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蓝色茉莉》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构建

2017-11-16 01:50岳慧敏胡昌平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刻板茉莉阶层

岳慧敏 胡昌平(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后,女性的思想慢慢获得解放,开始走出家庭、走向职场、谋求事业的成功,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然而,从古至今形成的女性刻板印象并没有因社会上部分女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身体力行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女性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妻子宋宜有一位朋友嫁给了一个金融家,当她得知丈夫背叛自己并卷入金融诈骗案后就对丈夫展开了报复。伍迪·艾伦据此自编自导了电影《蓝色茉莉》,通过对茉莉失败人生的叙述重复着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认知。

性别刻板印象是被广泛认同的关于男性与女性的观念与态度,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反映到影视作品中则会影响创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在男权主义的想象中,女性形象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仙女(或者女神),一是荡妇。仙女不可亵渎,荡妇又遭到鄙视,而从仙女位置跌落又未至荡妇,可能最易成为男性的意淫对象。《蓝色茉莉》就把女主角放到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中:大学未毕业就通过结婚步入上流社会,一夜之间又从上流社会跌落到社会底层。未曾尝过人间疾苦的茉莉该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呢?导演伍迪·艾伦在男权思想的支配下,完成了对女性刻板印象的构建,并借助男性强大话语权的传播而强化了这一刻板印象。

一、依附男人丧失独立性

依附男人,丧失独立性是女性刻板印象最具标签化的一个特征。经济不独立是最直接的因素,这导致女性需要依附他人生存,在物质上依附他人,精神上也很容易丧失独立性。《蓝色茉莉》中的茉莉作为波士顿大学的高才生,拥有良好的学历背景,但她的思想依然深受男权思想的影响。“反正我也是在学校混日子,你觉得我是当人类学家的料吗?”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茉莉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良好的学习平台没有让她对学习产生丝毫兴趣,她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婚姻增加更多的筹码,以谋取一门好的姻缘。茉莉成功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她嫁给了纽约的商业名流,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也逐渐成为豪门玩偶,失去独立自主性。

贝蒂·弗里丹曾在她的《女性的奥秘》一书中讲道:“社会上充斥着数百万字的专栏文章,告诉妇女们她们所担任的角色便是努力实现她们作为妻子与母亲的价值。她们的大学教育也被一种顽固的信念所荒废。那些心理学家、政客、妇女杂志的专家们的信念——女性应该在家照顾丈夫,抚养儿女。”①很显然,影片中的茉莉深受这种文化影响,她忽略自己的自主性,并把自己限定在女性角色之中。茉莉的这种生活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或许是成功的,她通过婚姻成功地步入上流社会,像公主一样养尊处优,也像金丝雀一样被养在笼子里,失去自由。当然,茉莉也对这样的“公主式喂养”乐此不疲并怡然受之。所以,茉莉才会对丈夫的各种商业违规操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一定意义上说,茉莉的全部生活是建立在这个男人之上的,她站在男人的肩上看世界,享受生活。只要能保持她想要的生活,她并不需要考虑丈夫做什么。只可惜男人脚踩的世界并不那么牢靠,她刚尝到点甜头,那个奢华的世界就像泡沫一样化为乌有。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讲道:女性可以采取四个策略摆脱男性的控制:一是参加工作,二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活动,三是拒绝女性被他者化,四是通过占统治地位群体的眼光来认同自己。②茉莉离开丈夫后本可以重新开始,她树立目标,尝试着独立生活,为此通过做牙医助理来积攒学费;通过学习电脑课程来具备网上学习的能力。她在追求独立的道路上努力过,但在受到现实的冷遇后,她果断放弃了通过参加工作来独立的这个想法,把眼光重新放到男人身上。以此来看,在争取独立的第一阶段她就已经失败了!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一些人在遇到某些极端情况时可能会激发他的无穷潜力。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些人越挫越勇,有些人一蹶不振。茉莉在失去一切后想过重新开始,但在遭遇一点挫折之后就断然放弃。《女性的奥秘》中,贝蒂·弗里丹讲道:妇女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使命就是使她们自身的女性气质臻于完美。西方文化存在的一大错误就是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对女性气质价值的低估。③而茉莉也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与内在潜力。其中,茉莉深受男权思想影响是很重要的原因。习惯于依附男人的茉莉始终认为:这个世界是男人的,所以在她遭遇现实的冷遇后很容易失去独立的信念。独立的路很辛苦,而一个成功的男人会让女人省去这些辛苦,这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种声音。

二、安于现状又不满现状

每个处于底层的人都不甘于自己所在的固有阶级,希望通过社会流动实现身份的跨越。但身处一个阶层固化的时代,处于底层的人很难通过努力突破固化的阶层。对女性来说,突破阶层限制最简单而迅速的手段便是婚姻,这也是社会对女性实现阶层转化最普遍的认识。影片中,茉莉在还没有毕业就选择结婚,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她成功地嫁给了曼哈顿的商业名流哈尔,通过婚姻迅速跻身上流社会,实现身份跨越。婚后的茉莉似乎一跃天堂,名车豪宅、各种慈善晚会,让她忙得不亦乐乎。当现实把茉莉打回原形后,她搬到洛杉矶妹妹的家里,准备依靠自己的能力重新开始。但是,当遭遇现实的挫折后,茉莉又一次选择相同的道路——寻找钻石王老五,通过婚姻来一改当前的窘迫。或许寻找合适的男人实现阶层转化永远是一条最简单的捷径。现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充斥着这样的传统观念: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重生。很明显,茉莉对此深信不疑。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教育得以在不同阶层之间普及,因此学校成为拥有多种阶层的大熔炉。对于茉莉来说,接受教育除了能够增加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转化的筹码,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良好平台认识更多的人。在波士顿大学求学期间,她就知道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茉莉只是把大学当作一块突破所在阶层的踏板而已。在茉莉破产之后,即使已经足够落魄,她依旧看不惯金吉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与挑选男人的眼光。因为随遇而安只会让金吉在自己所在的阶层打转,作为一种结果,金吉挑选男人也确实只局限于自己的阶层。茉莉对此极其鄙夷,鼓励金吉打破阶层观念,寻找更好的男人。对茉莉来说,能帮她们打破现实,走向人生另一层次的人才是好的男人。所以当她遇到政界名流德怀特,她才会使用一些手段,想方设法来获取这段婚姻。

影片中的茉莉勇于追求,敢于突破固化阶层的心态值得鼓励与学习。此片中,我们对茉莉的人生境遇感到唏嘘或许就是因为她的无奈、无助与勇于追求。突破阶层的旅途注定充满艰辛,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转化也无可厚非。但现代社会的开放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婚姻不是女人唯一的出路。当然,这些可能性仍然建立在女性足够强大的基础之上。

三、拜金主义与爱慕虚荣

崇尚物质是女性刻板印象又一个显著化的特点。历史上,女性被物化的表现是她们可以被当作物品而随意买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物化”产生新的内涵。男性可以通过满足女性物质需求来牵引她的精神世界。当然,现代社会女性能够被物化的前提是物质是她们生活的重心,影片对茉莉形象的构建显然具有这一特点。经历过丈夫带给她的创伤,过去的生活彻底崩塌,茉莉最放不下的不是丈夫对她的伤害,而是纽约纸醉金迷的生活,似乎那些奢侈品、那些名车、豪宅才是她生活的重心。人一旦在最失落、最危险的时候,很容易暴露本性,去拼命抓住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东西,或是能给自己安全感的东西。或许能给茉莉最大安全感的东西就是物质世界带给她的强大满足感。即使债台高筑,茉莉仍然会选择头等舱;即使已经破产,仍然对斯特利马提尼念念不忘。在上流社会浸淫太久,让她沉迷于物质世界难以自拔。生活总会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风景。对于茉莉来说,生活让她在最深的绝望里看到了自己。在与金吉的男友争吵时,茉莉脱口说出:“我得和谁滚床单,才能喝上一杯柠檬斯特利马提尼”,这句无心之言也许是她内心最深的独白。沉迷于物质,让茉莉的精神也逐渐沦丧。

波伏娃认为,妻子可以从两方面满足丈夫的虚荣心和自尊:一方面,妻子可以作为丈夫炫耀的资本,一个整天不事生产、养尊处优、穿金戴银的妻子是丈夫财富的最好证明;另一方面,对丈夫而言,女人是“他手中的泥”,这块泥是被动的、任他加工和塑造的。④波伏娃的观点或许很片面,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整天无所事事、养尊处优的妻子成为显示丈夫财富的证明,这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物化,这时候妻子成为展示他成功的标签。影片中,丈夫连续出轨但依然会在妻子生日的时候贴心地送上昂贵的钻石手链,为妻子举办生日派对,以此来满足他作为成功人士的虚荣心;与此同时,丈夫会通过对妻子精神世界的控制来达到操纵她的目的。影片中,每一次丈夫拿过来一个商业文件,茉莉都会看也不看、不加思考地签上她的大名,而我们知道丈夫的那些文件只是他非法生意的掩饰。这时候,妻子茉莉更像是他手中掩饰其非法金融操作的工具。

在徒有其表的婚姻之中,只有茉莉还不知道真相,依旧会因为一条钻石手链开心很久。当得知真相后,丈夫没有一丝愧疚,而是声称:“我依旧会‘照顾’你。”最后,落魄的茉莉似乎只剩下一些名牌衣服作为对生活最后的反击、作为生活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当然,这也是维持她清高身份的唯一标志。当她第一次见德怀特·韦斯特莱特的时候,茉莉穿着她仅有的能显示高贵身份的标志:香奈儿的腰带、爱马仕手袋、维威耶单鞋来维持她的自尊。戏剧性的是一套奢华的行头再加上茉莉优雅的气质成功地引起了这个政界名流的关注,最终她确实差点靠着这些奢侈品成功拯救自己。

物质与精神永远是紧密相连的,越是沉迷于物质越会使精神受到约束。当达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与层次的时候,那些奢侈品、名酒、豪宅不仅是享受,更是身份的一种象征。但于普通人而言,沉迷于这些,只会使自己的人生戴上枷锁,负重前行。放不下过去的奢华、逃不开现实的窘迫、沉迷于虚幻的物质世界直接导致了茉莉的悲剧。

四、结 语

《蓝色茉莉》对茉莉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对女性刻板印象的价值输出。伍迪·艾伦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角度审视女性形象,试图用观众最为熟悉与认可的模式来传播女性刻板印象,而在他输出这种价值观的同时无形之中更强化了性别偏见。茉莉的女性特征在影片中进一步被放大,并冠以拜金主义、爱慕虚荣、没有头脑等标签。人们以既有的观念去审视这些标签,很容易忽略女性的主体意识,从而固化了女性刻板印象。当然,电影媒介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并不会对性别刻板印象产生决定性作用。真正打破刻板印象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标签无疑还是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社会和女性共同的努力。女性应该认识到,站在男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固然可以省去自己奋斗的艰辛,但这个肩膀始终没有自己的双腿更可靠;女性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同时,影视作品也应利用它的影响力去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这是女性主义的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注释:

①③ [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程锡麟译,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第45页。

②④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第54页。

猜你喜欢
刻板茉莉阶层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茉莉雨
茉莉雨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茉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