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山地救援救护课程的分析研究①

2017-11-27 12:43宋越梁秋果国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山地户外运动高山

宋越梁秋果国伟*

(1.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2.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贵州贵安 550025)

高校开展山地救援救护课程的分析研究①

宋越1梁秋果2国伟1*

(1.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2.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贵州贵安 550025)

由于高山探险具有诸多风险隐患,一旦应急救援方案失效,则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害性。据此,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高山探险应急救援体系相关知识内容,为其参与登山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据此,该文分析了高山探险应急救援救护课程相关问题。

高山探险 应急救援 体系 教学

当代登山运动历经二百年发展历程,每年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参与此项运动,为人类挑战生态极限创造了新平台。随着登山运动普及发展,人们对登山运动期间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以及应急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普遍关注。

1 高山救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几乎没有高山救援的组织、技术和装备,这是一个悲哀的现实。发达国家对高山救援工程十分重视,长期关注高山救援体制改革,从人员、设备、技术、组织等方面进行调整,为广大登山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救援救护平台,促进国家登山体育运动事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山地户外运动才刚刚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都忙着了解什么叫登山和户外运动,还无暇顾及其背后的危险以及化解危险的办法;二是对“高山救援”理解的误区,包括一些专业登山家在内的人都认为,高山救援只不过是登山运动的一个分支。这些原因都限制了高山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说明了我国在专业人才培训方面的不足。

2 应急救援体系要点及教学

2.1 搜索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情境,结合一些常见的行为习惯,逐渐把探险知识传授给学生,奠定了其参与探险知识学习的基础,这些都是探险生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现代应急救援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应急救援教学要时刻关注生活动态,按照书本教材规定内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正确地确定伤员位置,是救援的前提。

2.2 救援

安全思想要求学生做好实践准备,把校园作为一个小型社会,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探险知识融合到生活节奏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认知,体会探险知识带来的乐趣。应急救援教学要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环境,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探险学习方法,包括野外紧急外伤处置、伤员的运送。伤员的运送,是非常讲究科学的,首先要判断伤员的伤位和伤势,再确定伤员的运送方式。我们看到的演习,一般都是在伤员不能动弹的状态下,把伤员从悬崖、谷底等复杂的地形中救出来,这就需要专业的救助手段和技术。

2.3 救援器械

应急救援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知识累积或传递,而是要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活动,才能更好地体验生活乐趣。例如,面对一些典型的应急救援方案,教师结合“高山探险及应急救援”标准化建设要求,引导学生从应急救援改革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整合起来,进一步熟悉探险知识内涵,提高探险知识的学习水平。对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考虑救援器械分配与使用,专业的救援器械是救援的物质基础。在国外,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有专门的厂商研究、制造和销售救援工具,救援工具也因此而日新月异地发展。

2.4 机制和体系

安全思想对应急救援具有诸多影响作用,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展开探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内涵。深入学习安全第一、健康运动、理论结合实践等内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实时调整应急救援课程方案,从多个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科学的学习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探险教学目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对相关体制和制度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登山运动方案,这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学习的地方。

3 高校山地救援救护课程改革对策

3.1 高山救援演习和竞赛,宣传和普及常识

例如,高校聘请专业登山运动员作为讲师,定期向大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技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登山运动理念,掌握符合时代登山需求的技能与技术。当前,高校登山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对救援工作中所需机械设备、操作技能、技术方案等,均没有完全的概念意识,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思维意识,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断参加各类救援演习、竞赛等工作,宣传其参与救援救护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山地救援救护宣传,对户外运动安全进行综合指导,普及高山救援知识要点。

3.2 按照区域救援的思想,建立区域救援体系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对山地救援工作进行综合指导,从而树立良好的教学目标,按照区域分布特点展开相关的教学工作。在构建山地救援体系过程中,尽量结合本地区山地运动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常去的高山运动区域,使大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山地救援工作要点。例如,在登山及其他户外运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例如四姑娘山区、玉珠峰山区、北京周边山区等地方,利用地方登山组织及其他职能部门,建立区域“互救机制”。这些地区山地运动比较普及,对登山者个人要求也不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地域特色的山地救援平台。

3.3 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以基金会为基础的全国救援组织

高校要关注高山运动项目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登山操作要求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多个方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援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全国性的官方的救援组织是必要的,它可以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各区域的救援力量,以实施大规模、高难度、高要求的高山救援,并且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各区域组织的沟通和交流,把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国内。

3.4 重视救援设备研制和救援技术培训

不同类型的山地运动,对救援救护工作要求也不一样,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从多个角度开展救援课程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援工作目标。为了改变传统高山救援模式,我国对救援救护工作更加关注,采取了一些发展措施进行调整,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因此,通过培训、办学等方式,普及和提高高山救援的技术和知识;通过联合研制、共同开发等手段,为本国山地救援体系改革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4 结语

由于高山探险应急救援建设事业面临种种困境,实际教学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入先进思想指导教育事业发展。因此,针对应急救援教学工作,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安全思想为指导开展相关活动。同时,高科技也是对高山探险应急救援建设不可缺少的,需要从多个方面编制救援改造方案。

[1]程蕉.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法学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6-20.

[2]陶宇平.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问题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4-8.

[3]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5-8.

[4]薛澜,王郅强,彭宗超,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9):101-105.

[5]王龙飞,姚远.美国户外探险旅游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1(6):36-40.

G807

A

2095-2813(2017)08(a)-012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128

宋越(1992—),男,汉,湖北襄阳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户外救援救护。

国伟(1963—),男,满族,黑龙江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E-mail:1752280122@qq.com。

猜你喜欢
山地户外运动高山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冬季户外运动
高山上的贝壳
户外俱乐部提升户外运动者环保素质研究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无忧踏青清单
《飞过高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