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2017-11-24 00:24牛胜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6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会计人才培养

牛胜芹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政府面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随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优秀的应用型毕业生数量远达不到社会需求,也就是说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存在欠缺。虽然近些年各高校也在努力转变教学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但从实际反馈的信息来看,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本文以高校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会计人才教育的现状,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提出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供给侧改革;会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97-02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会议上提出来的,它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近些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将这些人才资源做到合理分配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高校毕业生的供需结构不平衡,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会计专业在许多高校中都有设置,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巨大,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会计毕业生投入到生产一线,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各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许多毕业生不能胜任新的工作,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阶段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结构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细化,实际中各用人单位所录用的会计人才水平不尽相同,专业会计机构或大中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而一些小的单位或企业则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

第二,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相对匮乏。由于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主要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然也有涉及道德教育和職业操守教育方面的课程,但一般都相对匮乏,学校和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实用价值,甚至有的学校在进行道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敷衍了事,这样学生就更加不会注重自身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第三,教学理念陈旧。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上,缺少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学课堂主要以书本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从始至终一直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导致教学和学习效率都不高。

第四,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现在高校普遍采用期末笔试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一张试卷就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难免有失偏颇,试卷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第五,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专业实习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融合的初级阶段,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专业的专业实习特别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过程,根据实际效果来看,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但这种模式推广起来相对困难,首先,因为实习生不一定会留在实习单位,用人单位不会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实习生,仅仅安排一些简单的文秘类工作。

第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高校在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各高校的生师比极为不合理,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抽不出多余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同时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发表论文数量、出版专著数量以及所做项目费用等。

三、供给侧改革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贯彻“供给侧改革”的精神,站在“人才供给端”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目前教学工作的缺点,积极探索会计人才培养道路,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今后高校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人才供给不达标。虽然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不是很多,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差的现象。现在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人才需要具有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和良好道德的品质。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力。现在各高校专业班级分班基本都是按照入学成绩进行分配,采用高、中、低相结合的分班办法,这看似公平合理,但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相差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差别,特别是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按照传统分班模式进行授课,会影响会计专业基础好的同学的能力的提高,基础较差的同学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重要参与者,教师是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样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引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学生。现在高校招聘教师主要以教师的学习经历、科研水平等客观条件为参考,专业教师的学历基本都是硕士和博士,他们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作为教师的最重要一项素质却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师德。

4.改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评价不应单纯以期末成绩为考核标准,将学生的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人际交往等素质纳入考核范围,制定详细的且符合实际操作的考核办法,不要让综合素质考核沦为形式。

5.重视学生实习内容与考核。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实习是大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石,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完成一项任务,学会如何与同事合作,学会如何与领导沟通等等。

四、总结

做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工作是要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兼顾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高校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革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时刻注意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伟.论会计网络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J].当代经济,2011,(8):116-117.

[2]张玲,李祥利.高等院校创新性财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09,(9):14-15.

[3]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仿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2,(5):43-4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R].2010.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会计人才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