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由职业者真的自由吗

2017-11-20 12:12媚儿
大学生 2017年11期
关键词:自由职业者译员全职

媚儿

29岁这一年,我选择从公司辞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于是,这个原本是翻译淡季的8月,我却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回家探亲都变成了没日没夜地工作。因为翻译任务太多,我甚至完全没有时间考虑怎样庆祝自己的生日,刚巧生日前一天又接到了一个两天后的口译任务,马上改签火车票,于生日当天回到北京准备干活儿。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自由职业者不是一部分人想象中的无业游民,也并非周游世界的富贵闲人。实际上,自由职业者大概是最不自由的了。首先,自由职业者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因为如果没有足够过硬的专业技术,他会很难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自存活。

自由职业者的忙碌可能超出常人的想象。作为一个自由翻译,旺季里一个月连续工作30天也正常。每年的5月和10月前后是会议口译的旺季,相应也是笔译的旺季。不同于固定时间上下班的职场人士,自由职业者的作息时间基本上随着客户的需求而变化,如果你在周三问一个自由职业者周末是否有时间出来吃个饭,他八成不能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自由职业者的工作任务可能在任何时间纷至沓来,无论什么时段,无论他在做什么。

对于翻译工作者,客户的需求经常犹如急诊病人一样刻不容缓。不同于职场人士下班回家就可以放松,到周末可以休息,自由翻译几乎是一周7天24小时待命,因为如果晚上关机,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没办法及时看到客户的反馈了。

除了时间上的不自由,自由职业者更是永远的乙方,因此经常是诚惶诚恐的,比全职员工更加如履薄冰。

就拿我的工作来说,翻译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翻译工作经常不是完美的,因为我们通常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极大的信息量。对于笔译工作而言,译者经常独自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文稿,翻译完后自己加班加点地校对。口译员更是压力山大,要查资料、整理术语,客户还经常最后一天才给齐资料。和蔼的客户会体谅翻译的辛苦,包容翻译的不完美,而苛刻的客户却有可能抓住一两个错误刁难翻译,甚至拒绝付款。

和公司职员各有分工的情况不同,自由职业者经常一个人同时扮演客服、员工、财务甚至法务的角色,也要独自承担风险,这些对个人素质、情商、行动力和体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

危机感如影随形

自由职业只适合对事业抱有极大热情,并且有着强烈内在驱动力的人。贪图安逸的人不适合做自由职业者,因为自由职业终究是被职业驱动的,只是与8小时工作制相比时间较为灵活。

讽刺的是,和很多人想象的“想什么时候干嘛就干嘛”不同,自由职业恰是靠让渡个人时间和自由来实现的,至少对于自由翻译而言是这样。

出来单干以后,我愈发觉得自己的一分一秒都十分宝贵,反而比上班时更加忙碌了,简直到了除了翻译不知道该干嘛的境界。时刻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那么窄,因为翻译中总会遇到各种不懂的东西。

自由职业者还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像上班族每个月到了日子就等着领工资,自由职业的好处是随时都有可能入账,坏处是也许会被拖账很久。每次企业客户没有按时结账的时候,我到了周五下班时间就会开始惆怅,因为如果周五没结款,就意味着这周又付不了款了,还要等待下周。

因此我也非常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更倾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了组织的保护和平台的实力,自己单干很辛苦,也很艰难。只有工作稳定,生活才能穩定,才有可能有心思安排休闲娱乐。

一位自由翻译朋友曾在朋友圈评论:“自由职业意味着永远不敢想的未来和成倍的患病几率”,我深以为然。不规律的生活会影响作息,也会引发疾病。前阵子我连续接了几个急活儿,两边倒时差,天天吃外卖,最后终于病倒,在家躺了一个星期。

诚然,自由职业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工作节奏,可以拒绝接急件,但是不接活儿就意味着没有进账,而你的信用卡账单和需要自己负担的社保却不会因此消失。所以,自由职业者最大的心魔或许是如影随形的危机感。

自由职业者的尴尬

自由职业者在获得一定程度自由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很多人的不信任。曾有一位想和我合作的翻译平台创始人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用的译员都是专业人士,不是自由翻译。

实际上在翻译这个行业,有相当一部分优秀译员都是自由翻译,尤其是对于同传译员而言。也只有自由译员有时间承接大量而紧急的翻译工作,而大量而紧急是国内翻译市场的常态。

自由职业者在婚恋市场上经常遭遇歧视,因为“没有稳定工作”在传统中国人心中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哪怕他们的收入可能还没有自由职业者的四分之一。大龄单身的女性口译员相当多,大龄单身男译员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有稳定工作的同龄职场男性。

早在英国读研时,我的口译老师Fred就提到过这个现象,当我问他为什么单身的女同传更多,他笑笑说这大概是社会的择偶偏好。我还曾经问他,如果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两年后没有从事翻译相关工作,那是否还有转型重回翻译行业的可能。Fred说:“如果你能在一个岗位工作两年,说明你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

在我们那一届翻译系的同学中,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并不算多,可能还不到总数的15%。或许我是一个异类,全职工作了三年半,又重新回到翻译市场。因为全职工作期间我也业余做笔译,翻译了七本书,做了不少商业翻译,所以辞掉工作没有任何断层,甚至马上就接到了大单。

然而重回口译市场却没有那么容易,我发现如今北京地区会议口译均价已经变得比我刚毕业时更低,因为近年来有大量低价同传涌入市场。坚持不降价的我拒绝了多家低价翻译公司,还是本着对自己、对客户负责的原则深耕自己熟悉的领域,同时慢慢拓展新的领域。差不多过了大半年,我的口译直接客户多了起来,翻译水平也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

幸福与尊严

工作越忙碌,睡到自然醒的早晨就越少,更多是工作到深夜,或者压力大到失眠。选择自由职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是个任性的人,不甘心整日做琐碎的工作,想用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一样技艺。

自由职业者不必对上司汇报工作,可以远离无聊琐碎的工作,远离办公室人际关系,过上相对简单的生活。诚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但不想混圈子的自由职业者亦可以独善其身。

自由职业者不必论资排辈,别人尊重的是你的技能,只要你技术过硬,或许会比公司全职员工更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尊严。没有了同事和领导怎么看的顾虑,自由职业者也可以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个人品牌。

自由职业者的增多是市场经济(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所推动的,是社会更加多元进步的体现,为技术过硬又不想当管理者的人提供了另一种独立的生存形态。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在告诉世界单打独斗也可以活得精彩。

从去年秋天到现在,我已经自由了将近一年,虽然比以前更忙了,更累了,但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时没有机会接触的“大人物”,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我却经常能见到,可以说自由翻译的工作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辞职以后,除了翻译工作之外,还有各种机构向我邀约,请我去做讲座、在线课程,或者约稿,还有几个培训机构想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投放广告,各种需求可谓应接不暇。我没有过上很多人向往的天天睡到自然醒,没事儿就种花喝茶养宠物的生活,但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事业正在起飞。

责任编辑:朴添勤

十年磨一剑,从拿第一笔翻译稿酬算起,我也做了十年翻译,如今能靠它谋生,也算是对得起少年时的梦想。

总之,当你的时间因技能的精进而变得宝贵,从而不愿意把个人时间以连续八小时的形式出售,就是你考虑做自由职业的时候。当然,自由职业远远不是接活儿和交货那么简单,没有了群体,你要能耐住寂寞,受得住压力,也要能扛得起挫折。

这条路,不知道能走多久,希望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能让我更坚定一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职业者译员全职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零工经济里的 自由职业者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新形势下自由职业者统战工作思考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