家统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云南》杂志为中心的探讨
新时期军队建设成就概览之二 置教育训练于战略地位
三国时期襄樊的战略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