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下雨的声音》的审美意境解读

2017-11-16 01:50那晓祥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方文山阿伦意境

段 茹 那晓祥

(1.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电影制片厂,宁夏 银川 750021)

《听见下雨的声音》(2013)是著名词人方文山的导演处女作。在歌词创作中,方文山已经表现出了吐故纳新,在现代性之中展现民族性的特色,而在电影中,这一点也得到了继承和加强。《听见下雨的声音》中渗透着意境美学,体现着方文山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努力。而从国产电影的角度来说,积极地为电影营造审美意境,也是一条有效提高电影艺术品格的途径,是所有导演努力的方向。方文山以《听见下雨的声音》证明,导演在艺术经验上的缺乏,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将传统审美意境融会贯通到现代电影艺术之中,甚至在电影中展现个人风格。因此,对《听见下雨的声音》中的审美意境进行解读,并不仅仅是对方文山这一非专业导演进行了解,更是一种对中国电影的进取之路的探寻和透视。

一、虚与实的分寸

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作为当代的优秀词作者,方文山显然是深谙此道的,当他以影像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时,首先赋予故事的是缠绵悱恻的深情,这是电影打动人的关键之处,而在此之外,方文山还注重为情感的叙述增添一重超旷空灵境界,让原本平凡无奇的,观众极为熟悉的男女爱情上升到更高的、更具有欣赏意义的层面。

方文山的电影处女作很容易被用来与他的合作密友,歌手周杰伦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007)和《天台爱情》(2013)进行对比。人们不难发现,同样作为非科班出身,并且在艺术品位上高度类似的两人在电影中有重合点,如在人物的设置以及对爱情故事的编织上。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方文山是喜欢给自己的作品进行“留白”的,含蓄、内敛便是方文山电影区别于周杰伦电影的地方。正如方文山所推敲的歌词一样,他所想要传达出来的情感一定是隐藏于某种意境之中,需要观众慢慢去领悟的。这种“欲说还休”的特点在影像化、直观化的电影中因为需要“收”而表现得更为明显。

例如,在电影中阿伦总共有两段感情,一段便是观众能看到两人相识、相知乃至分手的,和雨婕的这段感情,而另一段则是在此之前的和莎伦的纠葛。莎伦在初登场时,是在上海拍摄写真,此时的莎伦已经是一位名声在外,在大陆和台湾之间不停赶通告的摇滚女星了。而阿伦给观众的印象,则还是一位地下乐团的歌手,甚至阿伦的乐团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直到在找到汉服社做潮T时,才随意取了个“给一个说法吧”的名字。观众一开始是无法将阿伦和莎伦联系起来的。而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就可以看到,原来莎伦在成为摇滚天后之前,就是阿伦乐队的吉他手。阿伦曾经在一个情侣挂满同心锁的地方挂了一个锁,为此还曾遭到其他团员的调侃。但是在“给一个说法吧”的另外一位女性团员Vicky忍不住问已经功成名就的莎伦当年她和阿伦为什么要分手时,莎伦说的是“因为年轻”。两人之间真实的分手原因,究竟是因为性格不合,抑或是在艺术道路上有分歧,都是无迹可寻的。而在阿伦因为大邦的离队心情不佳,又和其他团员发生争吵后,在酒精的影响下和莎伦又一次发生了关系。此时方文山也选择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现方式,一是酒醉的阿伦在看到莎伦在床边照顾他时,忍不住吻了莎伦;二是阿伦对雨婕说,他这几天不敢来见她,因为一见到她,他就会有罪恶感。阿伦和莎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需要观众自己想象的“虚写”,电影中没有任何激情画面,这保证了整部电影清新、唯美的基调不被破坏。

而莎伦在电影中则拥有两种形象:一是曾经梳着麻花辫,青涩的学生时代打扮,二则是在成为摇滚明星后的成熟浓妆。莎伦在两种形象的跨越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事业上的蜕变过程,她究竟曾有过怎样的经历而获得了阿伦等人没有获得的成功,这其中有怎样的酸甜苦辣,也是方文山选择进行“留白”的地方。显然,莎伦的成功之路有可能伴随着某种常人未必愿意付出的代价,对其进行回避,一方面避免了电影的枝节过多,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电影对爱情的美好、纯真定位不被破坏。而在结局方面,方文山同样有意制造了残缺。观众很难从电影最后给出的信息中看出雨婕是否与周以乐在一起,甚至难以看出雨婕的前男友小四是否因为车祸身亡。而阿伦和莎伦的关系则以莎伦的一句“顺其自然”作结,这使得电影具有更多的灵动空间,使其不致落入人物一一配对的“大团圆”俗套。

二、情与景的和谐

方文山在《听见下雨的声音》中大量使用了他所熟悉的“中国风”元素,如穿插在剧情中的,由雨婕写出来的繁体诗句、墨韵等社团的汉服展示、软笔书法艺术、古筝弹奏、太极拳等,但是这些只可以被称为意象,而非意境。意境的一大特征便是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论断尽管最初被用于论诗,但是在电影艺术中也是适用的。首先,电影中用以表现景物的画面(包括空镜头与非空镜头)都是主创主观意志的载体,客观景物肩负着帮助主创表情寄意的任务;其次,这又涉及景物对电影中人以及观众的情感影响。主创能够统摄起银幕内外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情感,预设观众能够在面对这一景物时产生与电影中人一样的情感波动。一言以蔽之,只有实现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相辅相成时,画面才是具有灵性的,而当情与景处于分离状态时,意境也就无从谈起。

实现这种情景互为映衬效果的要旨在于和谐。温克尔曼曾经直接将美与和谐等同,认为美的产生便是最高的和谐。在美学理论中,和谐也被认为是优美这一审美基本范畴的最大特征。和谐的类型是多样化的,而在《听见下雨的声音》中,情景交融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

例如,在电影中雨景反复出现,成为电影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也呼应了片名。雨的出现并不仅仅是服务于画面美感的营造,还带出了人物在电影中的每一次情感高潮。如阿伦和雨婕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交往,由于雨婕的听力残疾,两个人都没有勇气将这段感情深入下去。而一场雨的突然到来,则让阿伦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外套遮挡住两个人,随后两人开始了在雨中的奔跑。在此之后,两人开始了牵手和拥抱,从约会对象而成为正式的男女朋友。雨景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而它所具有的美感以及对感情的影响,则是需要电影人不断去寻找和体验,并以特别的镜像效果来进行表现的。在电影中,清净的道路、绿油油的植物以及蒙蒙细雨,是方文山的“立象”,而两人在雨中开始真正的依偎依靠,才是方文山的“尽意”。在阿伦无法用自己擅长的音乐和妙语连珠来打动雨婕,又不敢采取别的肢体语言时,一场雨及时地消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又如在结识阿伦之前,雨婕还拥有听力时,她与前男友小四的初次邂逅也是在一个雨天。当时还在上高中的雨婕因为下雨而被困在一个杂货店的屋檐下,小四也同样在此避雨。出于尴尬,雨婕只好抬头看屋檐上的雨珠,而小四则从杂货店的纸箱中找到不少瓶瓶罐罐,将其放在屋檐之下敲打,利用雨水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逗乐了雨婕。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没有语言交流,但是观众可以感受到“象外之意”,即两颗心的靠拢,因为雨婕是一个宁静恬淡的女孩,并不会主动与男性攀谈,但是她确实是小四的知音。另外,雨婕因为小四的摩托车出车祸而失去了听力,而她最初与小四的相识也是因为听力,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一种前后的呼应,同时此处展现的是雨的声音之美,与前述场景所展现的雨的视觉之美并不重复。

三、互文式书写

前述所提到的无论是在叙述上拥有充分的“笔墨未到处”,抑或是在画面上和谐的情景交融,都是电影营造审美意境时的常用手法,换言之,这种美学原则并不是方文山的专属。但是当我们针对电影的结局来分析时,就不难发现方文山终于在此打上了极具鉴别意义的个人印记。方文山设计电影在各人的回忆场景中结束,通过这些不同视角的回忆的剪辑,观众恍然大悟,原来电影中的四个人——雨婕、阿伦、周以乐和莎伦的生命轨迹早在正片开始叙述之前就有过交集。单纯地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巧合在电影艺术中也并不新鲜,而方文山这一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人物的命运被塑造为一个轮回,观众不得不重新回忆之前的剧情,发现他们之间情愫的萌生以及后来情感的走向等,都带有命中注定的意味。并且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了其他人,这样命运和命运之间、情感和情感之间形成对话,观众在电影已经走到终点的时候,又被带进了一个爱情、友情彼此纠缠的空间,从而为主人公而喟叹,这可以说对于初次执导筒的方文山来说,是极有标志个人风格、强化电影的“文学性”的意义的。

在这段互文中,四人的交集如下:(1)小四和雨婕在一个下雨天约会,周以乐看到了在车站等待男友的雨婕,为她脸上的幸福所感动,拍摄下了一张照片,并回去临摹;(2) 阿伦在一家CD店挑选CD,和同样喜欢音乐的店员莎伦一见钟情;(3)雨婕要给小四惊喜,进店购买CD,阿伦没有看见雨婕,雨婕和莎伦交谈,莎伦盛赞雨婕挑选的那张周杰伦CD是已经绝版的经典;(4)雨婕重新坐上小四的车,两人被面包车撞倒,周以乐目睹了车祸并上去救护了倒在雨水中的雨婕,从此成为多年来鼓励雨婕的笔友。此时,剧情就已经从叙事层次上升到了诗意层次,剧情意义之外的抽象意义被建构起来。观众在其中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人和人的彼此相爱,还看到了一种命运的美好、除了车祸以外,这一段具有艺术假定性的影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融洽、温馨而富有善意的,也正是他们各自的美好和善良使得后续剧情得以展开:没有周以乐和雨婕的沟通,雨婕就难以走出阴影,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墨韵汉服社中与阿伦相识;而也正是阿伦与莎伦之间的过往,又使得周以乐能够陪伴雨婕去新加坡做了恢复听力的手术,并牵起了雨婕的手,成为唯一一个见证了雨婕听力失而复得的人。

《听见下雨的声音》被认为是一部很“方文山”的电影,这无疑指的是其有作者电影的意味。而方文山在电影中书写个人风格的最重要方式便是对审美意境的营造。电影的审美意境体现着导演对人、事、感情等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人对人生的诗性把握和超然高妙的态度。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从具有优秀审美意境的电影中得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微妙的美感甚至是一种主体宇宙体验。《听见下雨的声音》在叙事和画面上都创生了美妙的意境,这主要表现在叙事的虚实相生、场景设计的情景交融以及人物关系介绍上的互文式书写上。可以说,方文山尽管并非专业电影导演出身,《听见下雨的声音》中仍然有不少稚嫩之处,但是就对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体现以及对方文山个人艺术旨趣的彰显上,影片是可圈可点的。

猜你喜欢
方文山阿伦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阿伦Limes博物馆
把镜头对准自己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
马未都与方文山的“青花瓷”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