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11-17 17:16兰小闺
未来英才 2017年21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兰小闺

摘要:美是一种心理体验,对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一生审美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而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又是精神质量和文化修养的基础。本文以美术教育课程中的色彩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体元素应该如何实施,才会对整体能力的养成发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教学;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色彩也让世界变得绚丽多姿,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色彩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在人们感知美、体验美和形成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色彩敏锐的感知度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能够结合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在美术课堂上进行科学的色彩教学,则会有效的开启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欣赏的水平,激发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小学生们的综合审美素质。

一、设置色彩欣赏课程,扩大色彩感受范围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初是以一种感性的认识呈现的。他们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开启着自己感受美的器官,也就是眼睛。然后发现了天的蓝、云的白、草的绿、花的红……他们带着最初对于色彩的认识进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从前的积淀对学生发生的作用远超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为它们直接给予孩子们美的形象,符合其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而且小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完全出自于个人的兴趣,这也使得他们对色彩可以流向更加深刻的印象[1]。

美术教师掌握了小学生独特的认知规律之后,就要把对色彩的教学延展到尽可能宽广的范围中去。课堂和书本上的色彩是不可能满足小学生旺盛的需求的,所以,教师要在美术课大的范畴之下为小学生设置独立的色彩欣赏课,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对自然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观察:四季树叶颜色的變化是怎样的?雨后七色的彩虹是怎样排列的?白雪和白云的白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丰富的色彩中,有思考的去欣赏这些色彩,通过量的积累等待质的改变。

当学生带着对色彩足够的感知回到课堂时,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转化为实践行为: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色彩画成一幅幅图画,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既装点教室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主题,或是自己确定主题去更换每个月的班级板报、妆点廊道等。这种主动拓展色彩欣赏范围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产生了链接,学生对于色彩的体验就会是层次丰富、内涵深入的。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群艺馆、展览馆等人文场所,欣赏中国的水墨画、西方的油画、民间的艺术品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风格中感受色彩发生的作用,利用美好的艺术环境和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小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既有感受色彩的过程,又有表达色彩的过程,这种知行一统的教学不仅仅对审美能力产生了作用,实际上是对综合能力的一种提升。

二、组织趣味美术活动,观察颜色变化过程

小学生活泼好动,行为能力先于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总是喜欢用图画这一载体[2]。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就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综合的能力。当然,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是非常快的。美术活动的组织也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美术色彩活动多以吹画、喷涂为主;中年级初步的认识水彩,并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组合,发现色彩变化的过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扎染等民间工艺。我们会发现,虽然三个年级段确定的活动不一样,但是在活动中,色彩都是以变化的动态呈现的,这对于学生辨证的看待色彩有着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可以从中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原色和由此演变而出的千彩万色,这种审美的养成才是一个客观的态度。

三、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发展审美表现能力

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非常强,曾有研究数据显示,12岁以下的儿童对色彩的辨认能力是成人的2.5倍。而且,我们去观察色彩、去鉴赏作品,最终也是需要通过实践行为进行强化与检验的。因此,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作画,把心里真正感受到的色彩通过画笔展现出来,不必用固定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就像画太阳不一定非是红色、香蕉也并不只有黄色一样。教师要清楚的是,学生画出来的色彩可以是现实的反应、可以是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想象力的结果。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渐渐长大,他们会有自己好恶的颜色,教师一定要予以充分的尊重。艺术不是历史,要求真实。艺术是创造的活动,哪一种表达都有着自己的道理。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色彩教学就要“大撒把”,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使用颜色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那些用色过于单一的学生,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色彩,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而那些用色过于丰富的学生,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去平衡各个色彩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将画面塑造的更加协调。总而言之,针对不同学生在色彩的表达中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作为美术中最基础的元素,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需要培养的基础能力,它关系到孩子们一生的审美起点和审美厚度,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完整的美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组织要素,需要精心的培育[3]。

参考文献

[1] 彭劲.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7.2.

[2] 廖东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学色彩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 石小波.浅谈色彩学习[N].博尔塔拉报,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