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形象解读

2017-11-16 03:16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
电影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恶人邦德英雄主义

亢 莉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一、“007”系列电影概要

提到英国电影史上的常青树,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007”系列电影。在“007”系列电影产生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邦德为核心的善恶争斗故事已上映了二十余部,一年一部或两年一部的出片速度及居高不下的票房成绩彰显着这一系列影片的强大生命力。本文将在整理“007”系列影片故事叙事模式的基础上,聚焦这一系列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即代号为“007”的邦德特工,从其形象流变、形象内涵及形象塑造这三个层面解读“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形象,其间将不同程度地论及“007”系列电影中的各部影片。

如果说在20世纪中叶,“007”系列电影的故事颇具新意,那么在电影市场百花争艳的当下,“007”系列电影中的故事则略显老旧,而正是这种暴力和性爱的叙事模式使“007”系列电影一直延续至今,其极富吸引力的故事架构和极富魅力的主人公形象设置就是这一系列电影决胜影坛的关键。意大利的文论家安伯托曾对“007”系列影片的故事结构进行了原型分析,他认为这一系列影片的原型是西方社会的神话故事,即国王授命——骑士打败恶兽并救出公主——骑士与公主暗生情愫。或许正是这一流传千古的经典神话模式赋予了“007”系列影片不息的生命力。[1]在“007”系列影片中,授命的人物形象成为M,领命的人物形象成为邦德,公主形象成为“邦女郎”,而恶兽形象则成为性情古怪、破坏力极大的各色恶人。“007”系列电影中的每一部影片几乎都沿用了一样的故事架构和固定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序幕部分的设置较为简短,主要是通过呈现邦德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敏捷身手呈现出影片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和超能之力,为后续故事的推进奠定基础;在故事发展阶段中,“007”系列电影的情节设定主要包括M授予邦德铲除恶人的命令并与恶人集团首次交锋,以及违抗M指令独立执行任务,其间影片还穿插了邦德与“邦女郎”及其他女人之间的风流韵事,将邦德进可击退恶人,退可征服女人的魅力形象呈现而出;更为固定的叙事模式体现在“007”系列电影的高潮部分,首先是邦德受到恶人集团控制,恶人集团首领折磨邦德并将自己破坏世界、征服人类的邪恶梦想与邦德分享,随后邦德凭借敏捷的身手、机智的头脑和不俗的运气成功脱险并制伏恶人或对恶人集团进行了致命的打击。而这一系列影片的结局也固定为邦德完美地完成任务并抱得美人归,在与“邦女郎”共度良宵后又因为某种原因错失美人或踏上新的征程,为后续影片的故事创设留下空间。在“007”系列影片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一系列影片固定的叙事模式曾遭受无数诟病,但观众的热情和票房的收入却一次又一次地为其正名,可以说在纷繁复杂的电影市场上,“007”系列影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影片所蕴藏的英雄主义,而承载英雄主义的就是邦德形象,能力超群、完美无瑕的人生赢家邦德几乎点燃了所有观众心中的英雄梦。

二、“007”系列电影中邦德形象流变

邦德形象不仅是“007”系列电影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该系列影片中的叙事核心。在延续半个多世纪的“007”系列电影中,邦德形象在保持着一贯的身份、能力设定的基础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截至目前,邦德的饰演者分别是肖恩·康纳利、乔治·拉赞贝、罗杰·摩尔、提摩西·达尔顿、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现任邦德丹尼尔·克雷格,在这六位邦德饰演者的作品中,观众看到了不同性情的邦德,也看到了“007”系列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变化发展。[2]

第一位邦德饰演者肖恩·康纳利共参与拍摄了《诺博士》《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金手指》《霹雳弹》《雷霆谷》《金刚钻》6部“007”系列影片。在首次接拍“007”系列电影开山之作《诺博士》的过程中,肖恩的表演并没有获得制片方的认可,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诺博士》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随后参演的5部“007”系列电影中,肖恩凭借底层的出身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功塑造了具有“平民”风格的邦德形象,性格粗犷的肖恩在某种程度上使邦德这一超级特工形象更加亲民,由其出演的影片《霹雳弹》也被认为是“007”系列电影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一部影片。在肖恩之后,乔治·拉赞贝成为继任邦德,出演《女王密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影片惨淡的票房成绩使乔治主动请辞,不再饰演邦德。20世纪70年代,罗杰·摩尔出演了其第一部“007”系列电影《生死关头》并取得了亿元票房收入的佳绩。在随后的十余年间,罗杰在《金枪人》《海底城》《太空城》《最高机密》《八爪女》《雷霆杀机》中均有出色的表现,成为“007”历史上饰演邦德时间最长的演员。罗杰饰演的邦德更具幽默感,甚至更加喜好女色,在其外形设置及性格塑造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绅士杀手形象,正是这样的尝试获得了观众的喜爱。1985年,年过半百的罗杰才正式退出“007”的舞台。如果说罗杰饰演的邦德是轻松而搞笑的,那么其继任者提摩西·达尔顿就是严肃而沧桑的,在影片《杀人执照》中提摩西将邦德塑造为一个身处黑暗之中的光明向往者,整部影片也更加关注邦德的人性塑造。此外,提摩西还参演了影片《黎明生机》,为了不使自己的银幕形象固化,提摩西在《杀人执照》成功上映后便宣布不再饰演邦德。在提摩西之后,皮尔斯·布鲁斯南这位“007”历史上最受观众欢迎的邦德在影片《黄金眼》中调和了以往“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刚柔并济的超级特工,而《黄金眼》的票房收入也较其前一部“007”系列电影高出一倍有余,随后皮尔斯还在影片《明日帝国》《黑日危机》《择日而亡》中饰演邦德。现任邦德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已拍摄包括《皇家赌场》《量子危机》《大破天幕杀机》《幽灵党》在内的4部“007”系列电影。丹尼尔饰演的邦德具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更加冷静、更少对白,这位告别了幽默、温情的邦德形象将观众重新带回了传统的英伦谍战之中,使冷血特工的形象再次活跃在银幕之上,而其参演的影片《皇家赌场》也跻身“007”历史上的高票房纪录榜。

三、“007”系列电影中邦德形象内涵

“007”系列电影凭借着模式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驰骋世界影坛半个多世纪,其核心原因就在于其通过邦德形象传递出的英雄主义内涵。无论是从时代的呼唤,还是文化的积淀,抑或是历史的原型等角度观之,英雄主义都是大众审美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英雄主义,主要是指在完成重大任务时表现出的勇敢、顽强、机智的思想和行为,并为大众乃至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有研究者认为,对于英雄的崇拜是人类集体的原始欲望之一。[3]但在世界走向和平、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英雄主义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奢侈品”,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人们需要英雄,而电影就成为塑造英雄、传递英雄主义情结的重要载体。也正是这种对英雄主义的呼唤使“007”系列电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关于英雄主义的审美需求。

就西方文明而言,英雄主义,尤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生发展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积淀,在基督教著作《圣经》中,耶稣就是具有极强牺牲精神和拯救力量的英雄,他甘愿牺牲自己来拯救人类。而对这种牺牲行为的推崇就逐渐形成盛行于西方社会之中的救赎精神,这种救赎精神不仅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007”系列电影中,邦德就是一位“基督式”的形象,他拥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毅力,更为重要的是邦德能够为了完成拯救大众、击溃恶人的任务而牺牲自己。众所周知,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复活,对于这种英雄不死、精神不灭的传统在“007”系列电影中也呈现而出,在邦德为完成任务而备受折磨甚至决心赴死的过程中,总能凭借外力的帮助或机智的行动逃离死神的召唤。可以说,“007”系列电影书写了一曲曲关于现代英雄的赞歌。

在顺应时代审美需要和文化传承需要的同时,邦德的形象还具有更加现实的历史原型,“007”系列电影改编自伊恩的小说,而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邦德就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谍战人员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其中被小说作者及评论界广泛认可的原型人物有达斯科·波波夫、威廉·史蒂芬森、约·托马斯等人。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谍战工作的参与者,达斯科·波波夫长相英俊、家境殷实、交际甚广,一次偶然的机会达斯科·波波夫进入英国军情六处工作,后被德国情报机构收入麾下,成为军情六处安插在德军中的双重身份间谍。威廉·史蒂芬森曾为加拿大的巨富,曾在二战中代号“勇士”并参与了德国种族灭绝行动的情报刺探工作并为盟军的谍报工作贡献了重大力量。“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也曾在公开场合暗示威廉就是邦德形象的重要原型之一。约·托马斯是二战中代号“白兔”的空军中校,曾被敌军俘虏而受尽酷刑折磨,同时根据解密档案记载,约·托马斯常年美女在侧,也是公认的邦德原型之一。[4]总的来说,邦德这一英雄特工形象的历史原型并不唯一,或许更为准确地说,他代表着一种对在战争中默默奉献的谍战英雄们的敬意与怀念。

四、“007”系列电影中邦德形象塑造

基于英雄主义这一核心内涵,“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无论是外在造型、性格呈现,还是辅助形象塑造的场景设置和动作设计,都展现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英雄主义。在“007”系列电影中,身着定制西装或晚礼服的邦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之中都呈现出干净整洁的造型。比如在影片《海底城》中,邦德穿越沙漠,炎热的气候并没有改变邦德西装革履的装扮;在影片《皇家赌场》中,被下毒后的邦德生命垂危,在经过了简单的电击治疗后迅速以衬衫西装的绅士着装出现在赌桌之上。西装革履的形象不仅符合观众对超级特工的审美期待,甚至成为现代英雄的一个重要标签。从性格塑造层面观之,每一部“007”电影中的邦德都具有临危不乱、智慧超群、果敢坚毅的英雄品质,无论是在孤身深入虎穴之时,还是在被困受虐之际,邦德永远不会屈服或畏惧。同时这一英雄形象更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在他违抗M命令独立行动及与“邦女郎”调情的过程中又呈现出“混蛋”的品质,正是这样一种“混蛋”而英雄的性格设定使邦德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在场景设置方面,“007”系列电影中的邦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曾经被西方国家视为威胁的苏联,到威尼斯、直布罗陀海峡;从天空、大海、森林,到工厂、实验室、套房,邦德执行任务的场景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种上天下海,横跨大洲的场景设置无疑从侧面凸显了邦德的英雄之力。同样从侧面塑造邦德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的还有其在影片中的动作设计,无论是各色武器及高新设备应用,还是赤手空拳打斗,抑或是追捕逃生等,都体现出邦德不凡的身手和随机应变的智慧。同时,一系列不同类型、节奏极快的动作设计也成为“007”系列电影的重要看点。

猜你喜欢
恶人邦德英雄主义
邦德牛奶
刺花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信任一个贼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树的美丽传说
邦德语录
邦德系列主题曲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