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死亡命题

2017-11-16 01:50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马文昆汀暴力

张 燕(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鬼才导演昆汀之所以在名家辈出、竞争激烈的好莱坞崭露头角,获得本土以及国际电影市场的认可并非偶然。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化风格,他所开创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话唠式的台词、疯狂的暴力等成为许多电影导演争相模仿的范式。文章对昆汀电影中所体现出的死亡命题进行归纳和整理,从死亡主题、死亡的美学效果以及死亡命题的表现手段三个方面,来挖掘昆汀电影死亡主题的深刻性,以此加深对昆汀电影独特艺术风格的理解。

一、昆汀电影中的死亡主题

死亡与艺术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话题,但事实上,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死亡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死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对象,通过艺术加工和处理,死亡的终极意义上升到审美的高度,以一个更加直观、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因此得以深化。在绘画、小说、音乐等艺术形式中,死亡都是其钟爱的表达对象,对电影而言,死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

首先,昆汀电影对死亡命题的处理方式较为特别,通常并不与爱情等命题掺杂在一起。爱情与死亡是两个比较常见的电影母题,二者的结合在电影中也屡见不鲜。日本电影就常常借助死亡来讲述爱情,以此凸显出爱情的崇高和伟大,使观众陷入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之中,如《生死恋》《失乐园》等。使用这样的艺术手段,能够使影片蒙上了一层阴郁、悲凉的色彩,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使然。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在谈及死亡文化时往往是有所顾虑和忌讳的。而有着西方文化背景的昆汀,在阐释死亡主题时很少将死亡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即使将二者结合,其叙事模式也不同于日本的纯爱式,而是充满血雨腥风和暴力色彩。

其次,死亡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电影导演对死亡的处理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处理英雄人物的死亡时,中国电影习惯以崇高而伟大的方式处理,以此凸显人物的主角光辉。而昆汀则采取解构甚至游戏的态度来处理影片中人物的死亡。例如,《无耻混蛋》后半部分开了一个十分具有颠覆性的玩笑,即希特勒被刺杀。众所周知,历史上希特勒是在德国溃败的不利形势下自杀身亡的。昆汀却对希特勒的死亡做了如此不严肃甚至游戏化的处理。此外,通常电影中那些具有主角光环或者是代表正义一方的人,最后不会落得死亡的结局,而昆汀对此规则却不屑一顾。

二、死亡的美学效果

在昆汀的电影中,故事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往往是为了他所强调的效果服务,而非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有时候,昆汀电影中甚至存在完全与逻辑背反的事件。例如,拥有一把绝世的武士刀可以以一敌百,翠碧丝之所以能够完成复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得到一位日本高人所赠的武士刀。昆汀设计的打斗场景完全脱离了真实的世界,把观众带入他营造的刀光剑影的江湖之中。昆汀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理解,展示的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这就使他的电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首先,对死亡美学效果的渲染表现在对死亡形式的强调上。某种意义上,昆汀的电影几乎没有不与死亡有着密切关系的。死亡是昆汀电影中的重要元素,时时出现,频率之高、方式之多样化远远高于同类题材电影。从表面上看,昆汀在电影中对待死亡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那么是否就可以因此断定昆汀的死亡观是冷漠的、血腥的呢?这样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死亡的形式感被强化,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电影人物的出场方式以及人物形象本身并不重要,相比之下重要的是人物的死亡方式以及在塑造和描绘人物死亡场景时所带来的画面感以及震撼力。

其次,死亡美学效果通过对死亡本身的解构和游戏得以强化。综合昆汀的电影作品来看,死亡常常与暴力、血腥的场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成就了昆汀电影鲜明的个人风格。这就不得不提及暴力美学。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逐步发展、成熟。昆汀将暴力美学应用在电影中,并将之发扬光大。在其作品中,枪战、打斗的场面常常被处理成符号化或者做无意义处理,之后再对画面进行特殊的技术手段处理,或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或以黑白的形式展现,弱化对暴力场面惨烈程度的处理,以此减少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的不适应。以《罪恶之城》为例,马文为了给曾带给自己一夜温柔的女孩歌迪报仇,结果遭到杀手凯文暗算,并被他关押起来。在凯文走后,马文逃出了牢狱,并与从直升机上下来的警察展开了恶斗。马文用斧头不断地砍杀这群恶人,在黑白的影像中,只有斧头的起落和溅起的血花,马文的动作如同削瓜切菜。在马文的暴力游戏之下,众多邪恶的警察纷纷死亡,他们的死亡见证了英雄的崛起。

三、死亡命题的表现手段

死亡是人类永恒思考的问题,有关于生命长度以及宽度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艺术家们各尽其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充满神秘色彩的死亡问题进行反思和感悟。昆汀对这一问题同样痴迷和好奇,他对死亡的表现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角度、多层次,不遗余力的。

首先,在昆汀的电影中,充斥着死亡意象。意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是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最有效、最简单的途径,同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昆汀的电影中常常出现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死亡意象,借以营造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例如,恶劣的自然天气就是死亡的意象。以《八恶人》为例,故事发生在怀俄明州人迹罕至的西部荒原。一天暴风雪肆虐,天气寒冷,沃伦、约翰等赏金猎人的行动也因恶劣的天气受到严重阻碍,在雪地中举步维艰,一行人不得不来到明尼的男装店躲避暴风雪,残酷的杀戮就在一个陈旧的木屋中展开。昏暗的灯光、肆虐的大雪,营造出肃杀的死亡氛围。观众在这样的氛围中,全身的敏感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完全被带入剧情之中。

其次,对死亡气氛的营造也是昆汀表现死亡的重要手段。《杀死比尔》开始的场景设置为加州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绿油油的草坪、蔚蓝的天空以及美国典型的民居,将一切笼罩在静谧、和谐的气氛之中。门铃响起之后,两位昔日杀手小组的成员相见。接下来画风突然转变,碧翠丝与黑人杀手维尼塔短兵相接,一场死斗开始,与之前宁静温馨的画风迥然不同。此外,昆汀还擅长对死亡的场面进行诗意的刻画,最典型的场景是《杀死比尔》中两个女杀手最后的对决。二人的决斗在非常唯美宁静的背景下展开,地点设置在酒馆后面的一个雅致的典型日式庭院。碧翠丝一身明亮的黄色运动衫(酷似李小龙),石井则身着洁白如雪的传统日本服饰,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锋利的武士刀在静谧的空气中发出铿锵的碰撞声,充满杀气的打斗被昆汀描绘成充满诗意的剑舞表演。最终,石井的头颅被对手斩下,纯白的雪地上出现一抹红色的血迹。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暂时逃离血腥、激烈的暴力场面,而被画面的美感所吸引。

猜你喜欢
马文昆汀暴力
反性别暴力
想长大的马文
“暴力”女
《大师镜头 昆汀篇》
暴力云与送子鹳
第九个“恶人”
满意的结局
真实还是虚构:与马文·卡尔森谈当代西方戏剧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