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乡 音
——流动舞台承载的艺术梦想

2017-11-22 05:51图文宋卫华
照相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安戏班采茶戏

图文|宋卫华

唱响乡 音
——流动舞台承载的艺术梦想

图文|宋卫华

高安采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个古老而稀有的戏种始于盛唐,兴于元明。1959年参加了“庐山会议”调演,《四九看妹》引起轰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采茶戏由高安市辐射到了周边十多个县市的每一个乡村,鼎盛时期乡村剧团有280余个。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戏受到市场冲击,渐渐失去了光彩。高安采茶戏也跌落低谷、陷入困境,乡镇剧团所剩无几。

然而,在有些国营剧团靠补贴度日、面临一片萧索景象时,被称为“草根”的石市戏班却提前“返青”,透出一片春色。

高安采茶戏石市剧团1952年创办,1988年解散,2011年重新组建。从正月初一开始,剧团的流动舞台车承载着20多位戏剧人的艺术梦想走遍乡里田间,每年演出200多场。在没有一分钱拨款的情况下,不仅维持了戏班的正常运转,还实现了盈利。他们让“高安采茶戏”得以在乡间复苏,用坚守维系着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与热爱。

民间戏班被称做“草根”是因为非正规、非科班,演员少,行头、道具简陋,在乡村或小城镇流动演出的戏班,“草根”与“大地”就是戏班与观众的关系。为了赢得观众,戏班采取俚俗化的表演,拉近了与“草民”阶层的距离。为了培养不同年龄层的观众,戏班会加演一些歌舞和小品。戏班还将请戏的价格定得比国营戏班要低,让农民朋友既过戏瘾又少花钱。同时鼓励戏班成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演出,戏班还紧跟时代潮流,在微信平台创建了《采茶戏吧》公众号,戏迷朋友们可在微信上既可听戏又可预约订戏。这些都是让石市剧团较之其它国营、乡村戏班更“火”的原因。

石市剧团的平民化作风,消除了剧团与观众的隔阂。没有架子,也没有排场,不用兴师动众也不用送往迎来。他们自带铺盖、自办伙食、自搭戏台,不给主人增添额外的麻烦。“低门槛”定位,在戏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培育自己的演出市场。

中国戏剧的中兴,或许希望就在民间。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乡间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池塘边、晒场上,只要有一块稍大的空地,这里就是他们的舞台

图2 演员都来自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学戏既是为了生存也是因为梦想

图3 金先进与师妹谌金秀13岁同门学艺,因戏结缘。他们共同经历了戏剧的萧条,也见证了戏剧在乡土里的萌芽。他在《凤冠梦》里一人分饰三个角色。戏外他还是戏班的司机

图4 演出时,依据个人的特长和剧本需要,他们通常要一人饰演几个角色,承担多种功能。刚下台又得忙着换装登台,稍有空闲还得在戏台旁帮腔合声。图为许喜梅和白玉红给《李三娘》帮腔合声

图5

图7

图6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4

图12

图5 刘家水曾是乡村戏班的团长。原戏班解散后加盟到石市戏班,主要承担编辑、作曲、主弦等职责。至今他已经创作了十几个剧本,其中《秋月情》荣获高安市第三届采茶戏艺术节一等奖

图6 村里请戏班一般要求下午、晚上连轴演。唱完下午场,许喜梅就在村计生站的体检床上休息。她已年过四十,却是戏班最年轻的演员。采茶戏演员年龄结构偏大是所有乡村戏班面临的最大困境

图7 喻秀英14岁开始学艺,主要唱青衣、花旦、反串小生,是戏班的台柱子,加入石市戏班前曾辗转于其他私人戏班。除了词文戏外偶尔也唱飘文戏(一种没有作曲,套采茶剧的调子,具体唱词靠演员临场发挥)。村里的小朋友没有看过戏,好奇围过来翻弄化妆盒、还帮演员扇扇子

图8 黎珍秀是戏班的“衣厢”。演员分饰不同的角色,刚下台又得换装登台是她最忙的时候。不仅要准备登台的戏服,还要协助演员穿衣戴帽

图9 采茶戏中小丑表演最有特色,以幽默风趣见长。丑角杨飞球的出场总能引起观众哄堂大笑

图10 改行是演员们经常面对的诱惑,范青春因为对戏剧有割舍不了的热爱,去年重新回到舞台。每次演出妻子胡丽贞都会陪同

图11 大热天演员需要喝热开水保持咽喉湿润。若图一时痛快喝冷饮,很容易造成嗓子沙哑失声

图12 林水刚是戏班的音响、无线电师傅。同时戏班对外宣传的视频录制、编辑、发布都是他一手策划。大戏角色众多、演员人手不够,他也要跑跑龙套

图13 遇上祝寿、生娃这种无法挑日子的请戏,戏班高温天也只能冒着酷署继续唱下去。台上的人唱得嗓子冒烟,台下的人无处躲藏

图14 俗话说“饱吹饿唱”,唱戏的人不能把饭吃得顶住嗓子眼。演出结束通常已至深夜,演员早已饿得饥肠辘辘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15 对女演员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化妆品对皮肤的影响

图16 戏班就是个大家庭,但凡成员过生日都会赠送一台戏作为生日礼物。临时化妆间里大家在为王川才唱生日歌,其乐融融

图17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村民们感叹到:起码有20年没有听戏啦

图18 戏班俚俗化的表演,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也拉近了与“草民”阶层的距离

图19 偶尔也会遇上尴尬的时候。台上唱得声情并茂,台下观众寥落星辰

图20 戏班在微信平台创建了《采茶戏吧》公众号,可以在微信上接受预约订戏,同时鼓励戏班成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演出。

图21 演出结束,罗小红等收拾好道具、铺盖已是深夜。下一出戏在另外一个村庄等着他们

猜你喜欢
高安戏班采茶戏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