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罗奇电影的底层叙事

2017-11-16 01:50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罗奇底层

张 恒(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一、罗奇电影的底层经验

底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最早出自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而由于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标准,何为底层并无一个较为分明的标准。一般来说,人们普遍接受底层“可能包括政治地位低下、经济上困窘、文化上教育程度低,被称为底层的,可能是三个条件全部满足,也可能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而在罗奇的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罗奇用以刺激观众伦理感觉的叙事基本上都覆盖了上述底层经验。

政治地位低下,如在《风吹麦浪》中,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农场的年轻人,只是出于保护家乡的纯粹愿望,他们参加了爱尔兰共和军,走上战场抵抗英国人的侵略。主人公达米恩想去伦敦做医生的念头也因为战争的爆发而被打消。而罗奇并无意书写一个人们勇敢顽强地与敌人战斗,并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英雄史诗。电影是以爱尔兰独立战争与内战这两场大战为叙事脉络的,但是电影的立足点始终是达米恩和泰迪这一对普通的,可以视为底层人的兄弟。兄弟俩原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一起忍受折磨,手足之情也让达米恩有过代替泰迪受刑的念头。然而在内战中,兄弟俩却因为立场不同而站在了两个阵营中,最终泰迪下达了枪决弟弟达米恩的命令。罗奇所想指责的是战争的荒谬。在电影中,达米恩兄弟的悲剧只是较具代表性的,还有大量平民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也同样在被血腥的战争碾压。

经济上困窘则以《底层生活》为例。电影中如史特维等工人们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而犯愁,苏珊也沦落在酒馆中靠卖唱为生。底层人之间只能彼此取暖。当苏珊在酒吧被客人赶下台时,是史特维强势地帮她重回舞台。而另一方面,史特维的工作也充满艰辛,他所在的工地安保措施并不完善,工友们不戴安全帽、随地大小便等,在长期的懈怠下,终于有工友坠楼而死。怒气难抑的史特维选择了和另外一个工友一起放火烧楼。除此之外,他作为一个草根没有其他反抗方法,他和工友们笑着看老板抱头鼠窜,但是观众深知在这微笑的背后等待史特维的将是漫长的痛苦。

而文化上教育程度低则可以在《甜蜜十六岁》中一窥端倪。主人公莱姆在十五六岁时就失去了享受家庭温暖和正规教育的机会,他所生活的犯罪猖獗的苏格兰小镇取代学校给予了他负面的教育,最终莱姆无法独善其身,为社会的阴暗面所吞噬。莱姆偷窃继父所藏的毒品来贩卖,又杀死了继父,一方面是他需要钱来买房,另一方面也与他所受到的教育不足以支撑他以正确的方式摆脱困境有关。

二、罗奇电影的叙事策略

对于公平、正义乃至人道主义的宣扬,让底层人内心深处的无奈、绝望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而唤起社会的全面疗救,这是考验导演的叙事技巧的。现实的苦难尽管是具有戏剧性的,但是其涉及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的,导演不仅要审视这一系列问题,还要根据电影特有的审美规范对人物的经历进行重构,从而使其更符合观众的逻辑和经验,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肯·罗奇在电影的形式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一种几近纪录片式的,摒弃了哭天抢地情绪的影像语言风格,以及偶尔灵光一闪的英式幽默。

(一)平实冷静的影像

罗奇在电影中习惯了使用自然光源、长镜头和跟镜头乃至非职业演员,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影像的写实性,由于罗奇呼吁观众关注的是现实问题,他就需要迅速带观众进入一种现实的情境中。例如,在《风吹麦浪》中,罗奇用了一段主人公们打曲棍球的镜头来作为开场。而在这一段叙事中,镜头始终跟随着被打来打去的球,观众在这种原汁原味的自然视角下仿佛成为在场的看球者,成为主人公的同乡。

(二)英式幽默的运用

毫无疑问,罗奇电影一贯选择的都是严肃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罗奇电影始终被严肃、悲怆的气氛所包裹,相反,罗奇青睐于在电影中运用英式幽默,并让其最终使电影呈现“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种幽默主要来源于底层人以小聪明来对抗统治力量。如在《甜蜜十六岁》中,莱姆时常戏弄警察,在《面包与玫瑰》(BreadandRoses,2000)中,萨姆一而再再而三地戏弄所谓的绅士们,来自墨西哥的工人用西班牙语来戏弄美国警察,玛雅戏弄蛇头等。而这种戏弄又是短暂的、不得已的,它所带来的幽默也是饱含辛酸的。

三、罗奇电影的创作诉求

创作诉求意味着主创在摄制电影的过程中主观上要完成的表述。罗奇在给观众展现生活于底层的主人公“民生之多艰”的一幕幕时,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观众为之落泪,而更是要激怒观众:在种种不合情理的社会制度下,对它的默许和配合实际上就是对它的维护,人们应该团结起来打破不合理的制度,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罗奇电影的情感力量所在。换言之,反映底层个体生命的生活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的目的是传递一种人性关怀,并警醒社会和世人。

在托尼·布莱尔的时代,为与“新工党”的政治形象相匹配,英国电影掀起了一阵“酷英国”和“新英国电影”的潮流,即试图凭借电影来塑造一个充满了活力与希望的、祥和乐观的理想英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奇依然坚持对受到来自各个方向戕害的弱势群体进行描绘,在“酷英国”的大潮中坚持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当政府将电影当成政治宣传、美化政党形象的工具时,罗奇电影之中的政治色彩是无可厚非的,电影同样是罗奇的武器,只是它被罗奇用以揭露社会的不公以及政府职能的缺失。罗奇十分清楚,底层人物是很难在当代社会发声的,他们很容易为主流社会所忽略,最终成为“缺席者”。而罗奇则要唤起更多的人对他们进行情感投射。他的《我是布莱克》可以视作是卡夫卡《审判》故事的另一个当代版本。

当前电影早已进入娱乐泛滥、市场至上的时代,部分电影甚至出现了谄媚化的倾向。而罗奇电影却始终不被商业化动机所左右,这也正是罗奇一直固守着英国电影的“非主流”一隅,没有投身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拍摄大潮的原因,市侩的“爆米花”式的电影,在高投资的影响下其创作诉求是获得高回报。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主创势必不得不在电影的深度等方面做出让步,因此它们无法满足罗奇对社会本质进行透彻反映的需求。从表面上看,罗奇对于底层人生活的关注是其电影的价值支撑点,但这并不是罗奇屹立影坛多年,并不断受到金棕榈奖、金狮奖和欧洲人权电影奖等奖项青睐的唯一原因。罗奇的底层叙事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亦注重电影的艺术形式,他对底层环境进行透彻的诠释,并从中彰显着自己的审美追求。这也正是肯·罗奇能被视为当代现实主义标志性人物的原因:正是源于罗奇的努力,电影在普遍追求娱乐化、视觉化的当代,还在一次又一次地倒向和回归精神化的艺术诉求。

猜你喜欢
罗奇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高校生态建筑底层架空设计应用
新保守派后现代主义
——从乔治·罗奇伯格的《和谐弦乐四重奏》研读他的《生存美学》
乔治·罗奇伯格《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技法研究
女厨师的彩绘世界
地下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南太平洋环流区底层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