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执纪亮剑扶贫 精准监督助推奔康

2017-11-24 16:42谭晓政
廉政瞭望 2017年21期
关键词:立案查处巴塘纪委书记

文_谭晓政

铁面执纪亮剑扶贫 精准监督助推奔康

文_谭晓政

甘孜州始终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念兹在兹,唯此为大。2016年以来,立案审查156件,处分129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以钉钉子精神铁面执纪亮剑扶贫,下足“绣花”功夫精准监督助推奔康,确保280个村、6915户28866人如期脱贫退出,实现首战告捷。

拓宽问题收集渠道,加大线索摸排广度

针对“甘孜藏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监督执纪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暗访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以责任追究为保障,不打招呼、不定路线,先后派出32个督查组驻县(市)驻点开展工作421次,发现问题507个,督促整改491个,真正把监督检查的实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效。

坚持开门受访、带案下访,建立扶贫领域信访“绿色通道”和专门台账,实行清单销号、限时办结,累计处理信访问题线索80条,移交80条,办结67条,办结率83.75%。甘孜县实行“开门大接访”,县委书记、县纪委书记亲自接访581人次,收集涉及扶贫领域问题378个,并予当天交办、特事特办,办结率达87%,群众满意率达94%。

坚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充分整合发改、财政、扶贫移民、农牧等部门力量,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审计200次,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43个。特别是对德格、巴塘、雅江、乡城四县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达到100%,确保每一条问题线索不放过、无遗漏。金额大、贪腐情节严重,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信号。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特别是今年7月初,省纪委雁飞书记指出“甘孜州虽然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但是一定不能成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特区”,又集中开展“雪域清风亮剑”行动,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34件40人,消除了12个县(市)执纪“空白点”,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9月,暗访新龙、巴塘、炉霍、丹巴四县,现场锁定112名公职人员公务时间坐茶楼、打麻将,干部职工普遍受到了大喝一声的警醒、猛击一掌的震动。同时,制定出台规范公务活动和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两个规定”,以干部良好作风有力保障全州脱贫攻坚纵深推进。

扭住执纪审查重点,加大惩贪治腐力度

聚焦“甘孜藏区基层纪检干部执纪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还面临‘圈子’小、人情干扰大”的问题,持续深化执纪为民到基层活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拍蝇”行动,立案查处违纪科级干部68人,占总数43.6%;立案查处一般干部21人,占总数13.5%;立案查处村组党员干部66人,占总数42.3%。

创新执纪审查方式,采取提级直办、异地交办、挂牌督办、发函督办、跟踪督办等方式查办案件136件,特别是重点查处得荣县扶贫移民局原局长康兴案、德格县温拖片区工委副县级干部、温托乡原党委书记多吉案,涉案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扶贫领域巡察深度

认真落实省纪委、州委“把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为基层巡察、专项整治的重点”的要求,切实发挥巡察“显微镜”“探照灯”作用。

州级层面,两轮巡察发现并移交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0个,涉及丹巴、泸定、九龙3县7个乡镇9个村,目前相关县正在核查办理。今年9月,已启动巴塘、得荣、色达3县及州财政局、州发改局、州扶贫移民局等12个州级部门扶贫领域首次专项巡察,全力打好专项巡察“第一战”。

县(市)层面,落实95名编制组建61个巡察组,以“聘借挂”方式,择优570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巡察人员库,探索聘请第三方财审机构和部分农牧民群众参与巡察,已实现县(市)巡察工作启动全覆盖。目前,发现并移交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个,立案查处4件4人,移送司法2人,巡察利剑锋芒显,震慑作用较明显。同时,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启动实施“3+X”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36件24人。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法纪规矩意识较淡薄,纪律审查‘后半篇文章’作用发挥不够”的状况,点名道姓通报曝光152件(次)209人次,打造“甘孜味道的麻辣烫”。常态化开展“纪委书记大宣讲”,把扶贫领域典型案例纳入“纪委书记大宣讲”主要内容,全州各层级“大宣讲”活动200余场次,赢得了群众“点赞”,群众满意度不断增强。(作者系甘孜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猜你喜欢
立案查处巴塘纪委书记
哪种人能执掌省纪委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年轻化
替考
中纪委常委能带去什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塘社会群体构成及演变消长的认识
今年立案查处种子案件79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