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①

2017-11-27 16:37刘佳霞陈赞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刘佳霞陈赞杰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2.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5401)

浅谈在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①

刘佳霞1陈赞杰2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2.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5401)

张之洞曾劝学:“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理在学。”大学生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主体,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更要做好体育锻炼而不是把闲暇时间都浪费在手机、电脑游戏上。唯有一个身心健康的自我,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

大学生 体育运动 终身习惯 引导

少年强则国强,既是强调知识与科技方面,也是强调国民体魄的强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宣传作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养生与健身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大学生的运动意识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虽然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频数与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校大学生因为动机、性格、运动损伤、就业压力、学习任务重、性别与身体差异等原因,在体育运动方面普遍缺乏终身锻炼的意识。表现为运动项目繁杂、不固定,锻炼时间与次数较少,无法在体育运动时持之以恒,无法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缺乏终身锻炼的正确意识。因此,针对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研究的意义,一是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在校大学生乐于并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锻炼出健康的体格,培养大学生终生运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三是在各种体育运动中,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 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

1.1 选择不当,部分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运动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大学体育选修课中有许多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健美操、足球、乒乓球、跆拳道、健身气功、体育舞蹈等。而学校也有一些与运动相关的社团,比如轮滑社、骑行社等。另外学校还存在一些自发的体育运动爱好组织,比如游泳、街舞、广场舞等。在校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运动种类时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漫无目的的选择多种体育运动项目,最后仍然没能在繁杂的体育项目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1.2 方法不当致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因为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运动损伤较为常见,有时要求技术难度高、强度大、对抗性强。因此运动损伤发生率会更高,不同的项目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各有不同,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将造成残疾甚至死亡。以某高校2003—2004年运动伤害事故为例,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全年共发生运动损伤2381例,总发生率为25.53%;其中男生为2140例,占34.8%;女生为320例,占21.7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1]。原因在于男生参加激烈对抗性项目较女生多,激烈程度也较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纪律的情况也不如女生。男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长特别是课外活动多于女生而课外伤害远多于课内。

1.3 男女生体育运动参与度不同

某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非常喜欢”和“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分别为26.3%、41.8%,持一般态度的占20.6%,但仍不能忽视的是还有11.3%的大学生“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体育运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明显比女生好,男生“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占79.2%,女生“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占53.1%[2]。所以,平时要更加注意提高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女生投入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1.4 周运动时间不固定,没有持久运动的习惯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不高,每天只有少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天天都锻炼的学生只占总体比例的10.8%,每周锻炼3~6次的大学生占总体比例的29.4%,其中男生占36.8%,女生占19.6%,说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还没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特别是女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相对淡泊。这种情况与中央[2007]7号文件中所倡导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3]。大部分在校大学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一般是单独进行体育运动,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与专门营利性质的健身场所的大学生占少数。

2 影响大学生体育运动持之以恒的原因

2.1 在选择体育项目上没有正确地引导

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时间较长,因为大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和义务教育阶段迥然不同,更加偏向于自学,因此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许多在校大学生无法合理计划突然出现的大量自由时间,在校男大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女大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电视剧和网络购物上面。学校虽然开设了大量的体育选修课,但是在在校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并没有进行指导与帮助。大部分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课。这样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有很大的随机性,可能由于不了解与好奇而选报了不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也存在由于报名时间存在差异性,没能选修上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许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上表现得没有恒常性,因此,在大学生选择课内与课外体育运动时应该得到来自于家人、学校老师等的合理建议与指导。

2.2 在运动时缺乏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

首先,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来获取体育知识,但现在的许多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贴吧等所推广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许多信息不仅没有真实可靠性,也经常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样碎片化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足以充当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的指导[4]。再者,大学体育课程也会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但选修不同的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一样的,存在没有针对化的现象。而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而选择的课外运动虽然积极性高涨,但没有体育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导致运动损伤,而许多伤害是永久性的。

2.3 受个性、体型、性别的影响

首先,随着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兴起,体育宣传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在校男大学生对体育明星有狂热的崇拜,因此对于体育运动也爱屋及乌。崇拜体育明星而去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加在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但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比如,许多大学生所崇拜的体育明星所从事的体育事业因各种原因并不适合部分学生参加。再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营养供应充足,出现了许多体型肥胖的学生,者一类的学生虽然更加需要依靠体育锻炼来改善体型与健康状况,但是这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因为心理与生理年龄都较成熟,自尊心强,不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部分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也会因为体型太胖、运动负担相对较重而半途而废[5]。最后,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不同,男生相比较而言女生更喜欢具有挑战性、对抗较激烈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骑行等。而女生的选择则更偏向于身体接触较少的塑造形体类项目,比如健美操、减肥操、瑜伽等。由于男生和女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呈现出的差异性,因此在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中应充分考虑到男生和女生的心理与生理差异等特征,更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培养。

2.4 没有意识到持之以恒运动的重要性

许多在校大学生参加运动无法持之以恒与其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动机是分不开的。在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点,强健身体、美体塑型,宣泄情绪、社交需求。例如,体型肥胖的同学为了瘦身美体而进行体育运动,一旦体型达到理想要求的标准后,就放弃运动或者很少运动。为了社交需求而进行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在社交不必要时也不会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为了宣泄情绪而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本身带有目的性,因此也无法进行持续的体育锻炼。而且,由于大学生群体面临学习与就业的压力,容易因此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问题。导致大学生体育运动不能持之以恒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是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树立正确的运动观,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终身运动的习惯。

3 增强大学生体育运动持之以恒的对策

3.1 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当的运动观

3.1.1 家庭持之以恒运动氛围的营造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现在人们的家庭教育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唯分论”家长从小给孩子的教育是学习才是头等大事,忽视体育运动,导致大学生即使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也不能持之以恒。家庭教育中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才是成功的基础”,树立运动意识,鼓励孩子从小热爱运动、坚持运动。

3.1.2 鼓励学生非“功利性”运动

当代大学生在运动方面不能持之以恒,一部分要归责于我国的教育机制,即大学生必须要完成学习规定的体育学分,否则是无法正常毕业的,体育考试有规定运动的种类,因此出现大多数学生只选择考试的运动科目来锻炼并在考试之后就放弃掉。所以,要想大学生持之以恒地运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而非“功利性”的运动目的。

3.1.3 大学生自身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大学生要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才能有动力做到持之以恒地锻炼。根据科学分析,科研人员通过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研究,结合平时的细致观察发现,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性方面的特点和心理是不同的。有学者在3所不同学校运用问卷调查显示,在这些学校中72.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条件一般,8.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条件高,与之相反,有18.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条件比较差,身体条件的强弱程度是先天身体素质以及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频繁使用网络,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这是众多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在课余时间很少运动,整天待在宿舍成为媒体口中的“宅男、宅女”。而笔者同时发现身体条件与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学生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激发自己的运动潜力,同时反过来增强持久运动的意念。

在教学中,教学手段要科学合理、新颖多样,对于那些难度大、技术复杂的教材内容采取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难最终掌握动作要领。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由于运动项目的吸引作用和意义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好的情感大家要保持、培养。而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则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同时比赛法、游戏法等对抗性较强的练习方法能让学生乏味疲倦的情绪消失。最后加强学习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3.2 学校、社会完善运动设施

3.2.1 学校运动设施的齐全

充分完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建设,马克思哲学说“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大学生运动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更别提持之以恒地运动了,场馆建设需要学校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使领导者以战略的眼光看体育,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唯一覆盖全体师生的公共设施,场馆建设的好坏不仅仅对体育有影响,也是学校形象对外宣传的窗口,特别是在精英教育已过渡到大众教育的今天,形象和宣传对学校的招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自身的需要。

3.2.2 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

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完善社区、住宅周边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除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长期运动的意识。

3.3 树立持之以恒运动的意识

3.3.1 持之以恒运动意识的宣传

持之以恒运动意识的树立,体育宣扬起着很大作用。高校的体育宣传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张贴校内海报等的形式进行体育宣传,同时通过学校运动社团定期举行体育赛事,同学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宣扬体育精神、强化运动意识的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高校之间的体育活动,加深学校与学校之间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拓宽空间。提高高校对体育宣传、体育教育水平的改善和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及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3.3.2 心理上的持之以恒运动意识和身体上的持之以恒运动行动

当所有外部环境具备,自身的意愿就起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大家要清楚地了解持之以恒的运动生活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好处,是大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是大学生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的基础,是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开始,促进大学生文化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会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心理上树立持之以恒的运动意识之外,就要身体力行行动起来,走向操场、体育场等运动起来。

4 结语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同时体育运动还具有娱乐性,它能够缓解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放松精神,促进身心健康。与此同时,体育还能够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要环节,而往往因缺乏勇气或是技巧与人沟通形成障碍,而体育能够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们感情的沟通,对适应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总而言之,引导大学生认识了体育根本价值的所在,肯定体育运动能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来填充自己的体育需要。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和创新力的祖国新一代,做好体育运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做贡献。大学时期是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不断健全心理成长的时期。“每天运动两小时,健康活到八九十”这句话虽然通俗却道出了运动的实质——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使体育锻炼能贯穿大家整个生命阶段之中。

[1]贾杰亚.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5(6):516-518.

[2]韩凤芝,孟庆富,李咸英.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624-625.

[3]吴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宜春学院学报,2009(6):35-38.

[4]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91-93.

[5]王强.“90后”大学生体育观的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6]张轶.对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5):564-566.

[7]薛嵩剑.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58-60.

[8]宣丽.大学生身体条件现状与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关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1):72-74.

G807

A

2095-2813(2017)08(c)-009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95

刘佳霞(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体育。

陈赞杰(1992—),男,山东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