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方式研究

2017-11-26 01:21国网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金琦敏蔡惠
办公室业务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三公公务预算编制

文/国网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 金琦敏 蔡惠

国有企业“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方式研究

文/国网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 金琦敏 蔡惠

“三公”经费包括公务车辆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公款出境费用。“三公”经费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务业务的效率与质量。然而“三公”经费的控制存在一定问题,造成“三公”经费过高、透明度不佳等,进而诱发多起违规事件。故此,需结合国有企业“三公”经费的基本情况,研究“三公”经费的具体控制与监督方式,旨在提升“三公”经费的透明度,控制支出水平等,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公”经费;控制;监管方式;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企业单位,关系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国有企业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日常公务处理中“三公”经费是不可缺少的。“三公”经费可确保国有企业的相关业务正常展开。但是,“三公”经费也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内部管理问题、专项经费不清晰、透明度不高,严重影响招待、会议等,甚至可造成违规事件发生,亟须改进与完善。基于此,本文对“三公”经费展开研究,分析其具体的控制与监管方式,内容如下。

一、“三公”经费简述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车辆的购置和运行费用、部门人员因出境所产生的费用和公务招待费用三部分。“三公”经费用是保障部门工作效率、履行职责的关键,其具体的“三公”经费的作用为:

(一)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国有企业作为服务于民众与民生的关键,所有工作活动均建立在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三公”经费则是保障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可为国有企业人员在工作期间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确保其出行便利,提高出行效率。同时,在进行行业交流与学习时,则需展开公务接待,对改善国有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三公”经费为国有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明显提升国有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受市场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这也就使得国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借助“三公”经费可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工作效率,如公务车辆可为工作提供便利,并节约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促进工作人员的任务效率得到有效改善。

二、“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问题研究

尽管国家对“三公”经费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效果,但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仍旧存在“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力度问题,造成“三公”经费较高,甚至出现违规事件的发生,故此,结合“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为具体的控制与监管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一)“三公”经费管控制度问题。由于国内对“三公”经费的相关制度仍旧不够健全,缺乏统一的制度与规范,造成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标准,国有企业同样面临如此问题,不同区域内的“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就加大了“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督的难度。同时,“三公”经费的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督,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影响一些工作的开展,进而导致部分部门对“三公”经费的控制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完善制度保障,则造成支出较为随意。

(二)“三公”经费会计科目、会计核算问题。财务部门对“三公”经费实施的会计核算属于事后监督,但同时,具体的会计科目与会计核算,同样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三公”经费的管理与监督水平。缺乏详细的计算科目,必然会造成“三公”经费的随意记录、入账,且缺乏专门的总账与分账,进而造成部门“三公”经费记录模糊,影响后续统计与控制。而且,受到核算科目不清晰的影响,可造成“三公”经费中隐藏一些其他费用,造成核算困难与混乱,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支出。

(三)控制监督的有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控制“三公”经费的基本目的是降低“三公”经费,规避“三公”经费严重超出,而监管则是对具体的“三公”经费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减少“三公”经费使用混乱和违规。但是,国有企业在对于“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督的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长期控制监管机制。由于这一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致使国有企业内部分人员,存在对经费开支的错误认识,人为公务任务多花经费是理所当然,严重影响国有企业“三公”经费的支出水平。此外,国有企业还面临大量的审计、检查等工作,这些任务的影响,就造成“三公”经费的控制较为困难。

(四)需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是关系到“三公”经费控制的关键,规范预算编制,可确定某一段时间内的“三公”经费情况,并根据这一预算编制进行控制,尽可能的规避“三公”经费超出预算的目的。但是,如果预算编制缺乏严肃性、科学性,重视程度不足等,均会造成预算编制的作用不明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国有企业“三公”经费支出,制约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三、“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方式

鉴于上述分析的“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的问题,对其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控制与监管方式,内容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制度。借助建立“三公”经费的控制制度,完成对“三公”经费的规范与控制,国有企业可在既往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构建符合自身制度。如: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审批制度,由一些具有一定权力的领导成立审批组,规避权利压力,进而保障“三公”经费审批的公正性。又如:构建完善的“三公”经费责任制度,并根据具体公务内容,制定具体的定额,经费超出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相挂钩,尽可能减少超额支出的情况。再构建严格的“三公”经费审核与核算制定,定期展开“三公”经费审核,结合预算情况,及时研究造成超预算的因素,并展开治理。

(二)清晰“三公”经费核算科目。在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三公”经费核算工作,可根据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成立专门用于核算“三公”经费的小组,通过详细研究“三公”经费的具体支出,为其核算确定核算科目,并通过完善,不断增加核算的全面性。且通过构建完善的“三公”经费系统,结合经费审批,综合提升其核算监督力度。

(三)制定长期有效的“三公”经费控制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强化“三公”经费的监管,可构建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结合定额的基础上,增强对“三公”经费的监控,如以公务车辆为例,选择G P S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定位,进而规避“公车私用”的情况,减少公务车辆运行费用。在发现“三公”经费滥用的情况时,则给予滥用者、审批者处理与责任追究,进而减少“三公”经费滥用的情况。

(四)实施有效预算编制。具体的“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可根据具体“三公”经费基本使用情况,展开一年内“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再结合预算编制,展开对“三公”经费精细化控制,从各个方面入手,完成对“三公”经费的监管,分析超预算的基本原因,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此外,预算编制还可为审计提供有效的标准与资料。

四、结束语

研究分析“三公”经费的基本作用,再结合国有企业情况,对“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清晰核算科目、实施预算编制、构建有效监督机制和完善制度,进而综合改善国有企业“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水平,规避问题,降低支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1]田冠军."三公"经费的控制与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3(4):74-78.

[2]张福新.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经费"监督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3(07):40-44.

[3]耿成兴."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3,175(16):3-5.

[4]张裕仁."三公"经费的控制与审计探讨[J].中国经贸,2015(4):213-213.

[5]叶发旺.三公经费控制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104-105.

猜你喜欢
三公公务预算编制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新时期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公务接待出新规,彰显制度力量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