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跨文化解读

2017-11-16 01:50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飞屋艾丽皮克斯

梁 毅(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一、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深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也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电影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介质。[1]众所周知,美国动画电影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成为世界动画界之翘楚,其传播范围也拓展到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美国动画电影已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从20世纪90年代万人空巷的美国动画影片《狮子王》到近年来轰动一时的《疯狂动物城》,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已拥有了数量庞大的观众。在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受众中,青少年、大学生和教育背景良好的青年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受众之间常常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美国动画电影。从接受美学角度的调研情况来看,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受众之所以对美国动画电影情有独钟,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美国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吸引力强,其中所蕴含的关于梦想、成长、情感、乐观主义等价值观念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振奋和情感上的慰藉;其二是美国动画电影的创制技术先进,创新的动画形象设置和奇幻的场景设置能够带来较强的视听刺激;其三是美国动画电影展现出的美国生活格调能够满足观众对于异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其四是美国动画电影的副产品制造及推广较为发达,许多可爱的动画周边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总的来说,美国动画电影通过简洁而不失意蕴的故事情节和奇幻而不失真实的视听画面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这也是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动画电影发展传播的过程中,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等动画公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不是一个高产的动画制作公司,但其出品的每一部动画长片均在中国引发观影热潮,为国人所熟知。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原型是一个电脑特效工作室,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就在著名好莱坞导演乔治·卢卡斯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努力下正式转型为动画电影创作公司,凭借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和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电脑影像类影片金门奖。20世纪90年代,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开始与迪士尼公司合作,并投入到动画长片的创作中,1995年推出享誉全球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这部影片不仅收获了3亿多美元的票房收入,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的认可。在随后的数十年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以平均一至两年推出一部动画电影的节奏创制了许多被中国观众所接纳和认可的动画电影,如《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3]在简述包括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作品在内的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基础上,本文将聚焦皮克斯于2009年推出的动画影片《飞屋环游记》,从其故事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视听价值及娱乐价值入手,对该片进行跨文化解读,以期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借鉴价值。

二、《飞屋环游记》的普世价值传播

皮克斯的动画影片《飞屋环游记》在全球创造了高达7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同时也是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得主,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由彼特·道格特执导,讲述了一位名为卡尔的老人和一位名为罗素的小男孩的飞屋冒险之旅,全新的题材和震撼的画面使这部影片成为近年来在中国热播的美国动画电影之一。在《飞屋环游记》中,卡尔是一位年近80的退休气球销售员,在其妻子艾丽过世后独自生活。对妻子的思念使卡尔变成了一个性情乖戾、沉默寡言的怪老头,但他却从未忘记与妻子的共同梦想——寻找南美洲失落的“天堂瀑布”。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卡尔成为唯一一位不愿放弃房屋搬进养老院的“钉子户”,在梦想的驱动和现实的窘困中,卡尔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即带着他与艾丽共同的家去实现二人一生的梦想。于是奇迹的一幕发生了,无数的气球带着卡尔的房屋腾空而起,开启了一场飞屋冒险之旅。纵观皮克斯动画,不难发现尽管不同影片中的题材和人物各不相同,但几乎都讲述了主人公追寻梦想的冒险之旅,而《飞屋环游记》的追梦冒险之旅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影片追梦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80的老年人,卡尔的年龄和其追梦赤子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正是这种反差生成了一种强大的震撼心灵的力量。众多周知,“美国梦”是美国社会平等主义、个人主义、乐观主义等核心价值观的聚合体现,近年来,“美国梦”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于北美大陆,其梦想之力的影响范围已十分广泛。换言之,梦想存在于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塑造追梦形象来传递平等、乐观的美国精神也成为包括《飞屋环游记》在内的美国动画影片普世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梦想之外,《飞屋环游记》还着力呈现了“爱”这一普世价值,卡尔的妻子艾丽并未出场,仅存在于卡尔的回忆之中,但二人一同旅游、一同做家务、一同畅想关于梦中瀑布的美妙都体现了卡尔和艾丽之间真挚的爱情。在艾丽去世后,卡尔更是拒绝搬离飞屋,守护着自己与艾丽共同生活的记忆,同时对妻子艾丽真挚的情感也是支撑卡尔在暮年依然大胆追寻梦想的核心动力。在爱情之外,《飞屋环游记》还通过塑造可爱胖男孩罗素这一人物形象叙写了一段忘年之交中的真挚友情。卡尔在放飞气球后,房屋腾空起飞,就在空中飞翔之际,卡尔意外地听到了敲门声,原来为了得到“帮助老人”徽章,8岁的亚裔男孩罗素爬上了飞屋,无奈之下,卡尔只能带着罗素一起开始飞屋的探险之旅。在罗素来到飞屋之初,卡尔对这位性格过于开朗且喋喋不休的不速之客十分反感,但当二人共同破解了蒙兹的阴谋后,卡尔和罗素之间的隔阂开始瓦解,罗素的活泼开朗驱散了卡尔心里的阴霾,而外表冷漠但内心热情的卡尔也带给缺乏关爱的罗素以久违的心灵慰藉。在影片最后,二人之间产生了爷孙般的亲情和忘年之交的友情。可以说,“爱”是电影创作中的永恒母题,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追寻,《飞屋环游记》正是通过围绕卡尔、艾丽、罗素之间“爱”的故事带来了普世的情感慰藉。

三、《飞屋环游记》的视听价值传播

《飞屋环游记》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首部3D动画长片,其利用3D技术所创制的气球飞屋将梦幻化为现实,使观众大饱眼福。卡尔的木屋连着一束巨大的不同色彩的气球,这些气球从模型制作到动作设计都需要3D动画技术的强大支撑。在卡尔和罗素的飞屋环游之旅中,天空中的气球在不同的光照、风力、压强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奇幻和逼真相互交融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视听体验。在飞屋气球之外,《飞屋环游记》中的3D技术还体现在自然环境的呈现中,卡尔和罗素所在的飞屋朝着南美洲的方向飞翔,探寻传说中的“天堂瀑布”,如梦如幻的瀑布、巨大而艳丽的飞鸟、古怪嶙峋的石山等奇思妙想都在3D技术的作用下十分逼真,使观众仿佛真正进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之中。

在3D技术所营造的宏观场景之外,《飞屋环游记》中的色彩运用也独具特色。在影片中卡尔以老年形象出现,同时在卡尔的回忆中也有少年和中年形象,童年时期的卡尔造型以黄色和蓝色为主,此时的卡尔个性活泼、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年时期的卡尔与妻子共同经营着幸福的生活,其衣着色调以象征着恬静安定的白色为主;而老年时期的卡尔造型则以灰色为主色调,代表了其丧妻之后郁郁寡欢的生活状态。[4]与老年卡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罗素,罗素的整体造型以黄色为主,明黄色的帽子、中黄色的衣服和同色系的背包都体现出罗素活泼乐观的个性。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来看,罗素仿佛是少年时期的卡尔,他们拥有着同样乐观的精神和执着的追寻。事实上,影片中的罗素也成为卡尔重拾少年之梦过程中的重要存在。

与奇幻、逼真又极富个性的画面相对应的还有《飞屋环游记》的音乐,在这部影片中共有50段音乐,音乐整体采用了质朴与幽默相结合的创作风格,主要使用了华尔兹和爵士的旋律。相比于许多美国动画电影而言,《飞屋环游记》中的音乐相对平和内敛,没有经过过度制作的音乐与整部影片老年卡尔追梦的题材相吻合。在一些特定的故事情节中,《飞屋环游记》中的音乐又极富深情,如在卡尔回忆自己与妻子艾丽的生活时,影片配乐为这段没有对白的情节增添了一抹温情。同时《飞屋环游记》也不乏欢快的乐曲,比如在卡尔回忆少年时期的情节中,爵士乐欢快的旋律展现出极强的代入感。

四、《飞屋环游记》的娱乐价值传播

纵观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其轻松幽默的总体特征,从《海底总动员》到《汽车总动员》等影片,其主人公和主人公冒险之旅中发生的故事都具有简洁、明快的特征。可以说,相比于以往的9部影片而言,《飞屋环游记》设计了一个更加现实、相对严肃的题材,但其中的幽默特征依然被延续下来,影片呈现了关于梦想与爱的严肃主题的同时,也不乏娱乐价值。幽默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幽默可以起到放松精神、缓解压力的作用,这也是包括皮克斯在内的美国动画电影注重幽默元素运用的重要原因。在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伊始,小男孩的“冒险”之旅十分幽默,当小男孩跨过一块石头时,配音说到冒险家跨越了派克峰;当他跳过木桩时,配音说的是冒险家飞越了珠穆朗玛峰,这段滑稽的开场白在预示影片追梦冒险之旅的故事主线的同时,还为这一严肃的题材增添了轻松的氛围。在《飞屋环游记》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性格古怪、沉默寡言的卡尔遇到了活泼调皮、喋喋不休的罗素,鲜明的性格对比和一老一少的人物设置为影片带来了许多笑料。此外,影片中的配角形象也十分搞笑,如看似凶狠的恶犬却被罗素设置的小机关耍得团团转;卡尔的宠物狗道格不仅会说话还经常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讲冷笑话等,为观众带来了欢乐轻松的观影体验,也体现出贯穿追梦故事始终的娱乐精神。

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以“梦想”“爱”等普世价值、奇幻与真实相互融合的视听价值及充满幽默色彩的娱乐价值征服了全球各地的亿万观众。事实上,不仅仅是《飞屋环游记》,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动画电影涌入中国并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在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美国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中国,占据着远超于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其中自然有美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美国动画产业营销策略不断发展等客观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动画电影本身的跨文化发展,美国动画电影在故事叙事、主题凸显、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题材的探索十分大胆,动画影片的创制技术也不断更新。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动画电影在挖掘“美国特色”的同时还注重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现,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观众能够接纳、认同并逐渐喜欢上美国动画电影,而这些正是中国动画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飞屋艾丽皮克斯
同学的秘密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百万美元
小狗究竟跑了多少米?
飞屋环行记
拿开以后
飞屋
我们只有120只了!
用品牌力量打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