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将“用教材教”融入语文课堂

2017-11-16 15:16冯士原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语文课堂

摘 要:现如今,新课改的实施逐渐将“用教材教”这一内容映入广大教师眼帘,而这对于传统的凭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的课堂形成了冲击。然而现阶段“用教材教”这一理念仍然未能被所有的教师广泛应用,甚至走向一定的误区。作为语文教师,“用教材教”不乏是对于传统语文课堂的新启示。本文针对于现阶段的“用教材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合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用教材教”;语文课堂;教师教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用教材教”这一观念已经开始逐渐走进课堂,很多教师突破教材,将教材作为范本,将课内外知识综合传授。然而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很多教学误区,所以“用教材教”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的应用效果不尽相同。在语文课堂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被广泛应用。而如何将这一理念完全融入语文课堂,也是值得思考的部分。

一、“用教材教”不等于脱离“教教材”

“用教材教”是以教材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和学习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在对于教材应用的基础之上,延伸或拓展学习内容。而“教教材”则是以教材为蓝本,一切的學习和教授都以教材为标准。然而这二者并不矛盾。“用教材教”实际上是建立在“教教材”之上的,教师必须将教材牢牢把握,能够提炼教材本身的精华融入语文课堂之中,再在此基础之上,将教材作为依托,增加一些相关知识或情感态度,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最基本要求,这要求师生双方都能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

二、现今“用教材教”的语文课堂出现的几个误区

1.对教学内容判定的不准确

现如今,由于各级考试的指挥棒在发挥作用,大多数的语文学习都围绕着考试展开,而在教学上,教师多半是以教材为基准,“用教材教”。但由于每一年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都会发生一定量的改变,这就很容易导致,对教学内容判定的不准确。这时的“用教材教”反而会给语文课堂的内容学习上带来压力。忽略了教材本身的指引,而单纯教,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主义,使得语文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困难。

2.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实质性学习

在课改提出之时,“用教材教”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热门的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重在“用”这个字,而忽略了实质性学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显加入了对于知识性的拓展。比如涉及到历史战役时,教师们就抽取大量时间给学生们讲解历史、放历史纪录片;涉及到名著时,就引导学生利用大板块时间甚至不惜上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涉及到描写自然风光时,教师将整堂课都变成了各地风光图片展示。以这种形式的课堂,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基础之外了解和延伸更多的知识。然而作为一篇文章中最精华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等实质性学习就被忽略了。这种过于注重形式,确实使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相对活泼和自主的新式课堂,然而在实质性学习上却始终欠缺,并没能够取得良好的收效。

3.未能立足文本,甚至抛弃了教材

在许多“用教材教”的很多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取得形式上的“用教材”而造成了文本分析不立足于文本。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就有学生提出了,朱自清的父亲翻越站台属于违反交通规则,怎么能写在教科书中呢,很多教师哗然,也有教师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肯定。但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没能立足文本,进行分析,纯粹为了“用教材教”。《背影》这篇课文,在进行讲授的时候,脱离了文本。文本之所以写了父亲翻越站台是和文本中我和父亲间早年产生了隔阂,而在这时写这个举动,是在突出父亲年事已高,但仍然惦记自己,从而通过这一描写,表现出了父亲对自己无私的爱和自我醒悟后对父亲的愧疚和深沉的爱。所以,当再次深入教材后,我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而不是泛泛停留在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上。

三、如何将“用教材教”真正融入语文课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提取教材精华,将教材作为中心,从而引申出一些知识。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将所要教授部分的重点自我落实,教师再进行拓展时就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语文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有很多,比如无论教授什么样的课型和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深入了解文本,体会不同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不同思想感情。而对于教材本身来讲,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形式和文体都是相同的。然而在主题上也存在这交叉的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跨越教材本身,能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相同部分的归纳,形成新的语文学习材料。而教师在此时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在宏观上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一定的意见。

2.营造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习

营造语文学习环境即语文学习的情境难,而如果能够积极营造语文学习环境,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本身会进行探究,同时也会主动多加了解相关内容。例如在进行《雷雨》的教学中,《雷雨》是一篇戏剧,教师可以选择突破教材,让学生自行排演课本剧。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对这种形式教学的感兴趣程度远远超过普通的课本式教学。学生会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或者理解他人的角色,除了将教材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也会对《雷雨》这一整部分进行深入了解,就达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

3.教师合理进行语文教材重构的探索

“用教材教”最重要的在于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切入点,实际上在教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那么对于语文教材的重构,就在于每位教师对于一堂课具有自己的针对性。例如董水龙老师在讲《背影》这篇阅读散文时,他发现,作为这篇散文,大多数老师都在父爱之处入手。但是现如今,他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心里,对父母的尊敬程度似乎并不如对一些与他们关系较远的人。这时,董老师就不再以父爱为主题,通过另一个侧面,补充了朱自清早年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而再次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留下了很大部分的空白,给予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给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亲情展开深刻的思考,能够在整体上对于自己在当下社会对待亲情的态度能够重新下个定义,对亲情也需要宽容和呵护,有些感悟也需要时间才能真正参透。所以说,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工具,当教师能够突破多年教学经验,重新思考能够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新观念和从前教学精华相结合,讲教材和教学内容合理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对语文教材的重构。

4.将教材内容生活化

语文即生活,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文章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读文章,就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文章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增进学生对文章的亲切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能力,能够将实践和教材形成统一,例如在讲《春》时,正逢春暖花开时节。“用教材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根据,而进行教学时,完全可以把春天和这篇课文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和领略春天到底在何处,从而得到实践性答案,再来理解课本里朱自清的《春》就将更轻松,更实际。

参考文献:

[1]赵梦轩.对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 2012,9(9):71-71.

[2]林燕青.咬定”教材不放松,“立根”原在学生中——例谈语文教学“用教材教” 之策略[J].教学探新,2010,(1): 36-37.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35-37.

[4]云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用教材教”的理念[J]. 课改新视界, 2009(137): 39-40.

[5]林富明. “用教材教”的基础是“教教材”——谈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J]. 语文建设,2007(11): 25-26.

作者简介:

冯士原(1993.5—),女,蒙古族,吉林省吉林市,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项目:学科教学(语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学比教更为重要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