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2017-11-24 07:22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热点观察

◆ 质检总局、商务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近日,质检总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产品和保障措施七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全面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相互协同,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一批关键共性标准得以制定实施,追溯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得到规范统一,全社会追溯标准化意识获得显著提高。追溯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初步建立,有效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试点示范,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实现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意见》明确了六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基础研究;二是统筹规划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三是研制重要产品追溯基础共性标准;四是探索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试点示范;五是抓好重要产品追溯标准的推广应用;六是做好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

《意见》还指出,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设人才队伍、推动国际接轨、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就新标准化法回答记者提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1月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

新的标准化法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现行标准化法颁布于1988年,已施行近30年。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全文共六章45条,分为总则、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的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共图书馆法三部法律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回答了记者关于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的相关提问。

田世宏指出,标准确实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依据,标准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对国计民生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说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基础性作用、引领性作用和战略性作用方面表现突出。

他说,标准化法可以说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的修订和实施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到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新标准化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标准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相关的,标准化法修订从一开始的立法宗旨到各项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贯穿标准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比如说在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上,首先强调要保障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在标准的制定范围上,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明确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应当制定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标准在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来满足他的需要。

再有,在标准的效力上,规定了凡是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要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那么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准化法明确规定要优先立项,及时完成,强制实施。

同时在标准的制定上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也支持社会公众对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开展社会监督。为了便于社会公众了解知晓和应用标准,这次标准化法修订也规定,政府制定的标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标准、应用标准、支持标准。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

因为标准和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地构成了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这也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所确定的一个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就是由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构成。他们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和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的作用。

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新法中对标准制定的原则要求,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标准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同时在标准的实施上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提供。

同时也鼓励制定和实施高于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而且这次标准化法还有一个新的规定,也是我们特别欣慰,也是很重要的,法律规定要求推动全社会应用标准化的方式来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化在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方面的支撑作用。

3.有利于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法治管理。

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对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监督管理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定。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统一管理和分工管理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同时也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到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是进一步明晰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主体、范围和效力,规定了标准制定的立项评估,实施验证,以及标准实施后的信息反馈和评估工作。

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对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了监督的主体、职责、措施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规定要建立标准化争议方面的协调调解机制,以及有关的投诉、举报制度等。

4.有利于助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因为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所以标准化在便利国际经贸往来、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我们也是贸易大国,也是制造大国,我们标准化的作用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凸显。

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中,首次提出了国家要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要鼓励中国的企业、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同时也鼓励要参加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要相互转化和应用。

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都是采用国际标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国情来采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再有,新标准化法强调了中国在标准制定、实施的过程中,要确保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真正地使标准化工作能够与国际规则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软连通”,用标准化工作助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成立会在北京召开

10月17日,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出席会议并致辞,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做了书面讲话,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晓刚主席代表ISO对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国拥有近14亿的人口,是全球消费者最多的国家,在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中的工作积极且富有成效。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中国标准化事业提质增效,畅通中国消费者参与和支撑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渠道,也将为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更为强大的助力。

陈钢副局长强调,强化消费者参与对于做好质量工作意义重大,有利于完善质量“硬约束”,构建质量共治格局,提高质量治理效能。陈钢副局长要求,成立后的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要紧盯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推动标准提档升级,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发挥消费者对标准和质量的监督作用,建立消费者参与质量工作的机制,推动消费者更有意愿、更加便利地参与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把消费者融入整个质量治理体系中。

田世宏主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是标准化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田世宏强调,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要着力完善标准化与消费者政策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把脉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广,营造消费者积极参与标准化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涉及消费领域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更加有效地将消费者意见转化为标准化技术政策,使标准化工作更加紧贴市场、紧贴消费。田世宏要求,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要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协同推进、优化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国家标准委消费者事务的核心智库。

第一届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的委员由相关政府部门、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检测评估机构、新闻媒体、企业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全体委员,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质检总局有关司局及在京相关直属挂靠单位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425项国家标准

10月14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425项国家标准。本批标准涉及智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品升级、装备制造提升、服务业增效、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GB/T 34678—2017《智慧城市 技术参考模型》国家标准规定了智慧城市业务框架、知识管理和技术参考模型,为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参考体系。GB/T 34680—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提出了智慧城市评价的9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让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有标可依。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新修订的GB/T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将污染物项目扩展至无机污染物、天然植物毒素、真菌毒素、有机氯污染物、微生物共计5大类24种,涉及164个技术指标,整体水平与国际一致,其中80%达到全球最严的欧盟标准水平,对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两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产品的功能性能、尺寸规格、安全卫生等要求,果蔬、粮食、水产品、畜禽产品的流通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大大减少物流损耗。我国是世界上地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新修订的GB/T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将地膜最低厚度从0.008毫米提高到了0.01毫米,便于地膜回收,避免了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

在消费品提质升级方面,GB/T 34400—2017《消费品召回 生产者指南》是缺陷消费品召回领域第一项基础性国家标准,为生产者履行召回义务、质量监督机构加强产品后市场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GB/T 34451—2017《玩具产品质量可追溯性管理要求及指南》对玩具生产的人员、设备、物料、工序、方法、环境、检测等提出了全方位要求。新修订的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和GB/T 16553—2017《珠宝玉石 鉴定》两项国家标准,统一了珠宝玉石品种的命名,规范了优化处理方法,明确了百余种珠宝玉石的鉴定特征和鉴定方法,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针对电动平衡车安全性、可靠性问题,GB/T 34667—2017《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和GB/T 34668—2017《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将有效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

在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方面,GB/T 34598—2017《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重点解决车辆节油效率低和纯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规定混合动力模式下节油率必须超过35%,纯电续驶里程不得低于50千米。GB 13094—201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提高改进了客车的侧倾稳定性、防火措施、出口数量和通过性、车内布置等安全要求,要求增加公共汽车和长途客车的乘客门数量,900毫米×700毫米公共汽车车窗应设置为推拉式或外推式应急窗。

在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方面,GB/T 34409—2017《休闲主体功能区服务质量规范》规定了休闲主体功能区的资源环境、交通设施、休闲空间、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基本要求,是提升国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有益实践。GB/T 34421—2017《滨海渔家乐经营与服务规范》从经营、环保、人员、标识等方面对渔家乐经营服务提出了要求,满足了游客吃、住、娱等各方面需求。

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GB/T 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系列国家标准增加了部分生产生活中需要的地物符号,协调统一了不同比例尺图式,让地图更准确、信息更丰富。新修订的GB/T 18772—201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规范了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物、渗沥液、外排水、场界噪声、填埋物等方面的监测内容和方法,严格减少和控制二次污染。《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服务规范》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规范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服务的全过程,让参保职工“老有所养、养有所规”。

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批发布的标准对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标准宣贯,推动标准有效实施,以标准化助力质量提升。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铁路局发布2017年第3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TB/T 3206—2017《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条件》、TB/T 3372—2017《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接口检测系统 技术条件》、TB/T 337—2017《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接口检测系统 试验方法》等14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

此次发布的14项标准为通信信号专业的技术标准,主要针对ZPW-2000轨道电路、应答器传输系统提出了技术要求,对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接口监测系统、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铁路车站电码化设备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安全、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提出了原则要求。标准的发布将为通信信号系统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等提供技术依据,对提高和保证铁路产品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14项标准中,新制定标准12项、修订标准2项,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公众可登录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主页《标准规范》栏目查询相关信息。

(摘编自铁路局网站)

◆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9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34670—2017《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将于 2018年1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技术转移服务推荐性国家标准。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科技部提出,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情报所等单位参与研究和起草。《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重要依据,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规定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通用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技术转移服务主要类型等共12章,着重突出了两大特点:一是进一步明晰了技术转移概念,指出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能力等;二是规定了七类社会关注度高且已形成较成熟模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类型,包括技术开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服务、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提出了差异化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服务流程。其中,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力求引导技术转移服务与互联网技术、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向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技术转移服务业是我国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陆续出台,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业呈现机构类型多元化,服务内容丰富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需求个性化的良性发展态势。《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传播技术转移理念,指导技术转移实践,引导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化发展,带动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结构优化,提升技术转移体系整体效能,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加速融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科技部网站)

北京:市质监局发布35项地方标准

近日,北京市质监局批准发布DB11/T 1466—2017《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35项地方标准。截至目前,北京市2017年累计发布140项地方标准。

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赖东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政策要求,北京市质监局组织完成了35项标准立项、批准发布等工作程序,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工作需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标准研究编制工作。每项标准均已明确了归口部门、实施部门和实施措施。在各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全过程向社会公开。

据北京市旅游委产业发展促进处副处长于军介绍,北京市旅游委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的特色小镇发展存在有产品无特色、有市场无效益、有文化无体验、有局部缺整体、有景区缺配套、有参与缺深度6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出台一个创建与实施服务方面的标准,根据中央的精神和京津冀区域发展、北京市旅游休闲体系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DB11/T 1465—2017《旅游特色小镇设施与服务规范》。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北京市的旅游特色小镇的定义。旅游特色小镇的创建将突破行政乡镇的建制,北京市目前有114个镇、38个乡、3937个村,都可以根据标准来创建旅游特色小镇。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环卫处主任科员季杨介绍说,根据北京市公共厕所分类管理、提升整体品质的思路,在去年出台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DB11/T 356—2017《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该标准是对2006年版本标准的修订,对首都公共厕所的质量、服务、安全、维护、检查、台账和记录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北京市民政局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处处长杨宝山介绍说,《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是全国第一家关于社区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规范。北京市民政局联合组织部、社工委历时5年完成,实地调研了北京市16个区、54个乡镇的100多个社区,是对北京市20余年社区建设经验的总结提炼,体现了创新的特点、目标导向和协商共治的治理理念等。

《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旅游特色小镇设施与服务规范》《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3项地方标准,都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赖东表示,今年以来,在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实施方面,北京市质监局加强统筹,主要突出聚焦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组织制定地方标准。北京市今年地方标准立项计划中,城市管理服务类项目占82.8%,占已发布的地方标准的83.6%;积极推进京津冀标准化协同,在2015年、2016年发布4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后,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规则,2017年工作进入快车道,已发布5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还有近20个交通、冷链物流、安全生产等领域协同地方标准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拟于近期发布;加强多部门参与的系列地方标准项目统筹。

北京市安监局、质监局牵头百项安全生产标准,计划建成覆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体系,目前共立项74项,分年度实施,首批24项。本次发布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的科研单位、建材企业、有色企业3个部分和DB11/T 1449—2017《铝合金阻隔防爆材料清洗安全技术规范》后,首批项目全部完成;北京市发改委、质监局牵头在完成152项百项节能标准项目基础上,积极推进新一轮(2105—2022年)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地方标准,目前共确定项目86项,本次批准发布的DB11/T 1455—2017《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和DB11/T 1456—2017《热电联产(燃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为节能标准,分别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进行了规范,将进一步规范该领域的节能工作。

(摘编自《中国质量报》)

浙江:“浙江制造”标准提档升级

2017年,浙江省已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00项。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累计发布“浙江制造”产品标准265项,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0%以上聚焦高端装备和消费品,并引入国际知名标准化机构实质性参与制定39项标准。

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浙江省坚定不移地实施标准化战略,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催化效应,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打造“浙江制造”区域公共品牌的过程中,浙江省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品字标“浙江制造”日益成为高品质高标准产品的代名词。

高水平的标准助力高档制造,让“浙江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据了解,新秀集团、方太厨具、永高股份等企业的“浙江制造”产品价格均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30%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围绕“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浙江省逐一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比对分析,发布了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产业对标报告;建立了国际、全国标技委对接浙江的产业机制,打通了先进标准供需渠道,推动企业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围绕纺织服装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浙江省实施了标准化重大示范试点10大项目,探索出产业标准提升的新路径。目前,浙江省121个块状产业已制定并实施221个团体标准,采标企业达5.4万家,带动技改项目近3000项,技改资金投入近120亿元。

“浙江制造”标准国际化步伐也持续加快。2017年以来,浙江省质监部门加大引进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检测机构和海外市场代理商参与标准研制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已有6家国际机构参与制定了39项“浙江制造”标准。

浙江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十九大报告“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的新要求,浙江省将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推动“浙江制造”标准提档,持续提升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和“浙江制造”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浙江日报》)

浙江:发布2017年10项重点标准化试点项目

10月14日,浙江省暨杭州市“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启动。浙江省2017年将重点围绕政务服务、电子商务、养老、城市管理、智能制造、纺织或服装产业改造提升、循环经济、基层社会治理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10个领域,推进10项重点标准化试点项目。

政务“最多跑一次”服务标准化试点将通过总结提炼“最多跑一次”最新改革成果,将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政务服务领域,构建科学规范、全面覆盖、行之有效、要求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纺织产业改造提升标准化试点,将依托绍兴纺织产业的传统优势,建立较为完善的纺织产业先进标准体系,形成与产业改造提升相关联的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和高端产品等系列标准。

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要将智能制造先进经验、技术和模式转化为先进标准,并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实施应用。

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要以高化学需氧量(COD)废水资源化处理利用产业链为对象,形成支撑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的层次清晰、全面覆盖、时效性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试点,要通过提炼优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四个平台”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构建层次分明、系统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实现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城市管理标准化试点将依托杭州市城市管理探索,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智慧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农村可持续发展标准化试点将结合特色农业开展新业态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紧扣政府民生实事推进公共服务城乡统筹标准化,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化。

(摘编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湖北: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发布3项联盟标准

10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3项智慧家庭及社区联盟标准。至此,武汉市已发布9项智慧家庭及社区联盟标准。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青说,在这些统一标准的统领下,未来3年,全省将建成以武汉为主的200个智慧社区,从而形成数千亿的产业规模。

新发布的3项联盟标准是《智慧家庭及社区业务分类规范》《智慧社区业务信息模型技术要求》和《智慧社区业务运营系统技术要求》,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智慧社区是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集物业综合管理、街道电子政务服务、小区智能系统管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家庭服务、家庭护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个人健康、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通过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这3个联盟标准,一个是业务分类,一个是技术规范,一个是平台建设,从整体看缺一不可。”武汉中国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联盟理事、武汉新新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卓奇说,以智慧医疗为例,通过卫生部门建设的市民健康档案平台,将远端采集的数据传到医院,医生才能为社区及家庭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及管理。这些联盟标准,让医疗设备有了一个统一标准,不再各自为政,如果医疗设备没有统一标准,就很难完成远端数据采集,从而无法进行数据分析提供健康服务。

黄青说,把智慧社区建设统领在这些统一的标准框架内,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不仅可以避免企业重复生产,大大降低企业成本,还让小区居民在标准统一的公共平台下,从医疗、养老、社区管理、健康娱乐等服务中得到实惠。

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则通过智能家居,业务集成实现广电、电信、运营商的平等接入,实现手机、电视、家用电脑的互动,建立统一的智慧家庭接入门户和覆盖全省千万用户级的业务接入汇聚平台系统,将智慧医疗、健康养老、旅游、物流、教育、网络文化等智慧业务接入到家庭用户。武汉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蔡庆华院长说,在电器开关上安装了芯片,通过芯片来控制家中的各个电器开关;每个房间有一个类似机顶盒的主机,除了接收信号,还可以感应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轻轻一点手机上下载的软件,遥控相关电器设备,远程浇花、煮饭、关窗等均可“一键搞定”。

武汉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社区及家庭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跨界融合复杂工程。这些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可以通过智慧家庭实现智慧社区,从而构建智慧城市。

(摘编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山东:颁布实施《海洋牧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

10月1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山东标准”建设情况,同时正式发布《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等23项地方标准。省海洋与渔业厅宋继宝副厅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对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以游钓型、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与田园型等多种特色牧场建设为主体对象,内容包括“第1部分 术语和分类”“第2部分 调查与选址”“第3部分 布局与布放”“第4部分 监测与评价”“第5部分 养护与管理”。分别明确了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的类别,选址原则与条件、选址调查、选址适宜性评价,牧场建设设施的布局、布放、投放与安装,牧场监测与评价内容、方法,牧场养护与管理等具体的技术要求。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系列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编制起草组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等中央驻鲁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领域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标准编制遵循了“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和“四化同步”的原则,并基于大量详实的实验数据与山东省海洋牧场当前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系列地方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将为山东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对山东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和今后山东海洋牧场科学、规范、有序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编自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网站)

安徽:发布全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

近日,安徽省质监局发布了《安徽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2016年)》,呈现了安徽省标准化“标准领域不断扩大、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标准结构不断优化、标准话语权不断提升”的鲜明特点。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研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403项、行业标准2550项、地方标准2081项,主导或参与研制的标准已覆盖23大门类、51个行业,对比“十一五”末,工业标准总量增长约3倍,农业标准总量增长翻一番,服务业标准总量增长约3倍。标准化有力支撑了安徽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高效优质发展,并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新兴领域延伸。省质监局表示,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比较,安徽省标准化发展仍然存在助推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乏力、部分重点领域标准化薄弱等问题。对此,安徽省提出将创新标准化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循序渐进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提高“安徽标准”的影响力,促进从“安徽制造”向“安徽品牌”转变,并在特色优势领域推动安徽省自主标准国际化。

(摘编自《安徽商报》)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生物计量及生物技术发展研讨会召开

10月12~14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生物计量及生物技术发展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学院召开。

中国计量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吴方迪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马爱文秘书长,中国计量院医学生物所副所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王晶秘书长出度会议。会议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研究所王景林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生物科技企业代表,全国各省、市计量技术机构代表以及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及新乡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吴方迪、中国计量院医学生物所副所长王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上海(国家)新药安评中心程远国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童贻刚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武利庆研究员、山东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刘培海高工、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维国总经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研究所王景林研究员做了专业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生物计量及生物技术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并赴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报告内容涵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量的本质和外延、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对质量的作用和对质量提升的价值链,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生物计量与标准的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应用及生物领域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和需求等内容。

此次会议对生物计量及生物技术应用的提高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质检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供稿)

◆ 打造基因计量标尺,助力基因检测造福百姓

每一位准妈妈从得知自己怀孕的那一刻起,腹中的宝宝就成了最为牵挂的对象,尤其是宝宝的健康更是令人关注。然而,事实却很严峻,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是出生缺陷大国,每年约有90万以上的出生缺陷新生儿,约占5.6%的出生总人口,为90万个家庭带来遗憾。在各种各样的出生缺陷中,有一种叫做“唐氏儿”。年纪过轻及高龄产妇会有较高机会诞下患有唐氏综合征(三体儿)的婴儿。伴随二胎政策的放开,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会提高,事实上,大约每20 分钟,我国就有一位唐氏儿出生。如何了解生命密码,杜绝出生缺憾,把握生命质量,成为众多家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晶带领的生物计量创新团队已经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例基因序列标准物质,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三体儿及其他出生缺陷婴儿的降生,为众多家庭避免了遗憾。

众所周知,基因是存储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全部信息的神秘物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基因认识的加强,基因检测应用变得非常广泛,大量的医院、实验室、公司等都在启动基因检测,百姓们也开始热衷于进行相关检测,提前预防基因缺陷带来的疾病等。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基因计量标准,测试结果常常大相径庭。

庞大的基因测序数据,必然关系到测序准确性问题,而计量标准物质是确保准确性的有效手段。两个不同机构的基因检测结果,只有在对应同一个标准物质下,才是有可比性的。

标准物质也是一种计量器具,但它不是一把看得见的有刻度的尺子,而是一个包含准确数据信息的特殊物质,王晶团队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全世界各种不同原理的高通量基因预测方法对名为“炎黄一号”的这个全球首例中国人基因组序列图谱以及一个微生物源、大肠杆菌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最终赋予了一个高置信度的量值,成为一个权威的生物计量标准,以规范基因检测市场。

2014年初,王晶团队一行到华大基因调研时,发现华大基因存在检测结果不一的情况。王晶认为,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这一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经过多年累积,华大基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因测序数据,但是因为缺少一个衡量的标尺,造成了检测结果不一的情况,当即指出华大基因急需建立计量标准来作为保障。同年5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刘心来到中国计量院医学生物所,亲自将基因样本送到生物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王晶博士的手上,基于拥有扎实的数据基础,王晶团队首选了“炎黄一号”作为标准物质研究对象,开始了中国基因领域前所未有的基因序列标准物质研究。

王晶欣慰地表示:“我们团队这几年在生物计量领域做了大量创新研究,在基因序列领域更是勇于挑战,研制出了两个基因序列标准物质,第一个是大肠杆菌O157 DNA基因组序列标准物质,它的重要作用是在基因测序仪的校准过程中把仪器校准得更为准确,为后续的检测做出一定的贡献,第二个标准物质是亚洲人源‘炎黄一号’的DNA基因序列标准物质,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从计量层面做的序列标准物质。在测序过程中,用它作为标尺,能保证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准确的作用。”

事实上,只要与基因有关,就离不开基因计量,精准度量基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全国质检科普信息平台供稿)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