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坑口乡茶园间种枇杷树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2017-11-21 22:58梅际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枇杷茶园

梅际平

摘要 歙县坑口乡具有孕育枇杷和茶树的独特小气候。本文总结了茶园间种枇杷栽培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园;枇杷;间种;种植技术;效益分析;安徽歙县;坑口乡

中图分类号 S66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85-01

坑口乡地处新安江畔,位于歙县南部,距县城18 km,周边与徽城镇、深渡镇、雄村镇、森村乡接壤,新安江横贯其境。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优美的自然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全乡人口11 000多人,茶园面积502 hm2。茶叶是该乡主要农产品之一,与枇杷、蚕桑、菊花共同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几年,歙县开始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茶园建设,但发展缓慢、规模小,导致现在的茶叶产量低,经济效益在3万元/hm2以下。一江新安水的坑口,这里形成了孕育枇杷的独特小气候,江水碧波荡漾,云雾缭绕,所产枇杷皮薄、肉厚、色佳味甜,盛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的美称。目前,坑口乡茶园间种枇杷树已逐步成规模化,瀹潭村、坑口村、金滩村、薛潭村都陆续开始种植。茶园只要合理间种,由传统的单一种植向生态立体无公害、有机茶园种植,就能促使坑口乡的茶叶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枇杷树(Eriobotrya japonica),蔷薇科枇杷属的植物,又称卢桔,是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 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 cm,黄色或桔黄色;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0~1.5 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枇杷为亚热带常绿果树,耐寒性较强,常年平均温度为12~15 ℃,冬季不低于-6 ℃,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土壤肥沃,pH值在6.0~6.5的微酸性土壤都能种植,但要注意通风、透光。现将茶园间种枇杷的技术与效益总结如下。

1 茶园间种枇杷栽培技术

1.1 幼苗选择

壮苗是枇杷优质高产的基础,壮苗标准为根系好、苗干粗壮、苗高30~40 cm。

1.2 定植

挖定植穴,按照行距茶行与茶行间隔8行,在条栽茶园内按照直径0.6 m、深0.6 m挖定植穴,株距穴与穴的距离间隔8 m。由于枇杷的根系分布浅,扩展力弱,抗风力差,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以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肥力,增强根系生长。种植时按基肥、表土、植苗、新土的顺序,填土高度至离地面10 cm为宜[1]。结合基肥施用于冬季将茶园深耕20~30 cm。基肥种类可为畜栏肥或饼肥,施用量12.0~22.5 t/hm2,并配施磷肥225~375 kg/hm2。枇杷苗定植在每年的3—4月和9—10月为最佳,避免在土壤过湿、高温少雨及寒冷季节栽植,注意将嫁接口露在外面。栽好后立即浇定根水,移栽密度120~150株/hm2。

1.3 管理

枇杷树喜阳光,生命力强。土肥管理上氮、磷、钾等有机肥与无机肥应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适宜比例为4.0∶2.5∶3.0,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枇杷树幼苗移栽后,采取薄施勤施的施肥原则,年施肥4~5次,以氮、磷肥为主,促进枝梢营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第1、2年除草时禁止使用草甘膦[2]。幼年树(1~3年)一般不剪,应让其多发枝梢,扩大树冠和增加结果枝梢。成年树每年施肥3次即可,第1次以速效肥为主,第2次以速效氮肥结合有机肥和磷肥施用,第3次以迟效肥为主。成年树主要在春季和夏季进行2次修剪。主要疏去衰弱枝、密生枝和徒长枝,剪除病虫枝,充分利用阳光。在幼年期加强肥水管理,并在第2年生长期采取合理的促花措施。疏花疏果,强树少疏,弱树多疏,疏弱留强,疏迟留早,去上留下,去外留内。病虫害防治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冬季用石灰水涂树干,减少越冬病虫源,提高抗病能力。

1.4 采收

枇杷苗移栽后,通过3~5年的管理就可以采收枇杷,不过刚开始效益不高,通过5~6年的管理,枇杷树逐渐长大,枇杷生长进入丰产期。每年初夏5月中旬开始,枇杷逐渐成熟,之后进行采摘。采摘时,手拿果梗小心剪下,不要擦伤果面茸毛、碰伤果实,采后进行分级、分类、包装,及时销售。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茶园内间种枇杷,由于管理水平的上升,茶叶产量和品质改善明显,收入明显增加,再加上采收枇杷的收入,总体经济效益普遍上升[3-4]。特别近几年坑口乡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歙县三届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提高了“三潭枇杷”的知名度,政府实施枇杷品牌战略,枇杷的价格稳中有升,促使茶农种植枇杷树的积极性高涨。2013年枇杷价格6~8元/kg、2014年7~9元/kg、2015年7~14元/kg。通过对农户调查,2008年茶园开始间种枇杷树经济效益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14年茶叶平均收入26 595元/hm2,枇杷收入35 400元/hm2;2015年茶叶平均收入27 495元/hm2,枇杷收入38 100元/hm2,间种枇杷茶园单位面积收入增加显著[5]。

2.2 生态效益

茶园间种枇杷树,茶园实行了复合型种植,不仅实现了对茶园小气候环境的有效改善,同时也提高了茶叶的营养成分,茶叶品质明显改善。枇杷树的树根可以固土,梅雨季节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枇杷树树冠在干旱季节可以遮荫,减少茶园内土壤水分的蒸发,对土壤有稳湿增湿、保墒抗旱的作用。枇杷树落叶在茶园腐烂,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同时,茶园间种枇杷树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了茶园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有效地维持茶园内生态环境的平衡。

2.3 社会效益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果树,秋季孕蕾,春季长果,初夏成熟,俗称“四季水”,枇杷果实富含蛋白质、脂肪、果糖、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色、香、味、美俱全,制成的枇杷膏、果露是珍贵的良药,有润肺、止咳、健胃、清热等功效,老少皆宜,人人喜爱。每到春季就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采摘、拍照。茶园上层是橙红的枇杷果,下层是常绿的茶树,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叶、枇杷合理间作不但推动坑口乡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坑口乡茶产业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潘林,郭忠选.枇杷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6-28.

[2] 杨勇胜,李庆宏,范付华,等.3个优质枇杷新品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27-30.

[3] 吴黎明,朱国华,颜福花,等.‘丽白枇杷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1):25-31.

[4] 黄爱萍.福建枇杷栽培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J].福建果树,1997(2):27.

[5] 杨瑞云.枇杷生产经济效益分析[J].福建果树,2002(增刊1):33-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枇杷茶园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枇杷糖浆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吃“乒乓球”
“琵琶”和“枇杷”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