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点单式”送文化叫好

2017-11-16 00:17倪玉翔
剧影月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剧团基层群众

■倪玉翔

为“点单式”送文化叫好

■倪玉翔

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文件,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摆上议程。文化部门更是当仁不让,挑起了送先进文化下基层的热潮。尤其让人欣喜的是在送文化到基层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文化的菜单由“送单”悄然变成了“点单”——过去是文化部门说了算,怎么送、送什么,那都是文化部门自己的事,一句话就是“你送出什么、群众就得看什么”;如今不行了,得按群众所提的要求,按照需求进行配菜,这送上的精神食粮老百姓才欢喜满意。盐城市滨海县去年专业团体将全年送戏下乡的节目列成一张大表,由各乡镇文化站长深入群众走访,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最终将敲定的点单反馈上来。剧团按照需求进行配菜,这种按需供给文化的办法得到群众的衷心欢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这条新闻,省、市宣传、文化部门也纷纷学习他们的经验,此举为提升基层文化供给提供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文化点单是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一直是贫困的象征,千百万农民为吃饭生计而忧愁。即使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温饱始终是迈不过去的坎!试想成天围着几分田、为每天吃饭而奔波的人怎么可能有心思去享受文化?现如今是党的富民政策,让广袤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今天,走进农村,一幢幢崭新的农家小院,一块块绿色的翡翠家园,新农村建设让昔日的农村面貌一新,全面小康建设更是让农民享受上最美好的幸福生活。进了城的人再想回到农村去办个农村户口已经不再可能。富而思乐、富而思文,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有像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文化部门送来的文化也从当初被动享受到如今的“挑肥拣瘦”。盐城市的东台农村每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室外都增添了一个“幸福小广场”,这个小广场就是为满足农民跳广场舞而建的。现代农民有了新的追求,需要有高档丰富的文化,需要有丰富多彩的节目配菜,这是时代的伟大进步,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文化部门就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文化点单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常态,让健康有益的文化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每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

文化点单是对文化供给提出的挑战。为基层送文化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它由政府买单,每年按照行政区划制定规划,落实演出任务。前些年,我省为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指数,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三送工程”,即每个乡镇一年赠送一万元图书,每个乡镇一年送四场戏,每个村每月送一场电影。应该说文化“三送工程”让苏北不少地方的农村深受其益,此活动也受到群众的欢迎,是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办的一件得民心的实事工程。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正发生深刻变革,不少地方已全面步入小康,原来文化部门的送文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的多种需求。如我县过去下乡送文化都由县剧团承担,组织一台节目歌舞、小品、小戏,可以巡回全县十多个乡镇,几百个村,千篇一律,剧团也不需要创作新节目,任务式地走一处演一处,机械式地完成任务。这种应付式的送文化当然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他们有的写信到政府、文化部门反映,县剧团送的节目我们不爱看!这种倒逼机制带来了文化的创新。我市是淮剧之乡,老年观众需要传统淮剧,年轻同志需要时尚歌舞,有的提出要看曲艺小品,还有的地方要看传统杂技,真是各有所需,一时间让文化部门有众口难调之感。

有需求就要有供给,文化部门不能熟视无睹。如今我们针对群众需求,每年初在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上就将制定的文化菜单早早向文化站长下发,让他们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再来汇总,就这样一张全县近期送文化的一览表一目了然,县剧团按照各地所需,组织精神食粮做好供给。如针对农村赡养老人的突出问题,滨海县创作了淮剧《娘怨》,这个反映现代农村普遍关注的老人赡养问题的节目,一经搬上舞台就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地方纷纷点单要求加演这个节目,剧团精心排练,让演出呈现出非常好的效果。该节目自今年3月初首演,目前已演出达60多场。不少地方干群反映,如今送文化节目有针对性,合口味,并纷纷要求剧团多来、常来。一份点单代表了群众的诉求和愿望,一份点单也拉近了文化部门与群众的关系,琳琅满目的“点单”很好地发挥了先进文化的正能量,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文化点单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的,每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在这个火红时代里,都要主动挑起社会赋予的责任,主动担当,不辱使命,牢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回报人民。一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点单体现了群众的新需求,文艺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遵循,树立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端正态度,服务大局,用我们的笔,用创作的最新成果,做到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为人民抒怀放歌,努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去回报人民。二是要努力实践。要扑下身子,沉到最基层一线去吸取精神营养,从群众中发现社会的闪光点,从生活中捕捉美好的生活画面。一切有责任心的文艺工作者不能坐在办公室,凭想像,靠侃大山,用那些脱离群众、无病呻吟的“猎奇”作品去应付。所创作上演的作品一定要提倡接地气,弘扬主旋律,唱响正能量,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社会、振兴人心、扬我国威,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新的时代,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向着两个“一百年”迈进的信心和力量。三是要提高标准。开展文化点单,首先思想上要适应,要转变观念,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其次要坚持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开展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引进人家成功的经验做法,指导好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三要有所作为,不断总结经验,把文化点单、服务群众的文化好事做好,让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效果,为全面提升群众小康幸福指数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剧团基层群众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一部“小剧团大制作”的音乐剧——新疆民族音乐剧《黑眼睛》评析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