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消费动机的调查研究

2017-11-20 16:29孙露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孙露露

摘要:随着网络逐渐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业务呈井喷状发展,“网络贷款”的新型消费方式开始流行,而大学生群体具有的独特消费心理,使得这一消费方式在大学生中盛行,同时也诱发了一定的风险。该文以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现状为背景,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网贷消费模式下的心理动机,从而提出预防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有效举措,从理论上促进大学生提升理财能力,提高自身的和危机意识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贷款;心理动机;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6-0264-03

1 网贷消费概述以及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

1.1 网贷消费概述

网络贷款是一种借款人借助互联网p2p平台将资金借贷给有需求人的民间小额借贷模式。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即对等网络,p2p 网络贷款平台是提供p2p网络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网贷消费是指有需要的用户通过办理简单的手续,在网贷平台上获得资金用于消费,后期通过网络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平台返还借款并按灰顶支付利息的一种消费模式。

其中,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贷款平台分别有:花呗、分期乐、趣分期、学信贷等知名度高、用户多的平台。这些平台通过要求大学生提供学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资金,实现大学生与资本市场之间信用贷款网络。

1.2 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

首先,就普及程度而言,大学生群体对这一新兴消费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针对大学生对于网络贷款态度的调查显示,73%的大学生表示赞同这种消费方式,26%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但收入来源有限导致购物欲望不能满足,而网络贷款依据其贷款手续简单、还款时间灵活的特点迅速占据大学生市场。根据《2015年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有60.5%的大学生在面对可以分期购买的商品时,愿意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消费,而倾向于一次性购买的比例仅有39.5%。并且,网贷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消费模式,拥有众多忠实用户。据调查研究显示,有88%的大学生表示会在毕业以后继续采取网络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网贷消费的认可程度较高,并且大学生网络贷款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其次,在网贷消费的购买的产品方面,调查显示有62.2%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分期消费的方式在平台上购买数码设备,高端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网络贷款消费物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游戏、娱乐、化妆品、餐饮等的比例总和只有30.5%,这一数据证明,餐饮服饰等日常生活支出成本相对较低,大学生无需通过贷款方式解决,而高档数码产品则是网贷消费盛行的主要驱动力。

在贷款额度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2000元以上贷款额度的比例达到40%,在大学生群体中最高。其次是额度为500元以下的贷款,其比例为25%。这种两极差异现象体现出在个人消费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购买高档消费品进行网络贷款分期,是大学生申请贷款的第一动力;同时,基于自身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较弱的情况,小额贷款是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又一趋势。

此外,在实地调查走访中,本调查小组归纳出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使用网络贷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生质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认为网上分期平台掌握了用户全面的个人信息,难以避免泄露私人信息的情况;二是多数大学生发现分期购物利息高,并且还款周期短,一次性付清方式更加安全稳妥;三是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申请的信用额度比较低不能满足购物的需求;四是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还款能力低,过度提前消费会影响日常生活。

2 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的心理动机及原因

随着网络贷款的流行,大学生群体中网贷的恶性事件频发。河南的大学生郑某套用同学信息欠债累计多达60万元而无力偿还,最终选择跳楼自杀;2016年12月份发生的一起“裸贷”不雅照片及视频泄露事件,导致167位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私密照片遭到泄露,并受到不法分子对其人身安全的威胁。

通过对多起案件的分析,并结合问卷结果,本小组总结归纳出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的主要消费心理和行为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社会经验

总体来说,在校大学生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难以抵御众多物质诱惑。长期处于家庭与校园安稳环境的保护使他们自身缺乏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难以对身边的陷阱产生迅速、正确的判断,给了那些不法网贷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个人身份容易套取、防备意识薄弱、虚荣心较强等特点,用其个人信息抵押方式赚取高额贷款利润。

2) 经济独立性较差

在校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基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少部分来自于自身兼职打工或者创业。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是有经济独立性的限制。在這种现有资金与消费欲望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使得他们趋向于寻找简单快速的网络贷款途径来获得短期的资金,从而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而不是以凭借勤工俭学、兼职等自身努力方式获得报酬。

3) 从众心理

追求新潮、刺激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众多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经过同学介绍或者好奇心驱使才开始接触网络贷款平台。而尝试了网贷平台手续简单、贷款迅速的好处后就降低了警惕性,开始信赖此类交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交流的过程中,网络贷款平台就逐渐流行起来,拥有了广大的大学生市场,促使更多大学生盲目地追随使用网络贷款消费潮流,陷入一种循环。

4) 不良的消费观

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性消费占上风,存在攀比、从众心理,在金钱的支配上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消费对象不固定,热衷于追求品牌和潮流,消费种类多样化。加上大学生社会阅历浅,理财能力较弱,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支出,所以紧急用钱情况会频繁出现。endprint

5) 法律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在面对个人隐私和名誉受到侵害时,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胆小怕事的消极心理致使不法网贷分子肆无忌惮地牟取暴利。案例显示许多网贷大学生在面对恶劣催款情况下,会选择从其他网贷平台贷款来还款,最终陷入“连环贷”的深渊。

6) 奖助学金有限

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里能够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待遇的大学生约有25%左右。另外只有家庭贫困而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够申请奖助学金,严格的硬性标准使得其他家庭经济一般、学习一般的在校大学生难以获得国家补助。间接性地促使他们在缺乏资金时选择走向网络贷款的道路。

3 提高大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意识的有效对策

为了维护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和网贷经典案例分析,结合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和消费动机,本调查小组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消费动机和诱导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合理的网络贷款风险防御措施以及解决方案。

3.1 大学生方面

1) 掌握基础金融知识,培养自身理财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经济知识,参加金融知识讲座,关注金融方面的新闻资讯,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理财能力,合理支配自己生活费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金融信贷市场形势,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开阔视野。

2) 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自身生存技能。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大多数凭借父母、国家的经济支援生存,难以靠自身努力获得经济收入。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尝试创业、兼职等途径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获得收入和积累社会经验,实现经济的自我满足。

3) 认清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自身警惕性。大学生应当多关注网络贷款相关的新闻、书刊,一方面可以使其客观地了解网贷的利弊,更好地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诚信意识及理性消费意识。

4) 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维护个人信息、财产安全。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意识,才能从根源上规避网贷的风险,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3.2 家长方面

1) 培养大学生独立、勤俭意识。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和消费观念,培养孩子建立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在思想道德上为孩子建立起抵御不良诱惑的防线。

2) 承担监护职责,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作为家长,除了要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帮助之外,更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注,在孩子远离家乡去陌生的高校学习时,要及时掌握他们心理的发展与变化,排除孩子因为家庭关爱的缺失而走上错误道路,肩负起应有的监护职责,让孩子远离网贷的危险。

3) 敞开心扉,建立沟通桥梁。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适时地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在沟通中普及网络贷款的知识,帮助孩子规避风险,提前为孩子撑开一把远离网贷的保护伞。

3.3 高校方面

1) 开展网贷知识普及工作,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高校应当广泛开展有关网络贷款的现状、形式、种类及风险等内容的讲座,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和小组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对网络贷款有客观认识,并能判断网络贷款的利弊,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网贷的警惕意识。

2) 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风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尚未成熟,攀比心理、超前消费心理严重,需要学校加强引导和教育。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会理财”、“树立正确消费观”等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资金,减少大学生攀比炫耀的冲动消费现象,间接地预防大学生陷入不法网贷的深渊。

3) 开设课程,提高理财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课程,聘请金融学教授、银行理财人员等专业人士来对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帮助学生普及金融常识,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资金。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安全、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

4) 设立奖助学金,缓解贫困学生困扰。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和赞助来设立奖助学金,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经济困难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创新动力。

5)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针对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为了避免大学生在遭遇自身安全和隐私受到侵犯时不知道诉诸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印发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和文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宣传,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6) 建立贷款咨询小组,降低不法网贷风险。建立贷款的咨询小组可以解决大学生咨询贷款方面的疑问。另外,小组可以为为大学生普及网络贷款的知识和常见的诈骗方式,减少侵权情况的再次发生。

3.4 网络贷款平台方面

1) 提高安全技术管理,确保网贷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借贷方和投资方的信用审查机制,提高个人信息加密等多种安全技术,加快网络平台数据库和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网上资金流动时客户信息的安全。防止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遭到个人隐私的篡改和泄漏,保障网络平台的安全以及稳定。

2) 提升网贷的监管体系,减少管理漏洞。网络贷款的业务种类多样化,其监管体系更具有复杂性及交错性。网贷平台要规范监管机制,联合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分工协作,划分彼此的监管范围,使网贷风险逐层降低。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预防网络金融风险以及监管体系漏洞造成的危机。

3.5 政府部门方面

1) 制定扶持政策,援助大学生经济危机。政府可以合理地制定奖助学金扶持机制,使大学生的资助机会公平化、平等化。此外,政府可以加大科研创新项目的资助投入,使得更多大学生得到创新项目的资金扶持,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价值的实现,缓解其经济压力,并且可以增强我国科技文化的软实力。

2) 加大审查力度,规范网贷机制。由于网络的复杂性较强,网络监管较为艰难,导致了当前网络贷款平台良莠不齐杂的局面。因此,政府和立法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网贷平台审查制度标准,并对贷款平台逐一排查,加大对违法网贷平台的惩处力度,规范网络贷款体系。

3) 建立健全法规,切实保护大学生权益。政府机构应当加大对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督力度,提高网贷平台准入门槛,为需求者筛选出安全的平台。政府还要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和社会征信体系,使得交易双方实现透明化交易,切实保护网络贷款需求者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基于相关网贷资料的查询,结合大学生网贷恶性事件的案例分析,丰富了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实证定性研究,有利于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大学生对网络贷款的警惕性,规避因网络贷款带来的风险。大学生网贷消费作为新生潮流,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网贷消费环境,让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所提供的便利,推动金融市场和国家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从武,武运波.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2-27(004).

[2] 智库调查中国大学生网贷真实需求报告[EB/OL].(2015-1-21)[2015-12-12].http://tech.qq.com.

[3] 赵建.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浅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5).

[4] 黄朝宾,杨祖兰.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再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

[5] 刘琪.大学生分期平台火爆背后的逻辑:父母成隱性担保人[N].证券日报,2015-03-28A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