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家上学应慎之又慎

2017-11-23 21:26
南方周末 2017-11-23
关键词:瑞瑞同龄人天才

陈斌

日前,媒体报道了一位在家上学的成都10岁男孩瑞瑞,“开钢琴音乐会,写万字英文小说”,几乎被渲染成了在家上学的一个正面典型。不过,这个正面典型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看看瑞瑞是怎么在家学习的。根据瑞妈介绍,瑞瑞早上7点半起床,晨读英语、德语或中文书;上午9点到下午1点练琴;午饭后写90分钟的英文小说,看1小时的书;然后在网上学习音乐、数学或者其他课程。每周录制一次在线音频平台上的德语音频。晚上,瑞瑞会看历史书或者电影和纪录片,灵感来了就作曲。周末会打打橄榄球,听音乐会,去博物馆,或者去朋友家玩。

报道中有这样的说法:人们说这孩子是“神童”,是“天才”,但瑞爸瑞妈并不认同,他们觉得这只是“个性化的家庭教育”,他们“找到了最适合孩子的方向和方法”。这么说吧,如果以一般的标准来衡量,瑞瑞在非周末与同龄人的交往互动是阙如的,在周末“去朋友家玩”也只是他四种可能选择中的一种,这对瑞瑞的健康成长可能是不利的。当然,如果将来证明瑞瑞确实是天才音乐家,天才到没朋友的上述课程安排可能还会成为名人轶事。牛顿没朋友,大家还会觉得他深不可测。但这样的话,瑞瑞也就因不典型而不值得效仿。

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种种不满,一些家长把目光投向了私塾或在家学习。这里单说在家学习,一些家长勇于把自己孩子当教育实验品的态度可嘉,这样我们很快观察到了在家学习的种种弊病,目前比较普遍的有两个。

一是不学或轻视数理化。几个月前媒体报道的杭州搬砖男孩小朱,才11岁,自述“现在每天上午搬砖,下午自学英语,语文数学暂时不学了”,父母让他实践张清一的“新教育”,学《论语》《三字经》《老子》等。不是说传统经典不值得学,但用传统经典代替数理化就是食古不化。孔子被孟子称为“圣之时者”,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放到现代,这六艺也必须更新教学内容,譬如“射”就不能止步于射箭,而应该是格斗射击技术;“御”就不能是驾马车了,马车都不让上路,而应该是开车技术;“数”就不能是术数算命,而应该是线性规划与数学建模。孔子来到现代,会放着天文学、化学不学,去学占星术、炼金术?

二是不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不仅仅是系统化传授知识,还在于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在社会意义上,同龄人才是同一物种。同龄人一起玩耍、游戏、学习与生活,有共同的话题,形成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甚至产生集体记忆,这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社会化生存环境。可以说,从与同龄人交往中习得的社交经验与社交技能是个人社会化生存的基石。80后有“李雷与韩梅梅”的集体记忆,甚至还编出了这两位虚构人物的爱情故事,是因为他们用的同一本英文教科书,但70后对此就完全无感。在家学习要是不能解决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的问题,就等于把孩子自我放逐、自我隔离、自我封闭,自绝于同龄人,将来出现社交障碍甚至心理障碍是大概率事件。

学校教育纵有千般不是,至少是有效提供了一个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的环境。在家学习的父母当然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孩子跟同龄人交朋友,但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人家在学校有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更多,感情也更深厚;人家与朋友之间有大量共同的话题,你的孩子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与人家根本交流不起来。

由此可见,在家上学对绝大多数孩子不适用,也很难对主流学校教育构成什么挑战。那些对让孩子在家上学跃跃欲试的家长,应该慎之又慎,应该在有预案有效解决上述两个常见弊病之后再迈出这一步。

猜你喜欢
瑞瑞同龄人天才
寻找晴雨花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瑞瑞趣事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叫我大名儿
天才的童年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