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研究
——基于132份问卷调研数据

2017-11-25 07:54周桢
吉林农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小额借贷信贷

周桢

(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53)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研究
——基于132份问卷调研数据

周桢

(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53)

本文利用2017年江阴市青阳镇的165位农户调查数据,调研分析了青阳镇农户小额信贷行为的现状。结果发现,农户对于小额信贷需求较高,农业生产和子女教育资金是农民产生小额信贷行为的主要原因,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农村金融

1 研究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现阶段,我国农户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信贷问题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农村小额信贷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正规金融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农村小额信贷能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措施,我国的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因其发展的时间太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功能、结构和制度等各方面。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是研究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核心,针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研究对我国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发展农村金融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农户小额信贷需求,通过对江苏省江阴市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调研,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基本情况。

2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选取的调研地点为江苏省江阴市。之所以选择了江阴市为调查对象,是因为江阴市的综合竞争力列居中国百强县(市)第一位,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研究该地区的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情况具有代表性。通过调研,有74.24%的农户都有借贷需求,其中大部分为小额信贷需求。笔者于2017年1月初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李家村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并于2~3月在青阳镇境内的李家村、朱家庄、庙头村、陶家村以及张家坝五个村子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各村里,选择简单抽样法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165户,最后形成有效问卷132份,问卷有效率为80%。

本次调研的132个有效样本数中,有78.03%的男性参与了本次调研,占调研对象的绝大部分;受访农户的年龄大部分在41~60岁之间(67.42%),其他年龄段的农户较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上,初中占49.24%,高中及以上占34.09%;家庭总人口数多为4~5人,占调研总样本量的62.03%。

3 需求情况

3.1 借贷需求

在受访农户中,有74.24%的农户都有借贷需求,其中大部分为小额信贷需求,占67.42%,借款渠道多数会选择政府金融机构(58.43%)。除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外,大部分农户都有过借贷的历史。农户借贷的对象中以银行、农信社等政府金融机构占多数(44.64%),民间信贷机构占23.21%,亲友间借贷占32.14%。借贷的额度大部分为3万元以下,3~5万元的占9.82%,5万元以上的占5.36%,以小额信贷为主,如表1所示。

3.2 借贷用途

表1农户信贷需求情况

通过调研,在农户非农化水平逐步加深和生活消费理念逐步更新的条件下,农户借贷的频率和额度都在明显增加。

农户借贷用途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医疗、非农业生产、建房、婚丧嫁娶、生活困难等方面,其中农业生产和子女上学是借贷的主要原因。可见,农户大部分借贷资金用于维持和扩大再生产,此外,普通农户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观念是较强的,对教育资金的需求也较高(见图1)。

图1农户借款用途比较

3.3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外在环境特征

农户个人特征中,有小额信贷需求的人群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而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当问及60岁以上的农民是否会进行小额信贷时,大多数人表示不需要,这类人属于传统型小规模生产的农民,不敢尝试小额借贷,认为小额借贷风险大;81.3%的男性表示有小额信贷需求,而仅45.5%的女性有小额信贷需求,因为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偏好风险,对生产和投资的意愿较高,贷款的需求也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越倾向于大规模生产经营,而大规模生产的保证是资金,所以对贷款的需求意愿较高。

农户家庭特征中,农户的家庭人口数能反映农户日常开支大小,被调研对象中,家庭人口数为6人以上的,100%都会选择小额信贷,可以看出,农户的家庭人口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小额信贷意愿;耕地面积是反映农户生产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被调研对象中,耕地面积为5亩及以上的农户,87.8%会有小额信贷的需求;农户农业收入所占比例和家庭总收入是反映农户生活状况的指标,有96个样本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是农业收入,这部分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需求很强烈,有77.2%存在小额信贷需求;被调研农户中,家庭储蓄存款量为20万元及以上的农户共有8户,他们都没有小额信贷的需求,说明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也会受到家庭存款量的影响,家庭存款量多的农户,资金较充足,应对各种风险及特殊情况的能力较高。

外在环境特征方面,73.2%被调研对象认为从政府金融机构获取小额信贷较难,一般农民很难从政府金融机构获取小额信贷;而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手续更为简单,但利息更高,农户为了生产生活需求必须进行贷款时,可能会选择民间借贷机构,所以如果所在地有非政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意愿越高。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民对于信贷的需求较高,因为缺乏对非政府机构的信任,农民借款时的途径多为政府金融机构。绝大部分农民都有过借贷经历,由于小额信贷的风险相对较低,所以借贷多以小额信贷为主。

农业生产和子女教育资金是农民产生小额信贷行为的主要原因。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民必须通过资金借贷用于维持和扩大再生产,此外,一般农户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观念较强,对教育资金的需求也较高。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政府金融机构获取小额信贷难以性、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耕地面积、收入来源、储蓄存款量、政府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难易程度、贷款利率、民间小额信贷发展情况、小额信贷作用的认知等多种因素影响。

4.2 对策建议

4.2.1 拓宽小额信贷投放渠道现阶段,小额贷款的投放主体是当地农信社,由于缺乏竞争力,农信社缺乏小额贷款发放的动力,致使大部分农户无法从正规政府机构获得小额贷款。因此,建议政府通过金融创新,将小额贷款发放主体扩大到其他金融机构,最终将小额贷款发放方式由政府扶持模式转为商业化模式。

4.2.2 加强农户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收入 农户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低等因素是影响农户获得小额贷款的根源,因此,政府应该从提高农户职业技术,加强农户培训入手。当地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培训教育,组织农协、科协等政府部门联合当地农业类院校等机构主体,不定期去农村进行实用技术展示培训,将最新技术及时展示给当地农民,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农作物栽培技术等方面,加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4.2.3 实施小额贷款利率差别化制度,完善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农村信贷市场,在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尽快完善小额信贷模式。主要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小额信贷利率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模切结合,各信贷主体可以在人民银行指定的小额信贷标准下进行合理地调整,确定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农户利益的小额信贷利率;二是针对不同生产类型的农户实施不同的贷款利率政策,实行合理的差别贷款利率,从需求角度考虑小额信贷的现状,从而全面拓展小额信贷的覆盖面;三是在核实贷款农户真实的贷款用途基础上,准确、客观地建立农户小额信贷还款记录,对于有良好还款记录的农户,可以适当地延长其贷款的期限。针对因使用贷款不当而造成的不良贷款所在农户,建立黑名单机制,不准其再次进入信贷市场。

5 研究展望

农村小额信贷是缓解农村贫困现状的有效措施,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小额信贷供给与需求呈现不均衡状态。另外,农户是否有小额信贷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意愿的作用有正有负,如何通过将其量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分析——以江苏省为例”(2017SJB0895);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激励性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基于生产经营主体激励视角”(5026400017)

F832.4

A

10.14025/j.cnki.jlny.2017.23.018

周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小额借贷信贷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