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同现 千秋各异

2017-11-20 06:59李世连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辛弃疾比较苏轼

李世连

摘 要: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二詞比较 苏轼、辛弃疾为宋代豪放派的鼻祖,苏轼创造出一种豪放阔达、雄浪高旷的风格,辛弃疾发扬光大,增添英雄豪杰气概,二人因所处时代不同,政治文化和环境不同,作品表现同中有异,本文就二人崽词中写景、用典、抒情方面做一比较。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词;比较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勘称一绝,尤以豪放派、婉约派见长。其作品名噪当时,惠泽后世,可谓词家之绝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词作,二人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以豪放见长,又各有特点。就这两词而言,都以怀古为题,巧妙贴切用典,借古伤今,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来抒发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情景交融,咏史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仔细玩味苏轼、辛弃疾词作,方觉雄风同现,千秋各异。

一、苏词大手笔写实景,展现雄奇瑰丽;辛词虚实相同,凸显深沉苍

苏词由广阔、悠久的江景起笔,转入“千古风流人物”的议论用特写镜头实写镜头实写赤壁景色: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捕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作者描绘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赋予赤壁景色以雄奇瑰丽的特色,令人惊心骇目、叹为观止。辛词有议论起笔,没有直接描写描写北固亭景色,而是转入与之有关的虚境描绘:“雨打风吹”下的“舞榭歌台”被“斜阳”下的“草树” “巷陌”惨遭践踏的“扬州路”。然后转入“佛狸祠下” “神鸭社鼓”,春风十里的扬州狼烟四起,而“神社鼓鸦”的实景描写。昔日喧闹的“舞榭歌台”被“雨打风吹”,春风十里的扬州狼烟四起。而神鸦的叫声,祭社的鼓声更是沉痛。一虚一实,虚实相济。不管是虚景描写还是实景描写,无不具有深沉苍凉的特色。

二、用典咏史:苏词褒奖适度、开合有致;辛词褒贬结合,爱憎分明

苏词怀古咏史笔墨省净,专用一典,却十分传神,在众多豪杰中作者着意塑造了周瑜英雄形象:年轻有为、英气不凡是,又以“小乔初嫁”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衬托其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小乔初嫁”两句,赞颂他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赞颂他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赞颂佤非凡的胆略与豪迈的气概以及建立的赫赫战功。

辛词则不然,他不惜笔墨,连用三典,扩展、丰富了词的内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首先赞美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鼎足一方。尽管物换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又颂扬刘裕:崛起孤寒,起事京口,取代东晋,两度北伐,收拾中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仰慕之情溢于言表,而谴责刘义隆“草草”用兵,结果只是“赢得仓皇北顾”。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反映出作者坚持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大志、反对轻率从事的谋国忠诚的心情,假合不用这些典故,就很难将那些复杂、曲折的意思如此完密地表达出来。这些典故用的天造地设,他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这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三、抒情方式不同,表达情感一致

苏词的结尾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作者觉察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于是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悲叹。静听感叹声,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在流血。

辛词的结尾以廉颇自比,间接抒情,对于这次北伐,他是赞成的,曾向朝廷建议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隐然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气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廉颇的个人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我们回过头来看,更能体会他作此词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忧愤之深广,也会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所以综观本词,他抒发了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梦心情:也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中用抗金忠的愤慨之情,这种豪放中的悲凉,令人荡气回肠。这其间无不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情。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感情可以说惊天地,泣鬼神。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2]钟雷《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哈尔滨出版社2004

[3]贺兴辉《宋词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辛弃疾比较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苏轼吟诗赴宴
辛弃疾作词限酒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