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视野

2017-11-24 15:29
支部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督查考核

党建视野

内蒙古赤峰市:增强“三会一课”感染力 促进支部生活活力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以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力为目标,打造强基型、开放型、互动型“三型”载体,提升“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支部生活扎实开展。

针对“三会一课”不规范、不严肃、不经常等问题,该市打造强基型载体,铸造锤炼党性大熔炉。从强化支部基本职责、强化制度基本功能入手,规范程序、细化要求、强化指导,促进党员增强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市委制定指导意见,明确“三会一课”逢建党日必开、重大决策必开、发展党员必开、评议党员必开、学习贯彻重大会议精神必开等“规定动作”,并按照年初制定计划、每季确定主题、每月编发材料、年末检查评比的程序,完善工作链条,确保常抓不懈。坚持以上率下,建立层级到户的示范带动网络,在党的生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等关键节点,市委常委深入基层为党员讲授党课、传达政策,带头讲党课4.6万多场次,发现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2.1万件。

针对理论实践不对号、“两张皮”等问题,该市打造开放型载体,筑建服务实践主阵地,把“三会一课”开展在生产工作第一线、融入改革发展最前沿。要求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深入田间、楼宇、工厂、车间等基层现场,采取志愿服务、岗位体验、实地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市委组织部依托党建示范点,拨付专项经费,评选打造了红色教育、特色种养、集体经济、企业发展等不同主题的党员实践基地,根据党员需求提供现场“菜单式点学”。

打破支部书记唱“主角”、普通党员当“听众”的“三会一课”传统形式,该市打造互动型载体,拓展思想交流新平台。开展互动讨论专题活动,提升党员参与度,变“个人讲”为“全体讲、大家议、共参与”。市委组织部每季度确定1个主题,各支部自选形式、自拟题目,支部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党员开展互动交流。

(房 楠)

点评:党建工作虚功实做,支部生活有声有色,党员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上海市:织密机关党建制度网

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系统逐步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初步形成协调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机关党建工作常抓不懈。

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和季度督查制度。市级机关工委召开年度、季度工作会议,部署党建工作;每季度对部分单位进行党建工作督查和分析评估,全年实现督查工作全覆盖;对督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建立由市级机关工委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提出解决措施。各单位通过定期召开机关党委(总支)工作会议、党支部书记例会等方式,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健全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各单位开展直属单位、内设机构党组织书记向机关党委(总支)述职工作,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评体系。一些单位制定《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议的实施办法》《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层层传导压力。一些单位探索完善党建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工作调研制度。市级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市级机关40岁以下青年干部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等调研,破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思想政治建设难点问题。

(沪组轩)

点评:督查、考核、调研,层层加压力,层层是责任,步步到位才能做到有效落实。

甘肃华池县:多渠道研判破解“知人不准、识人不深等问题”

近年来,甘肃华池县探索多渠道、有重点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判,破解“知人不深、识人不准”等问题。

该县推行组工干部全员了解干部制度,将了解干部贯穿于调研、督查、培训、考核等工作之中,注重在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干部作风整顿等重点工作中识别干部。通过干部考察、离任审计、工作督查、参加民主生活会、平时走访等途径,调查了解领导干部的依法履职情况;通过信访举报、纪检监察、执法部门反馈信息等,了解领导干部遵守组织纪律、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慰问走访等形式,对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解。

以干部基本信息为依据,该县突出研判重点,对全县科级干部年龄、政治面貌、学历、任职经历等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梳理出具体数据和比例。在掌握班子职数与实际配备情况的基础上,将各项研判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重点对结构配备、整体运行、班子团结、工作业绩、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

(华 组)

点评:“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识人是用人的前提。所以科学地考核、在考核中筛选和培养干部才能将“带病”干部“拒之门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

江苏兴化市:用大数据严管干部

近年来,江苏兴化市针对干部监督信息单一化、碎片化、闲置化的问题,引入大数据理念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干部监督信息的收集、分析、运用,把从严监督干部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数据语言,避免了凭经验、靠直觉去监督管理干部,提升了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

该市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库,涵盖考察信息、信访、经济责任审计、急难险重任务表现、党政纪处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等多类监督信息,信息来源涉及纪检监察、公安、审计、信访、住建等多个部门,监督对象覆盖全市乡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注重加强干部八小时外信息收集,将社区监督测评、个人诚信记录、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等渠道纳入监督信息收集范围。通过动态维护、实时更新干部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现实表现和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评价信息,确保监督信息内容全覆盖、无遗漏。

对信访较多,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或有其他负面信息的,干部监督信息库自动标示黄色警示;对符合市委明确规定个人政治品德不适宜任现职、不能勤勉履职尽责等6类25种不称职或不胜任具体情形的,干部监督信息库自动标示为红色警示。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或日常谈心谈话中,要对黄色警示信息进行了解核实,如属实则标记为红色警示,不属实则及时消除警示色。通过干部监督信息库长期研判干部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方式,对红色警示干部加强关键数据的线性分析和走势预测,及时发现不称职不胜任岗位干部,纳入能下干部清单,及时采取停职、免职、降职等调整处置措施;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在干部选拔任用动议环节前置监督关口,动议人选首先进行干部监督信息库审查,对有黄、红色警示的坚决不列入考察对象和调整重用人选,切实防止“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

(金 雷)

点评:“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理念应用于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并将研判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准确地评价干部,推动干部考评精准化。

新疆阿克苏市:“掌上曝光台”倒逼“第一书记”尽责

今年以来,新疆阿克苏市创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曝光专栏,定期发布督查情况,形成比实绩、晒成效、勇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倒逼“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该市选派市直单位123名优秀副科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统一管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清真寺管委会干部、进村支教干部、村党支部成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等6支队伍,在乡镇党委领导下驻村开展工作,期限为1年,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每季度休息10天。市委明确规定,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添加“阿克苏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关注动态变化。组织部成立督查组,不定期进村明察暗访“第一书记”在加强党的建设、精准扶贫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维护等8个方面的履职情况,形成督查报告,计入“驻村档案”。每周从各村中选择正、反面典型,在微信平台曝光。作为反面典型被曝光的,组织部长对该村“第一书记”进行约谈,累计曝光5次的,对“第一书记”直接召回。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的,由原单位重新选派干部进驻。

(郭 靖)

点评:驻村“第一书记”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是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定心盘”。“第一书记”的形象直接影响党同群众的关系,对“第一书记”的严管理、勤督查不仅为了倒逼他们履职尽责,更是党约束他们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有效方式,是对他们的厚爱。

(责编:郭 静)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督查考核
响水县联合督查企业环保设施安全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