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与索绪尔汉语观新论

2017-11-25 05:42沈艳萍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洪堡索绪尔语言学

沈艳萍

洪堡特与索绪尔汉语观新论

沈艳萍

洪堡特与索绪尔二人对于语言的研究思想深邃,经久不衰,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及中国汉语新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并对比二人的汉语观仍显必要,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汉语特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语言研究目的的不同才是导致二者对于同一语言产生完全不同观点及看法的首要影响因素,以期产生抛砖引玉之效应。

洪堡特 索绪尔 汉语观 类型学

一、前言

洪堡特作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其思想对后世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其对汉语的具体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独特而值得思考的见解;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索绪尔,"就语言而研究语言",其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对汉语的具体论述,却与前者有诸多不同且矛盾之处。缘此,一直以来,众多学者都分别曾从各个视角对洪堡特与索绪尔二人进行研究,也不乏将其二人之汉语观进行对比研究。

在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及中国汉语新战略契机下,笔者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二人汉语观进行重新比较,特别提出语言研究目的的不同是导致二者对于同一语言产生完全不同观点及看法的首要影响因素。

二、洪堡特之汉语观

(一)语言的类型学分类

洪堡特在《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一文的导论部分,完整阐述了其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通览整个《导论》部分,不难看出洪堡特关于汉语的论述主要是贯穿在他对语言的分类这一条主线之下,不考虑语言之间历史地形所构成的亲属关系,而只根据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相似性对世界语言进行分类,这样的共时分类叫作类型学分类。洪堡特采用的分类标准首先是词的语法形态,他按此标准,继施莱格尔之后把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黏着语和屈折语。根据这个标准,洪堡特认为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同时也没有词类划分,应列为典型的孤立语言,而梵语则为典型的曲折语言。这是洪堡特汉语观的第一个观点,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他观点都是在这一主线下引申而来。

(二)完善、优劣之分

由语言划分这一主线,洪堡特进而认为汉语这一典型的孤立语是最不完善、最原始的语言,而梵语这样的语言则是完善的语言。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第九章《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关于语音与概念的配合的论述中,他这样说:“在汉语里,语根和词相吻合,因为词并不划分为任何形式,也不会扩展,换言之,汉语中所有的词都是语根。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在汉语这类语言的基础之上生成了另外一些允许词发生语音形变的语言,因此,在这些新产生的语言里,纯粹的语根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更为古老、完全或部分已从言语中消失了的语言的记忆。”这一段话间接证明了这个观点。洪在《偏离纯粹规律的形式的语言》等章节中更重点讨论了汉语的语法特点,并明确把汉语列为“不大完善”的语言,而像梵语、希腊语等语言则为“完善的语言”,这充分体现了洪氏的“语言中心论”和“语言绝对论”的思想。

当然,这与洪氏所受到的德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众多学者所持的语言中心论的思想有所关联。他们普遍把具有曲折变化与否作为判断人类语言的唯一准绳。有之则完善,无之则不完善。对此,笔者认为,一种语言的构造及发展过程,与这个民族的思维形态息息相关,思维形态的差异无疑就会导致语言形式的差异,这是世人皆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无所谓孰优孰劣,语言形态上的差异仅仅放映了一个民族思维的差异,并不存在洪氏所谓的“一种语言始终积极地倾向于靠拢恰当的形式”的趋势,正所谓“不完善的语言”与“完善的语言”一样,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同样行使着它应该行使的使命,语言是无优劣无阶级之分的,仅有的不同只不过在于形式各异罢了。

(三)语言的统一性

洪氏认为,由于汉语缺乏范畴标记和形态标记,句子缺乏统一性,这给句子的理解带来更大的精神工作。在《语言的复综型系统》第十五章中,洪氏这样说:“句子统一性的感觉在汉语里极其微弱,只有真正的屈折语言才对词的统一性和句子统一性作出正确的区分。”(洪堡特:170)他又说:“在汉语里,完全要靠听话人自己努力去寻找几乎没有语音标志的语法关系,至于更加灵巧、更具独特性的梵语,则一下子把握住了要素与句子整体的关系,并且生动明确地表达出了这种关系。”(洪堡特:177)对于此,笔者认为,在有些语言如汉语中,词缺乏任何范畴标志,并不能就由此断定缺乏范畴标记的语言就是不发达的语言,更不能由此断定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个民族就缺乏清晰、敏锐的语言意识,进而断定汉语缺乏统一性,会给语言使用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工作。

(四)其他特征

洪氏认为,汉语中的虚词和词序并非语法形式的标记。他说:“汉语的虚词并不以表明语法范畴为目的,而只是表示思想的一个部分向另一部分的过渡。”(转引自徐志民:72),同时,汉语的词序也并非语法形式,而只是表明“词与词的限定关系”。

鉴于以上的各种特征,洪氏在《偏离纯粹规律的形式的语言》一章中,明确指出像汉语这样的语言是偏离规律形式的语言,偏离了语言普遍发展的道路。洪氏对于汉语的研究和看法虽说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通观整个导论部分,洪氏因受到当时研究思潮的影响,对于汉语的评价也并非绝对地主观,也并没有刻意贬低汉语的意思。相反,洪氏对于汉语的评述也有客观的一面。虽然他把汉语等缺乏屈折变化的语言列为“不大完善的语言”之列,但他认为,汉语乍一看是“最不完善的语言”,实际上则十分完美。

三、索绪尔之汉语观

对洪氏关于语言的分类索绪尔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要问一群语言属于哪个类型,这是忘记了语言是演变着的;言外之意是说在语言的演变中会有一种固定的要素。对于一种没有界限的效能,我们凭什么要给他强加上界限呢?”(索绪尔:319)这样看来,要想让索绪尔同意洪氏在划分语言类型的基础上对一些语言的评价是绝不可能的。

纵观索绪尔关于语言的演变及分类的问题,他并不赞成将语言的某些特征作为标准把世界语言划分为不同的语系,从而进一步界定哪些语言是不发达的,那些语言是完善的。他认为,如果要说哪个语言更古老,也仅可以说“一种语言状态的时代比另一种的古老”或“古老这个词还可以指带有古老的语言状态,就是说,它的形式比较接近原始的模型,不管任何年代上的问题”,(索绪尔:319)在这个意义上,索绪尔对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了分析,他认为,语音系统非常简单、很容易构成复合词和派生词、名词和动词的曲折变化很丰富等原始语言的特征没有一种是完整地保存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里的,他说:“曲折结构的逐步弱化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里是很普遍的”,(索绪尔:319)其中抗拒力最弱的是斯拉夫语,如果非要给语言标榜上完善与否,发达与不发达,那么洪氏所认为最完善的语言梵语等就应该摇身变为高贵的原始语了,而汉语等无曲折形态变化的语言也荣升为最完善的语言了。这些区分在索绪尔哪里并未明确体现,但也不难推到而得到。

四、结语

由于研究目的这一首要影响因素的差异,导致了汉语在索绪尔、洪堡特二人的研究中同时扮演了原始语和发达语的双重角色,这让我们在惊讶之余无不引起反思:其他影响因素的效用是什么?人类语言在历史的进程中是否真的一条共同发展的轨道?语言是否应有“完善”与“不完善”之分?或者语言在起源指出便早已烙上了民族“思想精神”之烙印,各自分道扬镳了呢?以上论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论证。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沈艳萍,女,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

猜你喜欢
洪堡索绪尔语言学
删除一个“科学巨人”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一个人就是一座科学馆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皮尔士与索绪尔符号学异同辨析
洪堡的旅行和自然观
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常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