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快乐教育”真的比中国教育强吗?

2017-11-21 01:22
大社会 2017年9期
关键词:快乐教育私立学校公立学校

西方“快乐教育”真的比中国教育强吗?

案例:一个移民学生家长的无奈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她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课程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不无忧虑地说,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从此,她就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的不足,孩子再也不快乐了。她感到了和在国内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一点不比国内差,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学校规定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存在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这些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的竞争力显然不及私立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西方的教育是一个分层机制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编辑/邱彦昌)

编者按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圆吗?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的文章《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竟隐藏着两个巨大阴谋》,通过比较我国教育和西方教育,发现移民海外的学生家长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文章启示我们: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这篇文章值得品味,值得深思,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快乐教育私立学校公立学校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快乐教育”+ 技术 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高中数学如何进行快乐教育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