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民族审美风格

2017-11-16 01:50张宏玉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爱尔兰神话民族

张宏玉(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海洋之歌》以爱尔兰地区凯尔特传说和民间故事为背景,通过小男孩“本”的视角为现代观众阐述了生命、自由、亲情的内涵。该片在美国好莱坞快餐文化的消费语境下,最大限度地坚守了爱尔兰的民族文化姿态,对民族元素进行了现代转化,使影片处处弥漫着极为浓郁的民族风情。

一、民族化的视听语言

动画是视听艺术,电影中视听语言的运用直接反映出影片的审美风格。电影《海洋之歌》作为一部制作期长达七年的手绘动作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将色彩、场景、音乐等视听语言与爱尔兰民族艺术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让影片在视听风格方面呈现出浓郁的爱尔兰文化色彩。首先,在手绘色彩设计方面采用了《凯尔斯书》上典型的爱尔兰-撒克逊风格的技法和色彩,以此作为影片的主色调让影片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审美风格。《凯尔斯书》在色彩上主要采用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蓝色,而且每一种颜色则象征着人类的品质或情感。电影《海洋之歌》汲取了凯尔特传统文化色彩的样式和思想,主要以棕黄、深红及蓝色为主,在配色上讲究干净鲜明,这与爱尔兰民族审美形成了鲜明的一致。而在色调安排上,影片也与凯尔特传统艺术习惯一致,采用暖色调,只是当人物心理情绪或情节起伏变化时,影片色调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次,为实现视听语言的民族化,导演在电影中也根据凯尔特民族的艺术习惯,对场景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场景设计最能体现社会时代特征与民族地域特点,对反映人员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气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影片《海洋之歌》中,场景的设计充满了平面化和图案化的艺术风格,与凯尔特艺术形成了极为相似的特点,让每个场景都变为美轮美奂的装饰画。例如,影片根据凯尔特文化特点,对场景门、窗等物体进行变形夸张,同时使用抽象线条和几何图形突破真实物体形态。再如,影片场景中采用了大量凯尔特宗教图腾和符号以表现爱尔兰的民族风情,尤其是旋涡符号作为凯尔特文化典型符号之一更是频繁出现,寓意着人的生和死的轮回。同时十字架、灵光等凯尔特文化极为普通常见的符号,在影片场景中也被大量使用,这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图案和场景元素增加故事的文化价值,为影片注入更多的异域风情。最后,电影《海洋之歌》采用爱尔兰民族音乐与视觉语言进行配合,配乐大都采用了爱尔兰竖琴与风笛进行演奏,爱尔兰乐器本身的纯净和简洁及丝丝感伤与忧郁,与影片的整体感情基调极为吻合,让故事人物本身的幽怨与哀婉通过音乐完美地演绎出来。

二、民族化的叙事内容

导演以凯尔特人海报精灵和巨人族神话传说为背景,从爱尔兰神话传说中选取了大量人物、节日、故事等元素,并将这些神话元素融于影片叙事中,一方面让故事的叙事具备了更为宽松的文化包容力,对民族哲学进行了艺术化的演绎,凸显影片的民族审美风格;另一方面也为现代观众构建起一个充满文化意蕴和想象力的魔幻空间,让观众在异域文化的语境中感受动画艺术的奇幻之美。在影片中导演直接选取了海豹人的故事,用它阐述自由、回归、乡愁等主题。将爱尔兰民间神话和传说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在“本”的冒险之旅中,让观众随着他的旅行感受电影天马行空般的炫目与瑰丽。

导演汤姆·摩尔虽然大量借鉴了爱尔兰神话传说,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将其改造融于电影中,根据故事主题需要实施改编,让其与一定文化现象、历史结合。例如,电影虽然借鉴了爱尔兰巨人族和女巫的故事,在影片中将巨人“麦克·里尔”、女巫、猫头鹰等神话引入主人公的冒险故事中,将各种神话人物杂糅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和猫头鹰长相相似,身穿红色长袍并具有一定魔力的人物。向现代观众输送了更多文化符号,亦超越了民间神话原有的故事框架和背景,以更加简化和容易接受的画面降低观众对陌生文化的审美难度。尤其影片在凯尔特神话的借用方面,并非只是简单地将神话视觉化,而是将其放置在现代背景下,保留凯尔特人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自然和人密不可分及联通交流的文化内核。即使在神话相关的场景设计方面,电影也将它们与现实城市相联系,营造了一个虚幻世界,让现代观众对爱尔兰民族文化和审美元素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电影《海洋之歌》让观众在欣赏故事内容的同时也能以现代视角发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进而构建起影片与众不同的民族审美风格。

三、民族化的人物形象

导演汤姆·摩尔在人物的塑造和设计方面既没有追求美国动画电影中夸张的造型,也没有模仿日本动画人物写实唯美的造型,而是在爱尔兰民间神话和《凯尔斯书》的基础上,对故事人物的形象等进行塑造,让其人物形象更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民族特性。《海洋之歌》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对爱尔兰民间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的对照式模仿。影片中无论是父亲“康纳”、母亲“布罗纳”、儿子“本”,还是女儿“西尔莎”、奶奶、摆渡老人、小狗“库”,都与爱尔兰神话人物一一对应,不仅借鉴了爱尔兰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遵循了神话传说中人物的内在品质或性格,既可以让影片奇幻多彩,同时让人物形象更容易为现代观众理解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文化倾向。

电影还根据观众的现代审美情趣、人物性格,采用爱尔兰传统审美文化中常用的线条和符号等元素进行了角色的二次设计,让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标准实现了完美契合,同时也让影片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更加饱满生动,具有较高的识别性。例如,影片中“本”“西尔莎”在人物造型上主要采用圆形的设计方式,在爱尔兰传统文化和审美文化中,圆形本身就代表着柔和与轻盈,象征着阳光与美满。同时哥哥“本”与妹妹“西尔莎”的身份是善良的小孩,圆形人物形象的设计将其纯真的性格直观地表现出来。为凸显奶奶与女巫玛查其“恶”的本质,影片故意将爱尔兰审美文化具有一定寓意的斜三角形、单螺旋符号置于其面部以打破其造型的柔和感,彰显人物的伪善。再如影片中父亲康纳虽然沉浸在妻子离去的悲伤中,但仍然独自尽力抚养孩子,为凸显其家庭核心和正面形象,影片借助爱尔兰审美文化中不协调的矩形图案对其进行形象设计,既凸显其敦厚、高大及力量感,又彰显其消沉痛苦、寡言少语的性格弱点,而这种矩形造型也体现在海神的形象上,既表现出其权力和力量,又将其僵硬的弱点表现得恰如其分。简而言之,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性格品质,电影中每个人物的身上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爱尔兰民族文化的图腾和印记,所有人物都是各种民族文化符合聚集而成的艺术产物,为现代观众勾勒出一幅幅充满异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奇幻世界,让影片具备了和其他动画电影截然不同的文化个性和审美风格,进而形成对现代观众的文化传递和情感触动。

四、结 语

影片《海洋之歌》将爱尔兰地区凯尔特民族文化元素融于影片之中,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电影人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值得我国动画电影人去学习和研究,探寻适合我国民族文化与动画电影的结合之路,提升我国动画电影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爱尔兰神话民族
东方神话
我们的民族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鬼斧神工!爱尔兰巨人之路
多元民族
爱尔兰睡眠学会
爱尔兰:小岛屿,大乐趣
“神话”再现
爱尔兰巨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