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2》看军事主旋律的商业化突破

2017-11-16 01:50周云倩胡江伟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1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战狼2战狼好莱坞

周云倩 胡江伟(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2017年暑期公映的军事题材影片《战狼2》除了创造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外,上映不到10天总票房就将国内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甩在身后,12天总票房超过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登顶国内电影总票房的冠军,成为2017年的现象级电影。自“主旋律”口号提出之后,军事题材影片一直是“主旋律”的主要阵地。随着主旋律影片的市场化探索,军事题材影片也有着两条不同的演进方向:一是以《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为代表,通过“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等方式对主旋律影片进行商业化运作;二是以《集结号》《智取威虎山》《战狼》等商业片为代表,通过挖掘爱国、民族、人性、价值等主旋律元素来获得市场与口碑。这两种路径都是主旋律影片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探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反响,使得主旋律成为当前主流影片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我国“主旋律”口号的提出主要是80年代后期主流意识形态收缩下的“应激反应”[1],主旋律电影观影人次、票房收入、市场投资等屡创新高也折射出观众对我国制度、文化等的自信,以及电影人的“电影文化自觉”[2]。这也正是《战狼2》热映的重要缘由之一。

一、背景:社会亟待符合时代审美、能引发共鸣共情的军事题材主旋律作品

“倡导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于1987年3月提出。主旋律电影提出之初主要是倡导“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3]。口号的提出是基于改革开放之后电影传统的意识形态功能弱化以及受到了异质性价值的潜在挑战,然而由于其承载了过多的意识形态宣教色彩,降低了除教育功能以外的其他价值,主旋律影片很久未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4]

“主旋律影片”并非我国独有的,美国好莱坞市场的主流影片便是美国“主旋律”的核心承载,《拯救大兵瑞恩》《美国队长》《巴顿将军》等无不显示出星条旗下美式英雄情怀与爱国内容。这些影片通过象征意义的符号与视听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扩散着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获取强势票房的同时使得我国观众一次次地接受美式价值观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年时间中,我国主旋律影片难以与美国好莱坞影片竞争,长期疲于应对寻求政策保护,文化产品中主旋律的羸弱,影响着国人的自信。

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以及国人对世界了解的进一步增多,西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难民问题突出、“逆全球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使得国人发现原来中国已经开始多方面超越。深耕多年潜心发展的中国,一方面通过力推“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开放世界的标杆,另一方面航母、护航、撤侨等也使得国人在外获得了更多的安全感。中国由弱国、穷国发展到拥有话语权、影响力的“大国”,再到引领全球化给世界“开药方”的“强国”。民众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但文化领域表达当今民族自豪、大国意志的作品“失语”已久。军事题材影片是国家意志、主流价值的重要承载,然而作品大都是既往的革命叙事或历史再现,现实题材的作品较少,民众亟待符合时代审美、能引发共鸣与共情的此类作品。

二、探索:军事题材影片中主旋律衍进的两种路径

面对时代风尚、价值观念、文化潮流的变迁,主旋律内涵也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调适。[5]主旋律题材方面从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过渡到社会现实题材并重,叙事方面从政治宣扬到品格陶冶,定位方面从教化工具向审美文化工具的本体回归。主旋律的这些调试更多的是对市场及电影规律的被动回应,主旋律电影的真正转型在于以市场为导向遵循艺术创作规律。

主旋律创作的衍进反映到军事题材影片中便形成了创新探索的两个方向:一是军事主旋律题材影片的商业化运作。面对市场被好莱坞以及国内商业大片挤占的现实,我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开始摆脱刻板的说教套路以及宏大的叙事模式,尝试将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法则融入主旋律影片之中,并通过明星阵容、市场运作来将观众重新吸引进影院。二是商业电影中挖掘军事题材的主流价值。军事题材影片商业化运作的同时,不少影视制作公司在军事题材商业片的制作中有意识地将主旋律引入其中。以人文关怀为取向,用现实生活来切入展现民族情感,并通过现代水准的视听效果来烘托,让观者在观看的同时感受力量、人性与价值。2007年底上映的《集结号》是早期在商业电影中挖掘主流价值的代表,这部电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将平民视野带入其中,传达“每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主题。其后《风声》《战狼1》等向主旋律靠拢的趋势愈发明显。

军事题材主旋律影片创新探索的两种路径中,前种路径更多的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是传统主旋律在新时期争取观众实现传播效果的方式,而后一种路径是为了满足市场与观众的情怀消费,通过爱国、力量、人性、价值等意识形态内容来获得市场与口碑。长久以来的师承苏联或师法西方使得我国军事主旋律影片长期未能找到适合国情的表达语言,在政府、市场与观众的调适中摸索成长,一度信心不足。总体来看,虽然民众亟待符合时代审美、能引发共鸣与共情的军事主题作品,但电影市场中表达民族自豪大国意志的作品“失语”已久,未“燃”起来。简单地说,想表达民族自豪却不知道怎么表达,老口号太过时,新口号想不出来,很着急。[6]

三、突破:《战狼2》——国家意志、主旋律与电影工业的糅合

(一)国产影片非洲叙事的先锋之作

《战狼2》是国产影片非洲叙事的先锋之作,它讲述的是因保护战友家人“负罪”脱下军装的特种兵冷锋,为替执行任务时惨造杀害的未婚妻报仇长期漂泊海外找寻杀人者,在非洲时突然卷入一场国家战乱,本可安全撤离,却孤身犯险,冲回沦陷区带领同胞与难民撤离。既往的非洲叙事电影主要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随着我国电影的发展走出国门取景拍摄已成为常态,观众对欧美等元素过于熟络,而非洲还是一片未挖掘的处女地。

好莱坞非洲叙事电影如《黑鹰坠落》《卢旺达饭店》《战争之王》等常见文化霸权的“偏见”,夸大非洲的负面问题,强化英雄的拯救,给非洲带来落后、恐怖的印象。《战狼2》虽然也集合了好莱坞非洲叙事中的元素,如暴力、贫困、血腥、种族冲突等,然而并非导演刻意为之。《战狼2》创作的背景是在时局动荡的战乱地带,除去时局战乱等元素,《战狼2》更多的是从中非友好、非洲底层人民相亲相爱的角度来表述,具有正面的意义。《战狼2》的非洲叙事通过对中国商品、中国投资等内容的描述表现了中非平等关系下的经贸发展,通过援非医疗队展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通过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尊重呈现中非友好深入人心。面临谁走谁留问题时,“中非人员一起解救”便是这一精神的脚注。

(二)用好莱坞的“老酒”打造中式英雄主义

《战狼2》的成功之处也在于通过对好莱坞重工业电影的借鉴将军事动作片的“燃”尽情展现。所谓重工业电影是指电影制作高度专业化、流程化、市场化,高科技、高概念的电影,它是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以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为代表。[7]《战狼2》一镜到底的水下格斗、拳拳到肉的对决设计、贯穿始终的枪战、无人机突击、坦克漂移、军舰导弹发射、孤胆英雄突围等这些看似好莱坞的“老酒”,然而这些大片元素我国长期匮乏,向好莱坞影片看齐本身就意味着进步。

吴京扮演的冷锋并不是一名高大上、伟光正的英雄,它是一名桀骜不驯的军人,因保护战友家人对拆迁头目的一记侧踢使得其被撤销军籍、身陷囹圄、痛失爱人。这与传统主旋律电影主人公角色脸谱化、情感空洞化等截然不同,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虽然也有孤胆英雄的形象塑造,然而影片始终将英雄人格置于民族文化、国家力量之后。除了中国武术、茅台酒外,主人公惩恶扬善的侠义、帮黑人小孩找妈妈的一诺千金、不分种族的撤离、中国军人打不倒的意志等都是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显现。祖国是英雄的后盾,国家撤侨给了主人公脱离战乱区的机会,中非友谊使得其能够受到战乱区人民甚至叛军的尊重,身陷重围之际是中国军舰的导弹帮助了他们。虽然《战狼2》将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老酒”进行了灌装,然而加上民族文化、现实题材、国家认同等使得它塑造了一个有别于好莱坞的英雄角色,击中了观众的英雄情怀。

(三)时代感的原型事件再现与国家认同的传达

《战狼2》的撤侨题材并非无中生有,近年来中国多次在海外撤离处于战乱中的本国公民。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动乱,政府机构瘫痪,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中国政府紧急动用多种方式,8天时间3万多名同胞全部安全撤离;2015年3月也门军政府和胡塞武装发生冲突,为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我国派出3艘军舰,5次奔赴也门亚丁港、荷台达港等地区安全撤出16国共计897名中外公民。[8]

《战狼2》的题材正是以这些撤侨事件为原型,展现了实力增强的中国对公民的海外保护。女主人公Rachel@美国大使馆的推特以及电话联系不上美国大使馆,也是对美国也门撤侨时对本国公民“爱莫能助”的吐槽。吴京手臂挂国旗带领难民通过交战区,是对“五星红旗作为通关证件”这一场景的艺术再现,激发了观众对中国国力增强,在海外受尊重的感知。影片中中国对非洲医疗的援助、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谁走谁留时不问种族与国界的意志也全方位地展示了强大自信与开放包容的中国。影片结尾护照旁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是将观众的民族自豪、国家认同给点燃了。

四、结 语

《战狼2》的票房口碑双丰收一方面反映出观众与市场对作品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文化领域有效表达民族自豪、大国意志的作品较稀缺。这种稀缺使得军事题材如《湄公河行动》《战狼》等更具有典型意义,极易成为市场跟投跟拍的对象。当前军事题材影片已有了深厚的观众基础,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点,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众多电影人多年来的探索,从早期的《冲出亚马逊》《集结号》到近年的《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等,都一步步地拓展了军事题材片的空间。然而,从军事题材影片的历史来看成功并不容易,2002年上映的军事题材片《冲出亚马逊》在当时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迄今为止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题材片仍屈指可数。如何避免说教式宣传将主旋律融入影片之中,如何有效使用重工业电影中的大片元素,怎样去开展叙事等,都需要电影人静下心来遵循电影工业规律,认真讲好故事,摸准观众脉搏,找准时代的“燃”点。

猜你喜欢
战狼2战狼好莱坞
12月好莱坞精选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好莱坞精选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