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美传记电影的审美诉求

2017-11-16 03:17任芳慧
电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记林肯历史

任芳慧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00)

新世纪以来,英美传记影片的创作高潮迭起,不断有新的受观众欢迎的影片诞生,这不仅在电影界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推动了英美国家电影事业的蒸蒸日上。与此同时,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当代英美传记电影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记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片,有着其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独特的审美特性,对其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挖掘其创作规律,能够为我国传记电影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此,文章从题材选取、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三方面,分析当代英美传记电影的审美诉求。

一、题材选取

通俗意义上来说,传记电影就是以大众所熟知的形象,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是一种题材选择范围相对较窄的电影类型。传记电影的创作者基于观众的接受,通常会选择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而考虑到导演个人的创作目的,这一类传记影片会有侧重地反映人物或事件,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如,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林肯》(Lincoln,2012)讲述的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领导南北战争、统一美国的故事。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南北战争则是美国的重要历史事件。斯皮尔伯格选取了战争接近胜利的时间点,并着重展示了林肯为废除奴隶制、推动宪法13号修正案的通过而付出的努力。影片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为衬托,也有林肯作为父亲的柔情展现,从而丰富了林肯的形象,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再如,由莫腾·泰杜姆执导,改编自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的影片《模仿游戏》(TheImitationGame,2014),就是以“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为传主展开的。图灵在二战中制造了最早的计算机——图灵机来破解德军的密码,他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战后,图灵的贡献并没有公之于众,而是成为秘密文件被封存起来。而图灵也因为自己的性取向问题遭受了英国政府的残酷虐待。《模仿游戏》的推出,就是要让世人知道图灵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并以当代人的视角,审视图灵悲剧的根源。类似的,《甘地传》(Gandhi,1982)、《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等也属于这一题材。

另一类传记电影则是励志题材,通常以传主的曲折成长经历来传达励志主题。如,《灵魂歌王》(Ray,2004)就以传奇歌手雷·查尔斯为传主,影片讲述了这位盲人歌者如何成长为美国爵士乐及摇滚乐的标志性人物的历程。雷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七岁时双目失明使其境遇雪上加霜。但是,雷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而是坚持学习用盲文来阅读并汲取音乐知识。雷的成功极具励志性,他的经历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不分种族的艺术家。再如,《灵魂冲浪人》(SoulSurfer,2011)以冲浪手贝瑟尼·汉密尔顿为原型,片中的贝瑟尼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失去左臂的困境,可是她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重新踏上了冲浪之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美好。在励志题材的传记电影中,传主不一定取得了轰轰烈烈的成就,但其必须存在战胜自我、实现自我的曲折历程,从而对观影者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这也是这类影片拍摄的出发点。

二、历史真实

传记影片与历史影片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二者都是把“电影”与“历史”结合起来的产物,通过对一些历史故事进行重新编码,从而以影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因此,很多历史影片大多也可归入传记影片的行列。传记电影与一般电影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传记电影的纪实性。其强调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塑造和叙述接近历史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从当代英美传记影片的创作情况来看,大部分电影能够还原历史真实。当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影片为吸引更多的观众而忽略了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在历史真实方面有所欠缺。

所谓的历史真实,指的就是影片中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传记影片中的历史真实,与历史学中所追求的真实性有着极大的区别。因为传记影片中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陈述,不仅受到历史本身的不连贯性的制约,而且,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自然受影片创作者和接受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因影视创作者艺术观念的不同,影片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传记影片本身大多就是以历史上的伟人、名人或者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所展开的,这些人物或者时间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关系到人物的很多生活经历和故事人们会有所了解,影片中一旦出现违反真实情况的情节,自然会引起民众的反感。因此,传记存在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记实传真”。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真实地再现特定的历史。

传记影片在塑造纪实型人物形象时,由于该形象的真实存在,大众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人物进行了解,这对于导演如何呈现和构建一个既“新”且“真”、令人信服的形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斯皮尔伯格在《林肯》中,成功地塑造了美国传奇人物林肯总统,其对历史人物的处理就基本符合史实。影片围绕美国南北战争将要结束,林肯将目光转向了推动宪法13号修正案通过的事件展开。历史上,修正案首先获得了参议院的通过,但在众议院的投票结果中,反对票达到65票之多,距离通过修正案还有13票的差距。而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废奴派”参议员与“挺奴派”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林肯受到了来自党内党外的压力,为了让这条修正案通过,甚至动用国务卿利用贿选等地下手段,来获得所需的多数选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处于历史旋涡中的总统林肯的运筹帷幄,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效果。

传记影片的历史真实,并不是单纯地指“电影”与“历史”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不可能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完全地再现,再说人们所说的“历史”本身已经融入了主观性的意识。传记电影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还原历史语境来重建历史事实,以此来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发挥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通过对历史真实含义的界定以及对英美典型传记电影的研究,可以发现,要使传记电影能够相对准确地把握历史真实,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所描述人物的生平事迹要确有其事,也就是首先要保证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可靠性;第二,在描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时,要尽可能地还原人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或者“历史语境”,只有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才能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第三,所描述的历史事件,要符合客观逻辑,不可进行跳跃式的或者截取式的叙述。

三、艺术真实

毋庸置疑,把握历史真实是传记电影创作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也必须意识到,传记电影本身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是其最本质的特性,而且艺术本身离不开虚构,所以艺术真实也是传记电影的基本原则。对于传记电影的创作来说,仅仅追求历史真实的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艺术真实的创造。试想,一部传记影片仅仅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只是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一股脑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缺乏创作者的艺术再创造,那么,这样所创作出来的影片只能被称作历史纪录片(甚至不是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而不能称之为传记影片。

所谓艺术真实,是指在创作传记影片时要受到来自艺术特性的制约,这是一个与“历史真实”相对应的概念。从艺术的层面来看,历史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弹性的概念,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认为在把握历史真实的同时理应受到创作者主观意识形态的制约,这里的主观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创作者本身的艺术观念。所以,对于传记电影的创作来说,一方面要把握好历史真实的原则,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来还原影片所发生的客观的历史情况,例如,在演员外貌的选择上,采用化妆、服饰搭配、道具设置等,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形象,从视觉上给观众一个“像那么回事”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从增添影片艺术美感的目的出发,对某些故事情节和历史环境进行再创造,从而在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上发挥促进作用。

传记影片大多是存在虚构的剧情片。虽然影片中的人物是某一历史时期或者当今社会真是存在过的人物,但是影片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不需要刻意地追求历史所提出的要求,而且,很多传记影片是经过传记小说改编而来的。如,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同名传记小说改编的《为奴十二年》(12YearsaSlave,2013),其在对反面人物的塑造上就存在一定的艺术虚构。法斯宾德所饰演的残暴而好色的奴隶主艾普斯,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一无是处的恶人。在一场喝醉之后追打所罗门的戏中,艾普斯因为被围栏绊倒而摔倒在地呕吐,将一个恶人的丑陋表现得极具张力。艾普斯对女奴帕茜具有复杂情感,由于自己固执的占有欲和病态的虐待癖,他一时对帕茜有着恻隐的一面,一时又迫于妻子的压力而折磨帕茜。因为帕茜希望转投到肖太太门下,艾普斯逼迫所罗门鞭打帕茜,威胁其不从就杀掉帕茜。在帕茜的不断悲鸣之中,人类的道德底线荡然无存,这一幕更是将本片的绝望感推到了顶峰。艾普斯在影片中被塑造成心理极度扭曲变态的奴隶主,其与善良的奴隶主威廉·福特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对二者的对比,构成了一幅独特的19世纪中期美国南部的社会风情画卷。

从传记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影片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有被“美化”了的特征。从这一层面来说,无论是传统的传记影片还是当代的传记影片,即便是在塑造过程中注重了人性的还原,例如展示出了某一为人物的性格缺陷,或者普通的日常生活,可是也依然无法影响影片存在的真实目的——纪念或者赞扬某一历史人物,这是传记影片能够发挥历史贡献的本质原因。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云中行走》(TheWalk,2015),称得上是一部技巧娴熟的电影。影片根据菲利普·帕特的自传改编,讲述了杂技演员菲利普在世贸大厦双子塔上搭建钢索并成功完成穿越的故事。电影以菲利普在世贸大楼走钢索为分界线,前半部分为铺垫,后半部分则是双子塔云端之上的高潮,两个部分都体现出了导演在叙事上的精雕细琢。泽米吉斯虽然对菲利普不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展示,但是其性格中的大部分负面元素皆被隐去,这是泽米吉斯转移人们注意力的方式。导演试图将人们导向对这个杂技人精湛技艺的关注以及对倒下的世贸双塔的一种情怀。因此,这种艺术上的真实,无疑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总之,无论是对于何种题材的传记电影而言,只有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追求艺术真实,把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符合当代传记电影的审美诉求。此外,当代英美传记电影研究是一个相当广泛的领域,而且目前对于英美传记电影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理应加强对其的思考和研究,争取在理论上、实践上有所突破。

猜你喜欢
传记林肯历史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新历史
安静从容 林肯MKX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