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中的进步叙事与电影视觉

2017-11-16 01:5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牛仔尼斯杰克

杨 丽(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017年恰逢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的短篇小说《断背山》在《纽约客》上问世20周年,距李安导演的电影《断背山》获得金球奖12周年,这一时间跨度为解读经典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整体视野。本文将深入探讨“断背山”作为进步叙事在小说、电影和文化现象中的体现,考察其为社会改革和性别身份创造的进步空间。

一、男性身份与社会期待的背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研究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和思想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的同性恋问题,既是性别问题中最具影响的,也是最受争议的。在《断背山》中,普鲁将焦点延伸到怀俄明农村地区,描写了当地两个男同性恋之间的爱情故事,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是怀俄明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当地自然的粗粝之美,而这两种因素与当地人的生活际遇密切相关。普鲁使“怀俄明是老年男性自杀率最高的州”[1],这个事实带上政治色彩,说明当地单身男性生活在潜在的孤独、压抑和恐惧之中。

故事伊始,主人公杰克和恩尼斯在断背山牧羊时坠入情网, 下山后他们依然循规蹈矩地选择了异性恋生活,娶妻生子的同时保持着秘密的性爱关系,直到20年后杰克死于非命。作品中,普鲁聚焦婚姻中的冲突,揭示困于异性恋世界中的男同性恋内心的不满和压抑。在作家对乡村生活的重新诠释中,异性恋女性与同性恋男性身份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小说的一条主线。在西部农村,尽管同性恋身份不被社会承认,却依然是当地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普鲁创作《断背山》的首要动因。而讲述这样的故事,体现了普鲁与编剧拉瑞·麦克穆特和戴安娜·欧桑娜在写作和改编中的政治化行为。

文章认为这一政治化行为与肯·普拉默的“讲述性爱故事”观点不无关联,即,社会行动者本人参与故事讲述,通过自己的故事,展示“亲密性公民关系”。[2]这种讲述回应了著名社会学家安托尼·吉登斯的现代社会“自我反思性计划”观点,个体声音的生产不依赖传统或制度,而是由个人经历和实践形成。[3]因此,安妮·普鲁并没有再次强化社会对同性恋身份的固有成见,而是通过深入怀俄明农村,探访同性恋恐惧症,为读者提供自己个性化的故事视角,将牛仔这一经典的美国文化表征带到现代人面前。

二、牛仔形象与家庭空间

历史学家迪依·加尔索在《跨越鸿沟:美国西部男性气概的文化》一书中写道:“牛仔一度是边缘化的工人,后来成为大众文化中男性的理想形象。”[4]对牛仔的偶像化呈现一方面引出了大众渴望获得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也使边缘社会的边缘身份成为焦点。正常与边缘之间的张力使牛仔成为浪漫的他者,虽然熟悉却遥不可及。《断背山》的描写就凸显了这一点,广袤的西部大地为杰克和恩尼斯的爱提供了安全的庇护,而社群家庭空间并不允许这种情感存在。

影片中,不同角色对杰克和恩尼斯的凝视,展示了社会的否定力量。工头乔·阿吉雷透过望远镜观察他们在断背山上的一举一动;奥尔玛透过窗子冷冷地看着他们在门廊下相拥。随着镜头定格、拉远,银幕上出现了那一刻“看”到的不同的世界,展示了玻璃阻隔的两个世界之间的分裂,满足了观看者的窥视癖。

同时,电影对他们服装的呈现进一步阐明了牛仔家庭化的问题。当他们从断背山放牧归来、第一次面对分离的时候,恩尼斯说他把衬衫落在了帐篷里。后来我们看到,杰克一直把这件衬衫当作情感的信物精心珍藏。后来杰克死后,恩尼斯在他儿时的房间里看到了这件衬衣,它被套在杰克衬衣的里面一起挂在墙上。这两件衬衣就像合二为一的两层皮肤,成为他们无法实现的、浪漫家庭生活的隐喻。小说中,普鲁强调了两人身体的接触,她写道:“他把衬衫从钉子上摘下来。是杰克在断背山上穿过的旧衬衫。袖子上干涸的血渍是他自己的血。断背山上最后一个下午,杰克在和恩尼斯扭打时,鼻子猛地撞到了对方的膝盖上,血溅得他们满身都是,也流到了杰克的袖子上。”[5]这里,两个人的血透过牛仔衬衣的斜纹布交融在一起,干涸多年的血渍已经变成布料的一部分,象征他们内心长久而深沉的感情。

三、进步叙事与亲密公民关系

《断背山》对进步叙事的使用,赋予这个现代故事重塑同性恋身份的可能。不论是普鲁的原著和读者对作品给出的积极反馈,还是李安团队中的编剧,都用各自的方式对故事进行了再加工。虽然《断背山》叙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但是通过显著的个人动因和叙事潜能,作品在当代世界引发了共鸣。皆由此,人们不仅敢于说出同性恋人群承受的压迫,而且也意识到这一人群被自然地描绘为美国家庭的一部分。普鲁的创作、编剧的改编、导演的拍摄、演员的演绎和观众对电影的反应组成了“断背山工程”,电影的合作性、社会政治性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转变。同时,“断背山工程”展示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亲密的情感故事,借此探讨“亲密公民关系”的问题。[6]

因此,通过使用支撑叙事的个人故事和对文学、电影叙事结构的重塑,《断背山》与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亲密关系的变革”观点联系在一起。现代社会中亲密关系不再是主观和个人化的问题,而是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策略,而社会进步促成了同性恋身份叙事的变革。《断背山》中的潜能使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通过对风景叙事和边疆叙事的重塑,把它理解为一部讲述同性恋身份的作品。这一阅读过程挑战社会对同性恋所持的否定观点,揭示两性世界对情感和叙事的不同表现,探究家庭对同性恋的否认。这种方式与其说挑战了主流价值观和社会的否定态度,毋宁说通过讲述以个体为核心的新型故事,重塑叙事。小说文本和“终极断背山论坛”的观众留言都体现了这一点。

《断背山》小说和同名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让观众、制片人和作者走到一起,与更大的社会思想观念紧密相连。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合法,这标志着美国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由排斥转为认同。我们在为这项历史性裁决带来的自由与平等鼓掌喝彩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如果杰克和恩尼斯生活在当代,他们生活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不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离不开《断背山》这样伟大的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动作用,它为同性恋人群正名,从而实现观念平等、婚姻平等、人类思想平等。

猜你喜欢
牛仔尼斯杰克
牛仔袋
本期人物:费尔南多·梅尼斯
杰克和吉尔
轩尼斯门窗
变成什么好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牛仔牛仔,摇摇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