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中角色自我认知和成长分析

2017-11-16 00:05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布莱斯朱莉贝克

张 静 陈 婔

(1.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

影片《怦然心动》改编自美国作家文德琳的同名小说,故事的主线是一对豆蔻少女和懵懂少年的青春期爱情故事,爱情故事中夹杂着青春期的成长,有疼痛、有眼泪、有欢笑,一棵梧桐树,一对青梅竹马,一个简单而平凡的故事。影片的整体节奏是舒缓明快的,循序渐进地将观众带入青春年少的时光,温暖的画面、美式乡村的环境、平凡而普通的角色设定,这些场景就好像生活中的你我,平凡而普通,故事里有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也有温情的小清新,舒缓的镜头似小桥流水般温情平淡,但就是在这缓缓的平述中穿插着主人公之间各自的独白,通过男女主角的独白讲述将男女青少年之间的不同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诠释着独属于青春期的那些酸甜苦辣。这种多角度的分释让影片的整体情感表现更为立体,豆蔻时期的少女怀春,以及男孩子的悸动不安似乎就是发生在你我身旁一样的真实和温暖。而本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少年男女之间的懵懂爱情经历呈现之余,还将其个人的心智成长完美展现,尤其是在少年男女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方面。从刚初见时的懵懂和无知,到女孩朱莉·贝克自我认知的萌芽和突破,以及影片后期的男孩布莱斯自我意识的觉醒,整个爱情故事的发展过程就是少年男女之间的各自心智的不断成长,而男女之间的戏外独白就是这种成长的过程呈现。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两个少年男女,被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熏陶着,而不管是在哪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都需要在不断的试错和失去的过程中去感受自我的成长和变化。不管是女孩朱莉·贝克的自由率真,还是布莱斯的腼腆内敛,不同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少年男女就像影片主角的普通和平凡,从个体的差异折射出整体的普遍,不同的性格呈现和不同的处世态度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之下,而这种共处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就是感情迸发的来源之处。整部影片看似简单,但丝毫不单薄,相反在情感体验和心灵感触方面却是极富韧性的,从细微之处触动心弦、抚慰柔软,以此去祭奠逝去的青春和懵懂。

一、自我认知萌芽的“梧桐树”

当代影视的发展,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娱乐需求,更多的已经上升到精神需求领域。影视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因而每一部影片上映后,观众以及评论家们总是会对影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是很常见的,在这部影片中,最主要涉及的是有关于自我认知的相关理论。自我认知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也叫自我意识,是个体作为独立的个体对自我进行的观察,包括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两个层面的认知。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知发育和成熟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的出现很早,但是要有独立的自我认知体系却需要更长的成长期。在心理学家瓦龙看来,心理的成熟和发展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在心理对象的心理层面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经验的感知不断变换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的活动,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地自我转化。就如影片中的前阶段,女主人公朱莉·贝克对于“梧桐树”的情感,就是一种青春期的安全感的外化,朱莉·贝克对它的期待就如影片中持续暗示的关于安全感的隐喻。“梧桐树”是朱莉·贝克无忧无虑的生活情趣,在“梧桐树”被砍的那天,朱莉·贝克不仅失去了心理上安全感的具化之物,也失去了积极融入集体和人群的一种归属安全感。尤其是男主角布莱斯转身离去,没有同女主角站在同一战线捍卫心中的“安全感”的时候,对于女主角来说几乎是双重的打击。“梧桐树”的离去给朱莉·贝克留下的仅仅是在树上远眺的开阔视野和独处时的美好回忆,当失去时,朱莉·贝克的心情是极糟的,上课时的答非所问,下课后的无精打采,以及闷在房间的哭泣,这些都是少年女主人公这个年龄段所独有的敏感表现。但是在这种表现中透露出来的还有朱莉·贝克的自我意识,可能她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但是通过朱莉·贝克对“梧桐树”的捍卫和失去后的伤心表现来看,这些都是朱莉·贝克作为独立个体对自己意识的表达和发声。而这种自我认知的萌芽有个好的结局完全得力于朱莉父亲的画,朱莉父亲的“梧桐画”可以说是对朱莉·贝克的情绪起伏和心理落失的最大弥补。朱莉·贝克有一位好父亲,温暖的家庭给予了朱莉足够的爱。从这幅“梧桐画”开始,朱莉·贝克的自我认知和家庭观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自我的认知表现得更为认同和果敢。

二、自我意识觉醒的“鸡蛋”

随着影片中故事情节的推动,男女主角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成长是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影响的,内因包括身体机能的生长和成熟、心理兴趣的实现和学习。对于一个独立的机体而言,自我意识的活动出现需要有内在的力量推动,也需要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影片中,朱莉·贝克在科技展中大放光彩,成功孵化的小鸡项目得到认同,在小鸡无处安置的时候,朱莉·贝克果断地选择了自己养育,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在精心照料小鸡长大后,因偶然机会开始进行鸡蛋的售卖,这让她体会到劳动收获的快乐和喜悦。因此,她想把这份快乐和喜悦分享给自己喜欢的布莱斯,每天早上按时按量给布莱斯送鸡蛋成为朱莉·贝克的一种自我实现,并乐在其中,对于布莱斯的不领情和反感完全不自知。在发现布莱斯的不领情之后,朱莉·贝克毅然划清与布莱斯之间的界限,自尊和热情备受打击。同时,在布莱斯的伤害下还波及了贝克的家庭,家庭被误解和被伤害彻底地改变了朱莉·贝克对布莱斯的感情。但是对于贝克而言,温暖的家庭和父母充实的爱是她自我成长的最佳沃土,在父母因为家庭状况发生争吵时坚持要整理花园就是朱莉·贝克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父母在争吵后与朱莉·贝克的深入交谈是对于朱莉家庭意识最好的启蒙教育,她在这种爱的环境下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了邻里对于朱莉一家的评价和看法。虽然自己喜欢的布莱斯让她非常失望,但是家人却给予了她满满的正能量,让她有机会将自我意识完全激发出来,并付诸实践。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物的心境随着周边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心理自我完善发展的过程。

三、自我认知成长的“叔叔”

自我认知成长的过程是在环境的作用下完成的,而学校环境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关键作用的,进入学校就是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的碰撞,这种碰撞通过青少年的自我消化内化为对自我认知的影响因素。影片中两个男女主角间价值观的矛盾就是发生在学校,因鸡蛋事件后的“叔叔”事件让朱莉·贝克懂得了生活中家长的不易与艰辛,加固了自己的家庭意识和对于家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也正是基于朱莉叔叔的存在,布莱斯对朱莉·贝克的情感有了微妙的变化,布莱斯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朱莉·贝克的情感变化,并及时与好友进行分享。基于一种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合群需求和自尊心的满足需要,布莱斯并没有直面自己的内心意识,而是选择了暂时认同好友对于朱莉·贝克的错误看法,而这一幕恰巧被朱莉·贝克碰到。此时朱莉·贝克对于布莱斯对自己家庭的否定和误解表示很生气,布莱斯彻底激怒了这个爱慕他已久的青春少女,也进一步让她确定了她不再喜欢布莱斯的感情变化。即使到了两家共同参加家宴的时候,朱莉·贝克也表现得非常成熟,即使是非常讨厌布莱斯对她和她家的误解,但她还是乖巧地完成了家宴。但是对于布莱斯的情感变化让她直接拒绝了布莱斯对她的道歉。这种孩子之间的“冷战”和争吵是普通的情感流露,却也是男女主角之间自我意识的成长养料,通过种种价值观的冲击和碰撞,朱莉·贝克的自我认知更为独立,开始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勇敢地维护这种自我,这种被激怒和处理激怒的过程就是朱莉·贝克的自我认知成长的过程。相反,布莱斯的自我意识觉醒相对较晚,即使是在完全意识到自己对朱莉·贝克的情感产生变化的时候,他也并没有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而是选择了合群,不背离自己好友的价值认同。这两种自我认知的对比同时也是对两种不同家庭氛围的教育成果的对比,让观众知道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影响。

四、自我意识突破的“first kiss”

自我意识的这种心理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运动过程,在青少年时期,心理特点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每一次外界的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自我意识的变化。影片通过朱莉·贝克和布莱斯之间情感矛盾的不断激化来实现对各自的自我意识的突破。影片将极具青春意义的“first kiss”作为展现男女主角的自我意识的突破点,是极为明智的。“first kiss”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话题,在朱莉·贝克对布莱斯的初吻幻想到发展至影片后期的不再梦想与布莱斯的“first kiss”,最后却出现真实的“first kiss”。这种跌宕起伏是影片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敏感心理的真实表现。在“午餐男孩”拍卖会上,朱莉·贝克故意拍下布莱斯前面一位男孩的午餐,可见朱莉·贝克对布莱斯情感仍旧是存在的,而布莱斯对于朱莉·贝克的这种故意不在乎的表现也深受刺激。在没有借助语言表现的时候直接采用动作呈现也是基于布莱斯的年龄特征,看到朱莉·贝克和她的“午餐男孩”谈笑风生的时候,布莱斯终于忍不住拉起朱莉·贝克想要吻她。这件事情让本来已经隐藏对布莱斯的情感的朱莉·贝克恼羞成怒,两人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闭门不见的朱莉·贝克其实是心神不宁的,门外焦急万分的布莱斯也是心急如焚。而最后解除这种紧张矛盾的是朱莉·贝克慈爱的父亲,一棵代表着安全感的“梧桐树”将两人之间的矛盾和争议完全化解,孩子间的情感就是这般的真实和善良。影片的最后一幕甚是感人,在背景音乐Letitbeme的节奏中,两人一起种下代表青春安全感和纯真回忆的梧桐树,这种圆满和温暖就像是青春时节的那些美好点滴,在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大远景下,温馨满溢,将观众完全带入了那些青春美好的年月中去。影片的这种圆满结局的呈现也是男女主角的自我认知成长的结果呈现,两人都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在经历过冲突与和解后相互理解,提高自己对于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的体验。

五、结 语

自我认知的成长是每个青少年必经的一个心理过程,而家庭和学校的成长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具有关键影响的。《怦然心动》通过简单的早恋故事将这种懵懂时期的自我认知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是对家长和社会的一种教育引导,同时也是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视。《怦然心动》称得上是一部兼具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的佳作。

猜你喜欢
布莱斯朱莉贝克
乐游布莱斯峡谷
从《怦然心动》看青春期恋爱和成长
一颗水晶球
贝贝克Populist餐吧
铁母鸡
呜嗷,怪兽登陆
布莱斯峡谷岩柱
迷你贝克街
爱冒险的贝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