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转型时代的意识形态书写

2017-11-16 01:50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时代生活

聂 俊(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顽主》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喜剧的巅峰,它不仅充满了讽刺与戏谑的色彩,同时也将80年代转型时期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书写得淋漓尽致。影片围绕着“3T”公司的兴衰起落,讲述了一群青年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面临诸多纷繁复杂的社会乱象时所产生的迷茫与困惑,同时还有对众生百态的调侃与嘲讽,都充分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在这部影片中,于观、杨重和马青合伙开了一家“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3T公司,专门帮人解决各种烦心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比如不入流但渴望名声的作家,陷于恋爱中的女青年,无处发泄暴力的中年男人……他们的形象如此鲜活而真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新旧交错、变动不安的时代。

一、“顽主”们的精神世界

王朔在自己的小说中所刻画的“顽主”形象是20世纪80年代部分青年群体的代表,他们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在“文革”中成长起来,又迅速被改革开放的大潮所席卷,试图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怀着一种满不在乎的姿态和玩世不恭的做派,对待生活如同对待游戏。以于观、杨重和马青为代表的顽主们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调侃一切,似乎什么也不在乎,不具有所谓的远大理想与人生抱负,但他们同时也是十分真诚而坦率的,尽管道貌岸然的赵老师称他们为“失足青年”,可在双方的交锋中,流露出虚伪自私一面的人却恰恰是赵老师自己。讽刺之处在于,赵老师这种人可以在电视上充当青年人的人生导师,而顽主们却从未有机会获得发言权。

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一个转型时代,人们刚刚从一场“浩劫”之中逃脱出来,一切新鲜的东西都在迫不及待地融入,曾经被禁止和压抑的东西试图重新浮出水面,对西方思想的引入让青年们可以张口就谈弗洛伊德和尼采;市场经济开始被引入,资本的逻辑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下海经商有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可口可乐和摇滚让人躁动不安,全新的文化和新鲜的物件正在试图冲垮原有的一切。可是正如影片开头的歌中所唱的,“我曾梦想现代化都市生活,可现在的感觉我不知该怎么说”。现代化所带来的陌生感让人无所适从,各种思想观念鱼龙混杂,它们更多的时候或许只能作为一种谈资,大众对其普遍缺乏真正的辨别能力。青年人的迷茫和困惑根源于芜杂的时代,他们接受各种新鲜的观念,却无法从中找到确定的真理,信仰危机内在于他们的生命体验之中,最终他们选择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生活,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够逃避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责任。

在外人看来,顽主们什么都不在乎,这种在传统观念下会被视作“无赖”的生活态度却在20世纪80年代被解读为“无所依赖”。顽主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理想和意义,只能在痛苦与茫然的境况下带着清醒的灵魂继续生存,他们过着一种灵肉分离的生活,试图抛弃一切世俗的定义而为存在找到某些确凿的东西,可在寻找的过程中经历的那些迷茫与怀疑最终又让他们感到无比疲惫。在影片的结尾,于观的女朋友丁小鲁想让于观去考试,接受系统的教育,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于观却拒绝成为“穿着讲究、举止不凡、谈吐文雅”的人,他只想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其实所有人都处于一种疲倦的状态之中,小鲁抱怨他没有坚实的臂膀可以让女人靠上疲倦的头,可是于观自己却只希望在一个女人的温存中休息一辈子。

小鲁说于观的生活态度是向下的,或许在传统的观念下的确如此,可于观自己却说:“我看起来是在轻飘飘慢吞吞地下坠,可我灵魂中有一种什么东西得到了升华。”灵与肉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进,分离的状态为个体造成了无尽的痛苦,思想上的痛苦将顽主们放逐到他们自己的园地,于是生活就变成了一场漫长的流浪。

二、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

《顽主》的时代定位非常清晰,影片的第一组镜头就展现了1988年的北京的面貌,燥热的夏天、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拥挤的人群,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呈现出一派现代化图景。只不过这种都市景观同时也是杂乱无章的,人们匆忙地在街道中穿梭,现代化的速度将人远远抛在身后,在这样一个告别毛主席、告别革命的时代,应该去追求什么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无疑,当时的社会正在经历一次彻底的转型,旧有的价值观念土崩瓦解,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过于保守的和过于激进的态度都被抛弃,人们在一场场思想论证之中争辩未来的方向,多元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并存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在影片中,顽主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毫无原则的都市青年,于观、杨重和马青所开的3T公司在他人眼中有些荒诞不经,因为他们替人去做那些似乎无可取代的事情,比如约会、颁奖或是去医院,他们用荒诞的态度来解构这个世界,在面对生活的不公之时选择用自嘲的姿态来面对。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旧有的思想价值观念全部成为可以调侃的对象,比如于观在山寨颁奖典礼入口处劝宝康领奖时不要只谈自己,也要“谈谈人民的哺育、组织的关心、社会的温暖等各种伸出来的手”,似乎只要假扮出政治正确的姿态就万事大吉。因此找不到花的时候就拆旧花圈,找不到奖杯就用拿腌咸菜的坛子替代,自然都不在话下。

年轻一代与老一辈的思想冲突在于观和父亲身上得到了体现,他的父亲是个军官,看不惯儿子整天“不务正业”,死守自己的一套法则,这在于观眼里自然是僵化而古板的。父亲总认为自己享有绝对的权威,他要了解儿子的思想,并非为了与之平等对话,而只是为了教训他。在父亲面前于观并没有争辩的权力,但他也完全拒绝用父亲的方式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他承认自己的庸俗,似乎唯有如此才能继续生活。两种观念的冲突深刻地体现了代际之间的差异,这不仅仅是年龄的代沟,更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巨大阻隔。生在红旗下的老革命和经历了新时期思想冲击的年轻人必然会在不同的语境下理解生活,其根源在于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

思想的冲突还体现在赵尧舜和顽主们的对峙中,赵老师认为于观他们在玩世不恭的生存状态下必定感到痛苦,但是于观却一脸得意地说:“我们不痛苦。”在赵老师看来如果不痛苦就说明他们麻木不仁且甘于沉沦,而面对这样的指责顽主们只是选择用自嘲的态度一笑了之。在于观他们心中,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存在,他们对别人从无苛求,生活的不如意完全由自己承担,既不愤世嫉俗也不胸怀大志,这样活一辈子并没有什么问题。赵老师自己在电视台为青年充当人生导师,但私底下却也抵挡不住美色的诱惑,他完全不比顽主们高尚,不过是更会伪装罢了。

影片不仅展现了顽主们的思想观念变迁,还更为大胆地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混乱的意识形态如何拼贴为一幅色彩驳杂的画卷。颁奖大会上的T台表演设计堪称一绝,京剧脸谱和靓丽的时装相继出现,学究、地主和太太轮番登场,撒传单的学生、朴素的劳动者、八路军和红卫兵被置于同样的空间之下,随即上场的就是身材健美的比基尼女郎,这些原本处于对立冲突之中的人物最后却一起跳起热舞,似乎除了欢闹之外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重要的,历史的纵深感在顷刻间瓦解,整个舞台成为一场能指的狂欢,空洞的符号拼贴出历史斑驳的面貌。

三、嘲弄、解构背后的悲剧内核

诚然,顽主们在面临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嘲弄心态,在他们眼中崇高、伟大、高雅、理性不过是些空洞的字眼,伦理、道德只是伪善者用来装点门面的东西,而政治和历史更是彻底滑入了虚无。顽主们的心态是极具摧毁性的,从表面上看3T公司的开设能够体现“玩世不恭”为社会带来的意义,但是3T公司最终的命运又暗示了顽主们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尴尬境况。顽主们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享受其中的悠游自在,但当棘手的问题出现时他们却并没有解决之法。

在传统文化与旧有价值体系都不能承载人生的意义时,顽主们的颓废即成为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心态,他们想在虚无中找到一点意义,渴求精神上的独立,然而所作所为不断与社会正常秩序和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最后只得惨淡收场。3T公司后来因为照料一位老人时疏忽大意让她有机会自杀身亡,同时公司又被指控举办颁奖大会敛财,因此被勒令停业整顿。为了还债,于观不得不去电影片场当替身演员赚钱。公司最终的命运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计他们依旧会面对许多现实困境。

顽主们看似潇洒,实则充满无奈,他们敢于嘲弄生活、解构意义,但也无法摆脱内心的苦闷与不安,这种精神状态体现了那个转型年代的某一群体的实质生存状况。于观作为3T公司的负责人总要处理各种烂摊子,影片对他的着墨最多,通过他与父亲和女友的两组冲突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实际上也很艰难。尽管他相信自己会以独特的方式生活下去,然而父亲的指责和女友的抛弃都只会将他推入更大的痛苦之中。葛优饰演的杨重看上去比较严肃正经,所以代人约会这种事情交给他办于观才放心得下,他能够用自己非凡的谈吐赢得姑娘的芳心,时不时会说出一些很有哲理的话,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过是用一些时下热门的东西来装点门面,并没什么真才实学,杨重对自我的清楚认知也让他在为人处世上更有分寸。马青在三人中地位比较低,苦活累活总是被交给他干,在他身上,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动体现得更为明显。三人虽各有不同,但在面对问题时总能同心协力,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很珍视彼此之间的情感。顽主们的真诚、直率让身边那些虚伪的人显得可笑,三人同甘共苦的可贵友谊也让只看重名利权色的人无地自容。

归根结底,顽主们的困境就在于,他们能够嘲弄一切,可是无法摆脱清醒的痛苦,这些社会边缘人物如此真实地生活着,在嬉笑怒骂中践行自己生活的哲学,到头来却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甚至需要拼上性命来赚钱还债。20世纪80年代后期,历史呈现出十足模糊的样貌,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现代社会中容纳了诸多形态各异的思想观念,过度的丰富与芜杂反过来却造就了核心的空洞,人们所期盼的现代文明似乎并不如预想中那样诱人,顽主们的登场并非偶然,他们承载了那个时代在期许之后的失落,在喧嚣过后的失语和在狂欢结束后的孤独。

四、结 语

《顽主》作为一部极具现实批判力的喜剧片,以幽默的方式调侃了时代,在戏谑之中反思了历史。它不仅用影像记录下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城市风貌,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复杂意识形态打开了一个窗口。3T公司经历的风风雨雨成为理解20世纪80年代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的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观众可以从应接不暇的事件背后窥探到社会思想的驳杂。多元的思想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无所适从,那正是一代人精神迷茫的根源。

影片着力刻画了“顽主”的精神世界,这群玩世不恭的青年人饱尝灵魂的痛苦,他们的迷茫和困惑来源于芜杂的时代,尽管不断接受各种新鲜的观念,却无法从中找到确定的真理,信仰危机内在于他们的生命体验之中。影片展现了多元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观念带来的强烈冲击,对转型时代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猜你喜欢
时代生活
e时代
e时代
生活感悟
e时代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