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2017-11-20 06:59邵翔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然界儒家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性质,立足当下中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继承和发展、对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吸收和借鉴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文化的汲取和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第一,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论。习近平曾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正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要的东西都必须在自然界中进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什么也创造不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自然界具有优先性,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界存在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而人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必须要依靠自然界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界的命运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应当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假如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过分的开发自然,那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二,马克思的“两个和解”论。习近平指出:“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习近平认为真正的发展是人、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单一方向的发展,这也是“两个和解”内容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和解”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人同本身的和解”。“人与自然和解”不是指人类不再从大自然中获取生产资料,它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人类在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的平衡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同本身的和解”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矛盾的根本在于利益,受到利益的驱使,人们往往会因为追求更高的利益而产生更大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调和。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类似,也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会消失,这种矛盾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和解。

(二) 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生态主义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西方国家在生态危机开始显现时,就有很多学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着力构建自己的生态理论体系,想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西方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主要分为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等。这些生态理论重新认识和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代表美国学者奥多·利奥波德从价值论的角度论述了人与土地的关系,确立了大地共同体的概念。阿恩·纳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在自然界的平等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机制等方面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生态中心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人类是自然界共同体中的一员,不是自然界的主人,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这为习近平生态自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是构建新时代生态思想的重要资源。福斯特、马尔库塞、奥康纳等学者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他们的观点主要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给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主张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消除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德国生态学家约瑟夫·胡伯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理论”,他认为“生态现代化意味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现代化理论为西方生态文明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代西方的生态理论主张人与自然共生、协同并进,反对将人作为自然的主宰者,并且也肯定自然界中一切生命体的价值,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三)汲取和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其中就蕴含着生態文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孟子》中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样资源才能足够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社会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阐述的生态思想只是整个儒家生态思想中的一小部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整体上奠定了儒家的生态观。在儒家看来天、地、人属于一个统一体,人在积极作为的同时,要顺应天意,要尊重和感恩自然大地的馈赠,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维持这种统一,人才能得以生存和不断地发展。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儒家还主张“仁者爱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和谐相处。并在主张“仁者爱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仁民爱物”,不仅要关爱他人,还要关爱其他万物,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而一直被人们认为与儒家思想有着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的道家思想则更明显地表现出其生态思想。道家崇尚“道”,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而如此根本的道是通过效法自然得来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顺其自然,不加造作。道家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运行法则,而且这种运行法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作者简介:邵翔(1971-),男,安徽肥西,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自然界儒家文明
漫说文明
知命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文明歌
茶道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