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

2017-11-17 02:40张福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易学温病数学

张福利,姚 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理论探讨】

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

张福利,姚 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清5吴鞠通作为温病四大家之一精通易学象数学,并创立了著名的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故试从易学象数学应用角度入手,分析吴鞠通“含三为一”的三才观、“八卦”“六十四卦”等易学象数学思维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吴鞠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妙用象数,将医易相结合的特色象数思维模式用于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使学者真正认识到医者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后可以言医的医易内涵,以期对学习中医有所帮助。

易学象数学;含三为一;卦象;吴鞠通

吴鞠通(1758-1836年),名瑭,字配珩,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堪称温病学巨匠,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以善治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三部医书。易学象数学思想在吴鞠通理法方药各个层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其整个医学思想体系的建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谓象数,顾名思义,象中寓数,数不离象。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藏象模型、三阴三阳模型、五运六气模型都离不开象数学。象数学中的象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号之象,如河图、洛书等;二是事物之象,即自然之象。值得注意的是,象数学中的“数”是一种表象的、定性的数,而非实测的、定量的数。它将象形式化、简约化。象数学的深层内涵在于“观象取义”与“得意忘象”,即通过所观之象发现并总结事物的规律,而当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后,又不被具体形象、结构、状态、范畴等所束缚。笔者试从易学象数学的诸方面探析吴鞠通运用象数思维的医易相结合特色。一家之言相互交流,敬请指教。

1 象数易学中“含三为一”的三才观

“含三为一”从“阴阳文化”来解释是指阴爻(- -)可看作是阳爻( -)的中间空掉1/3,也就是说阳爻本身既是由1个事物又是由3个事物构成的。 “天地人”三才和三维立体以卦的结构都是此观点的体现[1]。在《温病条辨序》中开篇便引《易经·说卦传》中的原文:“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杂说·外感总数论》也有:“夫天地大道之数,无不始于一,而成于三。”可见吴鞠通对其的重视。他所创的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即受“含三为一”观点的影响。因三焦从解剖形态上讲,合而言之为六腑之一,分而言之又有上焦、中焦、下焦。从功能上讲既有主持诸气、运行水液的整体功能,又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分部功能。

在吴鞠通著作中多次以“三才”观阐释医理,如《温病条辨·上焦》第2条曰:“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有所偏,即为病也”,说明三才中任意一才阴阳失调就可产生疾病。又说“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属金,人之肺亦属金,肺主皮毛。经曰皮应天,天一生水”。与此相似的还有《温病条辨·杂说·温病起手太阴论》曰:“手太阴为华盖,三才之天,由上以统下,亦由外以包内。”这些论述均将三才之天与人身脏腑之肺相应。《温病条辨·下焦》第42条曰:“湿之为物也,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山为泉,在川为水,包含于土中者为湿。其在人身也,上焦与肺合,中焦与脾合,其流于下焦也,与少阴癸水合。”此条可见,湿气遍及天地人身,异出同源,无处不合,错综叁伍,无穷极也。在《温病条辨·下焦》第39条中,吴鞠通更因本草之名而创立了由人参、天冬、干地黄组成的方剂三才汤。由此可见,象数易学中“含三为一”的三才观所强调的天人相应思想对吴鞠通的影响巨大。

2 象数易学中“卦象”的应用

吴鞠通善用卦象阐释医理,在其著作中引用卦象的条文有20余处之多,但其最常用的则是坎、离两卦,共达10余处。坎、离两卦吴鞠通常用来阐释水火、阴阳、心肾,在其著作中用此二卦诠释过病机、脉象、方剂、本草等多个方面。笔者在此略举一二,以释其对象数易学中“卦象”的运用。

2.1 “八卦”的象数运用

除此之外,吴鞠通还用八卦之象解释方剂与本草。如《温病条辨·下焦》第十五条:“名定风珠者,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未有无风者,雷静而风亦静矣。”八卦中巽卦与震卦五行均属木性,但震木是树干,干的木头;巽木是树根,湿的木头。鸡为巽木,所以鸡子黄得巽木之精,肝脏体阴而用阳,故与巽木相合,同气相求,以息肝风。真武为龟蛇合体,是北方水神,所以龟具真武之德。又因龟板属金性,故能镇震木、潜阳亢。在自然界中又有“风从雷”之象,所以雷象得镇,自无风起。又因鸡子黄与龟均具珠形,所以名为小定风珠。再如《温病条辨·下焦·湿温》第五十六条对中药石硫黄的论述也用到象数学中的卦象来分析:“按硫黄感日之精,聚土之液,相结而成。生于艮土者佳,艮土者,少土也,其色晶莹,其气清而毒小。生于坤土者恶,坤土者,老土也,秽浊之所归也,其色板滞,其气浊而毒重,不堪入药,只可作火药用。”

还有《医医病书·虚劳论》曰:“张仲景谓:大则为芤,弦则为减,芤则为虚,减则为寒,虚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亡血,女子半产漏下,诸虚不足,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药只6味,而甘药居其四,之所以治男子失精亡血、女子半产漏下等阴伤证,是取土生金、金生水之意,小建中虽补气但营药实多,所以吴鞠通总结说:“建中得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妙。”以上几例皆是吴鞠通对象数易学中 “八卦之象”的运用。

2.2 “六十四卦”的象数运用

再如《温病条辨·上焦·补秋燥胜气论》第八条中治燥气久伏下焦,不与血搏,老年八脉空虚的“复亨丹”,与《温病条辨·下焦·暑温·伏暑》第三十八条中治疗正虚邪居中下、固结不解、攻补难施之危证的“来复丹”,这2个方剂之名也借用复卦()之象。吴鞠通对前者的解释为:“复亨大义,谓剥极而复,复则能亨也。”因剥卦()与复卦()互为反卦,又因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卦象也会由阴盛阳衰之剥卦转为阴极阳复的复卦,也是否极泰来之意。而后者方论中有:“《易》言一阳来复于下,在人则为少阳生气所出之脏。”因此以上两方均用石硫磺补下焦之真阳,取复卦一阳来复之义。

此外,在《医医病书·五谷论》中有:“且金水木火四时之气,即元亨利贞之天气也.湿土则纯然地气矣。”“元亨利贞”语出《易经》乾卦()的卦辞,为《易经》中四德。元,象征初始,具木性。亨,象征成长,具火性。利,象征收获,具金性。贞,象征收藏,具水性,说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由天气所化,惟有湿是由地气所化。再如《温病条辨·杂说·风论》说:“大《易》曰:元者,善之长也”,也是用易理来说明风为百病之长的特点。以上即是对吴鞠通象数易学中 “六十四卦之象”运用的例析。

3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妙用象数

吴鞠通常用易学象数学的思维模式来认知并阐述本草,最突出的当属《温病条辨·上焦》第十六条对清宫汤方中麦冬的药论:“盖麦冬禀少阴癸水之气,一本横生,根颗连络,有十二枚者,有十四五枚者,所以然之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任之尾翳,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合人身自然之妙也。惟圣人能体物象,察物情,用麦冬以通续络脉,命名与天冬并称门冬者,冬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由此可见,吴鞠通把本草之象数与人体之象数相结合,这也体现出象数易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全息性,从象数学的视角更全面地诠释了本草之功效。

再如《温病条辨·杂说·九窍论》有:“人身九窍,上窍七,下窍二,上窍为阳,下窍为阴。”“阳窍反用偶”,即目、耳、鼻、口均为双窍,口为双窍是因为其“中又虚又实,有出有纳,而形横,外虽一窍,而中仍二”。 “阴窍反用奇”即后阴一窍与前阴两窍共三窍,前阴为两窍是因为除尿道外,男女还各有一窍主生殖,故前阴“外虽一窍而内实二”。又 “上窍明七,阳也;暗八,阴也。下窍明二,阴也;暗三,阳也。合上下窍而论之,明九,暗十一,十一者,一也;九为老,一为少,老成而少生也。九为阳数之终,一为阳数之始,始终上下,一阳气之循环也。开窍者,运阳气也。”此论用象数学思维对人身九窍阴阳互根互藏论述更是精妙至极。

综上可见,吴鞠通深谙易学象数学,并把象数思维应用到中医的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正如他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所云:“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名也,物也,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受之以谦,而后可以言医。”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易学象数文化博大精深可谓中华文化的起始与精髓,因此想做好一个医学家首先应是一个精通易理的博学家。作为当代学者的我们更应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争取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开启中医历史篇章的新辉煌。

[1] 张延生.易与和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8.

[2] 朱杰,卞文伯. 吴鞠通天根月窟膏探析[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1):50-51.

R222.15

A

1006-3250(2017)10-1364-0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51467)-分消走泄法对抗线粒体氧化应激调治IGT IR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福利(196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温病学理法方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017-05-08

猜你喜欢
易学温病数学
从“卜史易”到“士易学”再到“儒门易”
——先秦易学阐释分期断代刍议*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雕菰楼易学五种》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错在哪里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