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2017-11-26 15:52王思萍席敦芹杜守良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王思萍+席敦芹+杜守良

摘 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学生就业创业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晰抓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增加职业素养教育含量,抓好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用好工学交替手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学生教育

高职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在人才市场曾一度显示出就业优势。但是当前人才市场和企业预期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日益凸显。如何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摆在高职教育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职教育要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不仅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构成及价值分析

1.1职业素养构成要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是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就业导向下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要以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搞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专业认同教育、分析研究能力教育、市场预测研判能力教育、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及社会交往交际和学生发展教育等,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园艺技术专业为例,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素养一般由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三部分构成。基本素养主要是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专业素养主要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服务能力、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园艺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能力、园艺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能力;职业素养的构成一般为以下七个方面:热爱农业、关注“三农”、乐于服务和奉献的园艺职业理想;勤于动脑、善于分析、具有较好园艺技术研究能力的专业内涵;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善于把握园艺产品市场规律、捕捉市场需求动向的前沿思维;从事园艺植物无公害生产、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职业责任;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鲜明的专业认同、强烈的适口就业和创业意向。

1.2主要特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的培育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明确特征,准确定位,才能行之有效。

1.2.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要突出“职业”的特点。如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培养实践过程中,应以园艺技术专业特点、园艺行业发展趋势、园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为基础,重點培养与园艺“职业”相关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以满足园艺市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需求,这是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最基本的内容。

1.2.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企业”特色。市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及时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模式,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市场理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这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2.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创新”特色。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第一大理念,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经验。

1.3价值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意识。如就业导向下加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能够为园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提供综合性高素质人才;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④对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和土壤污染问题是重要的贡献和保障;⑤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价值,也对未来职业教育的转型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缺陷及影响因素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不仅局限于职业技能,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上。从对省内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学生发展状况研究显示,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缺失现象明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模糊。虽然多数学生认同职业素养在个人就业创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在高职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往往重视不够,无从下手,从思想上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放到专业知识学习之后;二是有的学生意识不到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自我定位不准,职业定位不明晰,只强调实践技能,而忽略敬业精神、职业责任、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造成自身越来越浮躁;三是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意识不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谋划出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但部分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简单化、理想化,没有认真思考,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积淀流于形式。

造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当前职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endprint

2.1重显性素质培训,轻隐性素养培育。

随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有的高职院校只重视与学校当前生存和发展更密切的招生人数、办学规模、精品课程、新学专业、操作技能等“显性素质”的培养,而对体现学生综合素质“隐性素养”的职业素养培育重视不够、设计不周、投入不足。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中,某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往往采取“灌输式”、“模块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忽视当前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2.2重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轻贴紧市场需求。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理论性强,缺乏社会调查,特别是市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因而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讲解轻市场研究、重技能轻人文等问题,忽视市场需求才是就业指导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有的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中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创业的社会需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提升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2.3重外部引导促动,轻学生自我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仅仅依靠学校的理论灌输和外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某些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虽然设置了专门机构,举办了一些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但往往因为活动的参与面窄、质量不高、活动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淡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现象,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追求大企业、高工资、舒适岗位,短视主义严重,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为改变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搞好自我教育、自我认知、自我提高。把理论灌输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典型导向、考核评先导向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甘愿学习提高,从而调动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2.4重一般强调部署,轻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某些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干校等整合转型而成的,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没有彻底根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职业素养的培育用力不够,仅限于工作上的强调和部署,缺乏有效规范和标准引导。如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内容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使专业和职业没有很好的融合,导致这种就业教育过于笼统、简单和空泛。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而是要靠各高职院校的自我摸索,因此呈现出评价标准的随意性、多样性,这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素养为本,最终让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转变为“职业人”。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摇篮,应注重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全过程,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综合培养方案,探索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其可行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3.1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要加强学生对提高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制定和践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学生根据个性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高职院校要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制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指导学生以本专业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掌握就业创业和个人发展能力。通过学习让每个学生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尽量多地学些什么?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现在应该怎么做?着重解决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结合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2不断增加职业素养成分含量。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摇篮,应立足专业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全过程,制定科学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如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来说,应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园艺行业需求,通过对园艺相关企业岗位需求、园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模式,进一步梳理完善课程框架,不断加大职业素养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比重,把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强化职业素养培育,突出园艺专業的职业性、针对性和技术性,在保证专业课程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调整职业素养培育形式,既保证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又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3加强先进企业文化熏染。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源于人们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到教学课程当中,让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引导企业按照自己的人才需求标准选拔人才,定向培养。可探索实施让企业在学校投入资金和设备,模拟职业教育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能够近距离感受职场环境,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和精神,严格遵守企业规范,知识技能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激发创新和竞争意识,使企业需要的敬业、责任、合作、奉献、服从等职业素养在这种环境中自觉养成。

3.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

高职园艺院校和专业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内外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深层次校企合作作为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一体,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提高学生对园艺产业和园艺技术的认同感。科学设计学生课外活动和素质拓展的系列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方式,积极构建职业素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学校——企业教育培育联动机制,实现“职场化”教育教学的充分融合,为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

[2]罗忠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4]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N].中国教育报,2010-04-21.

[5]张武.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4(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潍坊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