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因公出国(境)管理

2017-11-2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因公公务护照

祁 阳

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因公出国(境)管理

祁 阳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愈加频繁,高校发展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高校教职工、学生日益增加。在这种发展下,高校也开始重视起了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工作,包括护照办理、出国经费等问题。教职工公因出国(境)是高校外出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指标,需要从多方面加强管理措施,从而能有效的解决外出人员在外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因公出国(境)不但能为高校带来新的知识,还能为高校打开国际交流的市场,提高国际知名度。本文就高校因公出国(境)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

新时期 高校 因公出国(境)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从形式上也有了很大转变。许多行业逐渐实行国家化,与国际接轨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国际形势主要表现在与国外交流活动的积极参加,利用国际化资源,倡导教师与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高校的国际名誉度,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国内教学内容更新太慢,并且知识相对陈旧,所以,高校接轨国际已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参与不同的国际交流活动、学术研究,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知识,才能提高教师本身素质与学生的知识素养水平。在这样的新时期下,高校对于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

一、因公出国(境)的定义

因公出国(境),指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派出相关人员,并全额或部分资助,持有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及公务普通护照从事一系列公务活动。这种方式的出国表现在很多方面,各有各的特点。因公出国(境)是由国家参与的事业单位派出人员出国办理相关事宜,与因私出国不同,是有国家相关法律支持的。而且因公出国(境)的费用都是由国有企业或单位全额或部分资助的。护照是包括多种形式的,即普通、外交、公务、公务普通四种护照,区分了因公出国(境)的相应护照使用范围[1]。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因公出国(境),必须持有公务类护照,同时,出国事宜必须是与公务类活动相关的,不然是不予出国的。

二、新时期高校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

(一)因公出国(境)管理体制

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影响着因公出国(境)管理体制的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于因公出国的人员审查工作才是重点,迎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方针,保证对外改革策略的实施,确保出国相关事宜的完成。之后在1991年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人员的审查工作;1993年增加对因公出国人员的审批单位;知道2004年,国家中纪委联合其他部门发布了对因公出国管理制度的相关文献《关于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的通知》,针对当下的国情,对一些滥用职权因私出境的情况做出了全面整改,在部门检查监督等工作上更加严格。文件规定,党员干部因公出国需要相应的证件,并且人员背景不存在污点。如果党员干部要因私出国,不可滥用自身职权,必须经过严格的证件审查,并且信息登记与备案,做好出国后相关事宜的管理工作。2008年,国家对因公出国这一政策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加强对证件审批单位的培训与考察,就当时国情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完善了我国人员出国的相关制度,对出国任务的审批,资金的犹如等问题加强管理,调动人员自觉性[2]。

(二)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

高校想要接轨国际,必须要做到因公出境方面的管理工作,加强自身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国际知名度,为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渠道。教育事业逐渐走向国际化,高校针对这一点就要加强对于教师国际知识面的扩张,在与国际上各国高校学术团队交流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开拓国际视野,认清教育事业发展方向,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国际教育方面的知识量。因公出境的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审批,针对这一点,高校要结合实际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完善审批程序,要根据时代特征规范各项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因公出境的审批效益,保证其质量与时间的合理利用。结合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国际发展信息的了解,确定科研方向与方法[3]。只有有效了解国际化教育形式的发展方向,才能让教师做好国际学术讨论前的准备任务。完善信息化平台共享信息的机制,与各高校交流意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出国讨论与学习,实现出国与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三、结语

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国际化的资源才是市场重点。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发展,高校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术讨论会的机会日益增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新的国际知识。因公出国(境)的管理是高校国际化道路发展的重要阶段。新时期下,高校因公出国(境)是学术无界限、知识世界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一项大工程,发展难度较大,需要在主观调控与客观因素双方面进行分析。做好相应人员的证件审批、经费报销、事宜完成情况等工作,保证出访人员的人身安全,满足因公出国的教师、学生的客观需求。从而使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1]杨雨晴.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管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25~26.

[2]张冬艳.浅析新时期高校因公出国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16(6):159~160.

[3]王志勇.信息公开条件下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研究[J].财经学(学术版),2016(9):63~64.

(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祁阳(1984-),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研究生,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

猜你喜欢
因公公务护照
《因公檄按游黄山》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新时期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护照力
公务接待出新规,彰显制度力量
对部分优待对象提高抚恤金及生活补助费标准的规定
2006年部分优抚对象补助提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