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地方博物馆展厅文物的保护

2017-11-20 19:37何艳阳
卷宗 2017年30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保护光照

何艳阳

摘 要:博物馆是收藏文物、展示文物的场所,而博物馆陈列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而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陈列展览;文物;温度;湿度;光照;保护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习总书记强调:“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盘活馆藏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让文物说话是对历史的最好见证,历史类展览缺乏文物也就缺乏生命力和时效性,所以文物在展厅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有着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博物馆来说,不但要关注自身传播功能的提高,同时,还要确保作为陈列的主要对象——文物的安全。近几年来,个别地方性博物馆只注重对库房文物的安全保护而忽视了展厅文物的安全保护,展厅是开放式的,人流量大,温度、湿度等不好分段控制,而不同的文物对环境又有不同的要求,文物保养工作涉及到防震、防潮湿、防干燥、防污染、防灰尘、防光辐射、防虫蛀、防霉菌、防腐蚀、防变色、防老化等方面,长久以往展厅文物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损害。地方性博物馆因条件有限,不可能进行微环境全面对文物进行保护,只能从大环境进行考虑。那么如何加强文物环境的监控,不因文物频繁展出而受到伤害,把展览文物的损害降到最低,我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对展厅文物保护浅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证。

1 展陈设计与保护

展陈设计除对展览的策划、设计和视觉艺术效果的同时,还应将文物保护的科学理念及要求对照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让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方案”的始终,从源头着手,从陈列展厅的整体布局到展柜微环境控制,按照文物的种类、特点一一排查,使设计方案不但能够从视觉效果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还能兼顾文物保护的要求,为文物安全存放创造有利环境。范围包括:展柜设计及材料使用、温湿监测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声、光、电的设计。

2 创造适宜温度环境

文物被破坏除文物自身结构、质地不稳定外,还与人类生活及自然因素有关。其中温度的不稳定是文物遭受損害的最为普遍的原因,温度忽高忽低会使纤维反复热胀冷缩,产生相互磨擦,从而使纤维的机械强度降低;温度的升高,还会使类似漆木器、纸质、彩绘文物中原有的水分蒸发,造成文物干裂、发脆、变形、变色,这就要求展厅需要有较恒定的温度。展厅大环境温度可通过中央空调来达到较稳定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对温度敏感的文物和颇危文物,根据其材质、病害程度、完残等情况,还要量身定做“微环境”展柜 ,也就是在陈列展柜上下功夫,不定时检测展柜的温度,通过展柜灯光,辅助空调控制较小环境来达到抑制文物病害的目的。

3 建立舒适湿度环境

我馆所处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湿度较大。空气中所含的水分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有害的敌人,湿空气使存在于金属文物如铁器、铜器上的电化锈蚀得以进行,湿空气使有机质地的文物如毛、皮、纸、木等长霉致坏;空气湿度的变化,又导致木质类文物及毛、皮、丝、纸等质地的文物及附着的颜料收缩、干裂。湿度的控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是重要的一环,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较适宜的湿度,而不同质地的文物对湿度的要求又不同,如陶瓷所处的湿度环境要比金属、纸质的高,陈列展品的保护采取了大、小环境综合兼顾的保护理念,所以通过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吸热法等对展厅大环境进行除湿,在制约大环境使其接近多数文物放置环境的同时,对部分易吸潮及易干裂的文物采取微环境控制,如放置硅胶干燥剂、蒸馏水等达到恒湿的目的。几年来,经过跟踪调查,我馆尚未发现病害蔓延和加重等迹象,我馆的措施和方法是可行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害的发生,延缓了文物的使用寿命。

4 科学设定光线环境

陈列展览是以视觉感受为主要方式,但许多文物对光线的照射十分敏感,特别是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性极强,根据有关文物收藏的要求,对光特敏感的藏品(纺织品、纸质类):照明度≤50LX;对光敏感的藏品(皮革、竹木制品):照明度≤150LX;对光不敏感的藏品(金属):照明度≤300LX;因此建立良好的光环境是延长文物寿命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电光源的选择、照度的设定、光线投射方向、建筑采光方式的设定、光污染的消除等。博物馆的文物在展陈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灯光的作用,许多文物会产生光损,特别是一些光敏性文物,使得我们在文物展陈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矛盾,既要用光来烘托文物,而对光敏性文物而言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光选择遵循条件

1.以光色和显色性需要接近人工光源为前提。

2.以不改变或尽可能少的改变文物置放环境为原则。

3.最大限度消除眩光和镜像反射

4.室内光色组合合理。避免相互反射、展品显色不真实。

5.无紫外线、红外线光,可减少对文物展品如纸质、纺织品的损坏。

二)、光环境分类

天然采光、全部采用人工照明、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无论我们采用那种光,都要与文物质地的收藏所需条件接近,当遇到文物类别繁多且对环境的要求存在差异时,从文物的价值、光敏程度的角度,使需要控制的指标与之相接近,既环境控制向重点文物偏移,珍贵文物采用微环境照明。

三)光敏性文物及光防护

光敏性文物:纸质文物、彩绘壁画、彩陶、纺织品等。有害光能够造成和加速其老化、病变,例如:纸质文物,光照能引发纸质文物的光化学变化、水解或氧化,使纸张发黄变脆,导致字迹逐渐模糊。因此纸质、纺织品文物应尽可能避免采用日光照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玻璃的日光中紫外线辐射一般是钨丝灯泡紫外线辐射的六倍左右,可是钨丝灯在相同照度内所产生的热也是造成文物伤害的一个原因。目前较多采用LED灯(壁柜)和钨丝灯(射灯)并用,而LED灯和钨丝灯都会发出紫外线,LED灯释放的紫外线辐射对比钨丝灯释放的多,对丝、棉、毛、麻、纸等皆有破坏作用。因此展厅内的照明采用低照度照明,在光线到展品之间,特别是LED灯必须采用紫外线滤光板来消除紫外线的辐射。

5 保证环境的清洁度

环境的潮湿、灰尘等易使文物霉变、锈蚀、腐蚀等,这对展出的纺织品、纸质类、金属类、木质类产生极大的破坏,因灰尘多且潮湿的环境易滋生霉菌和金属极易氧化,因此通过以下方式可消除一定的影响。

1.对展柜进行密封,防止灰尘进入。

2.经常开启排风扇进行除湿。

3.保证展厅整洁。

4.定期对展厅喷射防虫药物,展柜内放置防霉、防虫药物,如樟脑丸。

做好以上文物保养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环境监测,通过常规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了解和熟知展厅不同区域温湿度变化情况与文物展品受损速率的关系,采取定点、定时监测,随时了解、掌握文物现状,随时实施调控,对一级品及易损的藏品进行复制展出,展柜玻璃全部更换成双面夹层超白钢化玻璃,做好展出文物的摆放工作(较高的文物要做好防震工作),对展出文物进行定期更换(原则上不要超过三个月)。陈列展览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是涉及能否发挥博物馆收藏、陈列、研究功能的一项工作,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作为文博工作者理应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保护好祖宗留下来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留住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 2015年1月

[2]《文物保护法》

[3]《博物馆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与博物馆科学管理及信息花建设实务全书 2014年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保护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春光照瑶乡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服装CAD系统中的光照面向对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