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影响

2017-11-25 11:08孙境泽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明镜教化儒家思想

孙境泽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影响

孙境泽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艺术养育于文化雨露之下,始能开花结果。自春秋孔子创立儒家一派,战国时期孟子发展、荀子壮大,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文化成为正统思想,作为封建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在政治、伦理领域如此,在艺术、美学领域亦是如此。儒家思想的“礼仪”、“绘事后素”、“明镜察形”论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几千年历史,其中尤为人物绘画影响最为深远。

“礼仪”;“绘事后素”;“明镜察形”

中国绘画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研究,作手名家,彬彬辈出,各尽其时代之光彩亦浸润在儒家思想之中。其中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从艺术家到艺术作品受其影响最为鲜明,其选材、立意、服装设色等各方面无不尽儒学“礼仪”、“教化”之规。本文将结合文史记载及具体作品从以上几点分述儒家思想熏陶下的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艺术特点与时代意义。

1 “礼仪”之下的中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贡献。其在中国古代人物绘画艺术中主要体现在绘画人物题材选择上的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可以分三点论述,表现形式、赋色施彩与人物形象。

“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人物画很发达,因其可以承载历史传说、功臣伟业、社会生活等内容。楼台、庙宇、壁面或砖石布锦都可以作为古代封建统治者宣扬教化的物质材料。相比较文字而言,绘画才能兼备,既能使人了解功臣形象的伟业盛德,又可以教化育人宣扬国威巩固封建阶级统治。这种表现形式使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我国统治者在制定礼制、编撰历史、倡导歌赋的基础之上,还同样重视人物绘画的根本原因。人物画在社会中的政治作用、伦理教化是其它表现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人物图》和《御龙图》皆为殡葬仪式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铭旌。从技法用笔到形象描述无不反映我国古代人物绘画形式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赋色施彩”:子曰: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乡党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 阳货篇》)古时以黑色为礼服颜色,故稍近于黑的颜色都不能用来镶边,为其它颜色的衣服做装饰。所以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用这两种颜色装饰自己的衣服。这是孔子提倡的“礼仪”是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思想,表现在区别于等级名份的典章制度。区分等级的服装颜色,事体现“礼仪”的一项中重要形式。画史记载,明初戴进想进宫廷画院,他画了一幅穿红色袍服的老翁钓鱼图,便引起众人非议,因为红色是官服,怎么能穿在钓鱼人的身上呢?便把戴进的画否定了,以至终生未入画院。

“人物形象”:儒家思想在绘画艺术审美趣味的引导,人物画教化类题材的选择,对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与题材选择打下了烙印。例曹植、谢赫、张彦远等人在绘画批评中亦十分注重兴成教化的道德伦理作用,形成中国美术批评中的儒家传统精神。使得中国古代人物壁画、卷轴多有变现功勋英雄、帝王将相和令妃顺后、贞妇孝女的形象。不仅促进人物画的发展,亦提升了绘画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代宋濂在《画原》中写到:古之善画者,或画《诗》,或图《孝经》,或貌《尔雅》……皆附经而行,犹未失其初也。下逮汉、魏、晋、梁之间,《讲学》之存图,《问礼》之有图,《列女仁智》之有图,致使图史并传,助名教而翼群伦,亦有可观者焉。

2 “绘事后素”对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品格要求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绘事后素”是说先有白底子,后有画。似乎这是当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实际上这里包含一个道理。孔子认为“绘画”只是一个表现“礼”的外在形式而已,真正的“礼”是内在的道理,是艺术创作者自身的道德品格。“白底子”指的便是艺术家自身的品格修养,其后才可以作画。对于中国古代画家而言他们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画家。所以这不仅是对文人画家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一种质量和要求。亦体现了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画家的人品与儒学伦理、道德准则的密切关系。清代唐岱《绘事发微——读书》中便有劝戒画家多用心读书的文字表述,并详细分类列注书目:欲识天地鬼神之情状,则《易》不可不读;欲识山川开辟之峙流,则《书》不可不读;欲识鸟兽草木之名象,则《诗》不可不读。其注明书类多达几十种。强调多读书,可以广博强识,开阔心胸,更可修身立品。张彦远曾讲“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郭若虚也有言讲“轩冕才贤,岩穴上士”无不在提点,画家人品的高下与其作品气韵的高低息息相关,“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高尚的人品是创作一幅好的作品的必要条件。所以学画者,先学做人是中国画家代代相传的训诲。这一点古往今来亦是如此。

3 “明镜察形”人物画的教化之功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周明堂壁画中“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粥之所以兴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借脱周明堂壁画强调绘画寓意具有辨别善恶的作用。周明堂壁画中不仅有尧舜之容,而且画有桀纣之像。前者是作圣贤,后者是作暴君来向世人展示的。艺术家带着鲜明的褒贬态度从事艺术创作,赋历代君主“善恶之状”,存“兴废之诫”。孔子说: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着不仅强调了绘画艺术具有教化功能,也道出了它的艺术特点,即打破时空限制置以往历史人物于眼前。

“礼仪”、“绘事后素”、“明镜察形”论对我国绘画影响深远,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里张彦远把绘画功能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可以与儒家经典六籍媲美。在他看来“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绘画艺术不同于抽象说教,它是以形象打动人心,使观者见善戒恶,见恶思贤,从而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可见儒家思想滋润了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千年历史,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使我国艺术特点区别于其他国家艺术文化的重要特征。

[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论语注释》杨伯峻释注 中华书局 2015年版

[4] 《孔子传》钱穆著 三联书店 2014年版

孙境泽(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国画专业。

J20-02

A

1672-5832(2017)08-0159-01

猜你喜欢
明镜教化儒家思想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我的修养要则》:共产党人修身正己的一面明镜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秋夜
明镜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观书有感
Why Lear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