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2017-11-26 19:39邱燕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道德教育

邱燕

摘 要: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非理性消费已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众多学者的研讨。围绕一些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某些道德问题,学校和社会展开了广泛探究,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和谐校园 道德教育 消费教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校园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源[1]。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非理性消费的含义

非理性消费是相对于理性消费的一种说法。从经济学角度看,理性消费通常指“消费者严格遵守边际效用理论,能够通过仔细分配自己的资源达到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满足最大化的消费行为”[2]。但是在现实消费活动中,由于受到所处环境、习惯、情绪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消费者选择消费品时考虑的焦点不再是消费品的实用坚固、持久价廉,更多地关注消费品的符号价值、交往价值。因此把非理性消费定义为:“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3]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他们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问题日益凸显。

1.从众性。

从众性购买行为是指由于受他人或周围情景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购买行为[4]。当一个人属于某一个群体时,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和认知判断都会影响他的行为反应。大学生是群居性群体,很容易受到同寝室、同班同学的影响而购买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或许开始还很有理性,但是有时候禁不住同学的鼓动而放弃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行为。

2.炫耀性。

炫耀性消费是指消费的目的不是对商品的使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必要需求,只是想借用商品的“符号性”进行炫耀。他们的炫耀只是顯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只是让别人羡慕与恭维自己,在他们看来这样会吸引别人的关注和评论。

3.攀比性。

攀比消费实际上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而进行的不必要消费。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家庭经济水平的主要标志。他们在校园中使用高档手机和名牌电脑,表面上是为了学习、增长知识,不能落在别人的后面,实际上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他们眼里“别人有的他一定要有,而且要比别人的好”。

三、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

“和谐”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合理关系的规定和要求。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一是自身和谐,“身”指身体,“心”指心理,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叫自身和谐。二是人际关系和谐,主要指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三是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就是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个人既能融入社会群体,又能在社会群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四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就是人与大自然之间友好共生。“和谐”体现在高校校园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体自身和谐,拥有健康的身心。二是学生之间关系和谐,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学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拥有美丽的校园。接下来就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实施对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意义。

1.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和谐。

首先,大学生尚未自食其力,没有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费主要靠家庭的有限给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为了在过生日时请同学去一家“高档”的饭店吃饭或者买一件“品牌”的衣服、化妆品等“省吃俭用”很长一段时间。有报道指出,某高校一个寝室的所有女生都拥有成套的“品牌”化妆品,而这个寝室的女生并不是家庭条件都很优越。家境好的学生这样做无可厚非,就连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女生,舍不得吃也舍得在这上面“投资”,吃可以省,但脸上“投资”不能舍不得。压缩自己用在“吃”上面的生活费,用于“面子”消费,长期下去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其次,非理性消费注重的是商品的符号特征,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的目的并不是真的需要消费它,很多时候为了攀比、为了面子,以一种“别人有我也要有的”不健康心态在消费。这种消费心态容易使大学生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潭,迷失自我,丧失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非理性消费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2.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大学里学生群体构成多样化、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学生群体出现。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吃穿讲究;而有的学生上学的学费可能都是七凑八凑来的或者助学贷款。本来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吃穿讲究些,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大学阶段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虚荣心”往往较强,他们很容易受到身边其他人的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高消费,势必会刺激到那些贫困大学生,容易引发贫困学生的焦虑、自卑心理,可能导致他们封闭自己,不与其他同学交往,从而限制他们的交际范围和发展空间。再者,由于消费方式的不同,同学之间容易发生摩擦和冲突。因此,从构建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看,减少校园矛盾,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

3.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与校园环境的和谐。

和谐校园构建最基本的要求是优美的校园环境,而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取得离不开每位学生的维护。如何让学生真正爱护维护校园环境,关键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大自然,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对自然界是依赖的,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另一方面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并非是被动的存在,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改造这个世界。但人类却不能因此为所欲为,贪婪地攫取甚至肆意地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的任何消费行为都有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为消费行为本身是从两个方面对自然生态造成影响的:既向自然索取,又向自然排放。如日趋复杂和奢侈的商品包装,粗制滥造的用过即扔的假冒伪劣商品,无疑增加了废物垃圾、消耗掉了更多的资源[5]。从消费道德教育入手,分析消费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摈除那些对资源造成危害的高耗能的高消费,减少对资源的低效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才有利于建成优美的校园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