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欺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2017-11-18 12:22刘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刘萌

【摘 要】 近些年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价值观的不健全,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教师的乏于保护和社会媒体的大肆渲染报道,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对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中学校园欺凌时面对的挑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对策,以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 中学欺凌;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和对策

【Abstract】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omplete values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the badly concerned of the teachersprotections and the exaggerating reporting of social media, The occurrences of bully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solved. Secondary school bullying seriously damag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t also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nalysing the causes of school bullying, clearing the challenges of sol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bullying, probing int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 bullying on campus, in order to curb bullying incidents, to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to achieve the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bully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2

一、中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一)青少年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在青春期对事物缺乏分辨能力,极易被扭曲的价值观误导,产生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现在许多中学学生之间存在着“亚文化”的怪圈,他们普遍认为谁敢欺负别人谁就是老大,其他学生就会以他为‘榜样。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欺凌事件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同性之间。以女生为主体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嫉妒心理和攀比心理造成的。而中学男生欺凌事件的原因则相对复杂,争夺女朋友,保证自己在年级的地位,等不正确的观念想法都可能成为男生之间欺凌的原因。在青少年“亚文化”的怪圈中,关于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的判定,学生们有一套自己的并不正确的认知标准。受错误的是非观念的影响,青少年并不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不友好行为,反而会盲目崇拜,增加了校园欺凌事件爆发的概率。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不够。从实践角度来看,当前中学师资力量有限,师资水平不高,难以承载对中学生的专业性看护、矫正及教育,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从现实情况来讲,除了思想品德课程和政教处老师,其他教育者对中学欺凌事件关注度不够,没有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任务。首先,教师没有充分地掌握心理咨询等相关理论知识,不能够敏感捕捉导学生的心理变化。其次,教师将升学率放在德育工作之上,忽视了对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最后,教师要增强对欺凌事件的认识不足。对欺凌事件的概念、性质、特征等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欺凌事件产生的第一时间不能果断做出区分,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欺凌事件的各方面影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者对欺凌事件关注的缺失,增加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

(三)不同环境对中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冲突型的家庭氛围是引起青少年欺凌行为的一大重要因素,暴力行为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发展为欺凌事件,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法律。[1]”相对于冲突型家庭环境,溺爱型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凌,成为受害者。除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同样具有诱发作用。网络不良游戏和三级电影的诱惑,中学生深受其害。德国《焦点》周刊称,80%的电子游戏含有暴力和色情成分,令人震惊。[2]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杀戮场面习以为常,利用暴力解决问题也是司空见惯。此外,以校园强暴为主题的影片,过度再現犯罪经过也潜在性的误导了中学生,一些学生甚至对片中的不良做法表示错误的崇拜,这些都加剧了青少年在中学期间的不良表现,助长了欺凌现象。

二、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规范作用。当中学生受到无端欺辱时,“个体因害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受朋辈压力影响的个人不一定愿意属于这些团体。[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这类情况时,只能从表面上制止欺凌的发生,不能做到治标治本。中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求异心理使他们特别容易接受欺凌中的常态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过程中不能发挥规范作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青少年主流价值观的内化不够深刻,在这些主导意识的外化方面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而在面对中学欺凌事件时极易动摇和改变。endprint

(二)冲击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教育者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逐渐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4](P150)”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要求必须在欺凌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在事件发生之前,中学教师关注升学率关注成绩,忽视了中学生之间隐性欺凌的存在,没有及时的加以预防;在欺凌事件发生时,多数老师会将具有鲜明特点的欺凌当作同学的矛盾纠纷来处理,为校园的暴力行为埋下了隐患;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为了平息欺凌事件双方家长的怒火选择让中学教师道歉。欺凌事件的发生削弱了中学教师干预欺凌事件的动机,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引导意义。

(三)引起了社会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质疑。中学校园欺凌案件不断发生,在校中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受到了深深地质疑。“校园里发生欺凌事件时,校方若无法采取有效遏制的行动,无异是替那些行为开脱。旁观者可能因为看到欺凌者不仅未受到惩罚,甚至还借着欺凌的手段获利,因而决定加入欺凌团体,而受害者也可能感受到学校当局的默许而软弱,决定采用自行认定的方式去解决。[5]”久而久之社会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用”的声音。没有切实开展早期防范教育加强预防,完善处罚制度及时处理,仅侧重结果处理,缺乏联动性预防。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家长对学校的作为不重视,学校对涉事学生的处理不彻底,社会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理解,这些都严重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思政课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学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全国覆盖率,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和目标,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价值观[6]。利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坚持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引导青少年要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公益活动培养当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利用课堂小互动等方法,提高中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从理论方面来引导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必须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入手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素养,为防止中学校园欺凌做理论准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用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必须把教育教学行为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严禁对学生进行辱骂、体罚。[7]”同时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构,发动所有在职教育者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发挥教师之间的合力作用,拧成一股绳,从根本上预防中学校园欺凌。

(三)统筹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少不了学校学习,免不了社会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必须做到建构社会、学校、家长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减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从家庭层面讲,家长应该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以身示范,做子女的榜样。从学校层面讲,校方应实时监督学生在校的行为,立刻制止欺凌行为的发生,事后尽快通知双方家长,及时对涉事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公示。从社会层面讲,政府要规范游戏市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减少网络自媒体对欺凌等敏感事件的报道,减少细节描述,注重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只有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都能够参与其中置身事内,才能真正逐步解决中学校园欺凌事件。

总之,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下,在教师和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校园欺凌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我们的中学生一定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艳琴.《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2]人民网:暴力游戏对青少年危害大存在诸多隐患.宋一葦.2014-09-03.

[3]贺岚.看不见的角落[D].重庆师范大学,2014.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俊杰.校园欺凌基本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7,(04):5-9+15.

[6]朱艳艳.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3.

[7]王保国.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师的职业素质——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27-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