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丽水中心城市大花园

2017-11-22 03:02厉亚萍
浙江经济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丽水花园山水

□厉亚萍

建设丽水中心城市大花园

□厉亚萍

建设山水花园城市

《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和市委《决定》对中心城市提出的定位为生态品质之城。并对生态品质之城提出了概念性的阐释——形成“起居院落里、游走山水间”的山水花园城市意境,打造山水城市新标杆。

总体看,丽水中心城市要打造生态品质之城,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其基础条件良好,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有白云山、南明山、万象山等,水有八百里瓯江穿城而过,既有灵动之美,又有厚重之感,风景如织如画,山水特色优势十分明显。要打造生态品质之城,需遵循“四性”特征:一是生态性。城市建设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使人工建造的花园城市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高度融合,形成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二是宜居性。以绿色、低碳理念设计城市发展方向,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养生和服务功能,打造让人们充分享受快乐和幸福的宜居城市。三是传承性。一个有品味、有品度、有品韵的生态品质之城,它一定讲究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彰显城市个性特色。四是可持续性。城市发展要最大程度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基于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生态优势,丽水中心城市要以“五个大花园”建设为目标,率先主动服务全市“大花园”建设大局,打造创建样本,留下鲜活印记,当好全市“大花园”建设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立足山水优势,建设山清水秀的大花园。坚守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和底线,以绿水青山为核心,以“青山画城、绿水兴城、文化荣城”为发展理念,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着力营造清、静、雅的城市环境,真正“让城市拥有山水,让山水拥抱城市”,让丽水中心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地”。

立足绿色发展,建设清洁低碳的大花园。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绿色、循环、清洁、低碳的要求,着力打好绿色发展牌,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激活绿色资产,加大绿色投资,让绿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为打造生态品质之城夯实基础。

立足品质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的大花园。以实力之城、生态之城、魅力之城、宜居之城为方向,着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山水林田湖原生态系统、记忆乡愁的瓯江文化系统和休闲养生的现代生活系统“三大系统”,让中心城市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全国生态宜居城市新典范。

立足全域统筹,建设主客共享的大花园。坚持把全域统筹发展作为根本路径,以中心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促进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强化“山、水、林、田、湖、城”融合发展,把中心城市率先建成“产居游共融、人景城共享”的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立足富民惠民,建设幸福和谐的大花园。推进大花园建设,富民惠民既是根本目的,更是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群众享有更多改革发展红利、增加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建设大花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住在丽水中心城市有幸福感、干在丽水中心城市有成就感、走出丽水中心城市有自豪感。

如何迈出新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一个城市美不美,首要前提是城市规划得好不好,其决定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关键把握好三点:一是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突出中心城市空间规划的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作用,重视城市中心区、城市新区和城市综合体、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加强城市色彩研究、设计和规划,以规划引领中心城市科学有序发展。二是增强规划的协调性。推进中心城市与相关县(市)产业布局、重大设施、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规划对接。三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格实施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化绿线、文物紫线、基础设施黄线等“五线”管理制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优化空间布局。以“强化中闲(以瓯江—南明湖沿线东西拓展,南明山风景区—南北延展,以瓯江—南明湖山水区域成为打造中闲的重要载体空间)、打造中轴(从丽阳街一直延伸到岩泉区块,打造“丽阳街—东七路”城市之脊,突出功能汇聚轴、景观形象轴、公交主廊道三轴合一)、一体发展(北居、中闲、南工三大片区的一体化发展,达到全面的产城融合)”为空间策略,以“一江双城三大功能区”为总体框架(一江:瓯江流域及南明湖;双城:北城和南城;三大功能片区:包括北部居住区、南部产业区和中部休闲区),进一步形成“北居中闲南工”的空间功能布局,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做足“稀缺”概念。“稀缺”是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经济学一切思维的出发点和本源,一切稀缺的资源都有价值,稀缺程度越高,价值越大。绿水青山是丽水最明显的优势、最美丽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其稀缺性和珍贵性正日益凸显。要充分利用稀缺的生态环境,做足“生态+”文章,把好山好水好空气的资源,以独具匠心的精神把它们打造成一个个稀缺的生态产品。中心城区可以依托山搞清凉小镇或避暑民宿,可以依托水搞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还可以结合避暑和健身搞运动休闲,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依托瓯江廊道等线性廊道建设特色慢行系统,为开展环丽水自行车骑行赛道、骑行观光等活动布局更多绿道网,促使慢行系统成为人们新的出行方式。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做好三方面保护:加强历史城区格局的保护。丽水古城依山持溪、山-水-城高度融合的空间结构,以及山城相依、水路随形有致的整体格局保护。历史城区山水环境和各制高点之间的景观视线通廊和水系通廊、作为历史城区背景的南明山、少微山、万象山、白云山、三岩寺等山体轮廓及传统建筑风貌要保护好。酱园弄、文昌路、谭家弄、刘祠堂背主街、高井弄、梅山背弄等历史街巷要严格保护街巷位置、尺度、走向、街巷名称。加强历史风貌的保护。结合滨水的街巷格局与风貌特点,分类保护丽水城区内的滨水风貌带,通过保护滨水风貌带,将古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墙等文保单位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能反映和体现古城水文化特色的形象。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刘祠堂背、酱园弄和高井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案要做好,体现丽水地域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的,要严格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当然,历史文化街区也可以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开发。

创新建设项目供给。聚焦“大花园”战略,项目谋划要有大手笔、大气度,以面向未来5-10年的高标准,以《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重大项目行动计划》为指南,以谋划的五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为支撑,狠抓交通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项目的落地,着力开展古堰画乡创5A景区、水东综合交通枢纽、丽水接轨杭义温高铁连接线、丽水机场及空港园区开发、滩坑引水工程等一批标杆性的重大项目建设。

创新投融资方式供给。创新资金渠道,积极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保障项目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着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提升国有营运公司投融资平台能级。结合国有平台公司改革,以整合后的5家国有营运公司为核心,培育形成实力更强的龙头企业,承担重大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形成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资本的可持续投融资模式。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作出建设“大花园”的战略部署,要求丽水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丽水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增长极,并作为全市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如何率先建设丽水“大花园”的“核心园”,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命题。

作者单位: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猜你喜欢
丽水花园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丽水发现新物种
山水之间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一处山水一首诗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山水》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