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矛盾与究因分析

2017-11-27 19:06张玲燕朱良洪马春银陆梓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供给村民

张玲燕,朱良洪,马春银,陆梓嘉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矛盾与究因分析

张玲燕,朱良洪,马春银,陆梓嘉

体育场地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充足的体育场地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体育场地同样具有这种性质。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以及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求关系,对存在的问题及矛盾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促进我国农村地区体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农村体育;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矛盾;究因

1 供求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厂家或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产品的价格和愿意出售产品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对价格的一种特别要求下,关于自己感兴趣的商品的一个需求量,需求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自愿购买以及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两种相对立的概念,供不应求是指生产厂家或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数量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量来说不足,而供过于求则是指生产厂家或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数量远远大于消费者的需求量。

在体育场地上,也同样存在着场地供不应求与场地供过于求的情况。但是由于农村体育场地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性,因此其供求关系不能直接用价格来对场地的利用率进行衡量。研究认为,农村体育场地及其配套设施的服务对象是村民,因此其对场地设施的使用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农村体育场地的供求关系及使用情况。有的农村体育场地数量少,仅有的场地很难达到当地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出现了体育场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有的农村体育场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使用需求,因此就形成了场地数量大于当地居民需求量的供过于求状况。

2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现状分析

2.1 公共体育场地供给的不公平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平是指情况相同的人或物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情况不相同的人和物应该有所区别的去对待。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保障所有人的合理权益,而这需要公平的机制去权衡每个人的应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从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角度来看,其在供给方面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公平性,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将造成很大的阻碍。这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城市与农村间的不公平供给,二是农村中不同地区间的不公平供给。下面就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方面,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公共体育场地的不公平供给。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和最不公平的地方就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着优越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良好的基础教育以及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根本就不能够享受到这种同等的待遇。此外,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方面,农村地区的条件远比不上城市地区的条件,一方面是经济条件状况的差异,城市地区经济状况要优于农村地区;另一方面,政府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在体育场地的投资力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将体育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因此导致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供给力度不足。所以,我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农村中不同地区间公共体育场地的不公平供给。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均衡的现状,因此农村不同地区在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状的实质是不公平的供给。我国有的地区农村经济较发达、发展较稳定,因此当地政府具备较强的财政投资能力,能够为当地农村地区提供较多的公共体育场地;但是对于那些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较差的农村地区而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农村中不同地区之间在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上的不公平供给,进一步激发了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需矛盾。因此,造成了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体育场地极为稀缺的状况。

2.2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供给总量的不足

我国近年来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总供给量是呈上升趋势,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供给总量还是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即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相比,相差甚远。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需要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因此,村民社会需求的满足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仍然不够,导致许多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少、质量差。这种一直将发展重心定位于城市的发展战略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尽管国家逐渐重视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建设,但是由于管理机制、制度执行、资金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发展缓慢。所以,农村地区的居民很难获得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不能起到改善村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数量明显要比城市地区少,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地政府、社会团体等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改善居住地体育锻炼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尽管国家进行了一定的财政投资,但是由于村民自身使用不当、缺乏维护等因素导致农村体育场地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而丧失基本功能,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公共体育场地的这种现状不利于保障村民的体育权益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缺乏必要的体育场地村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村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观念都得不到发展,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阻碍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2.3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结构上的失调

政府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体育场地之间,往往会陷入“统一建设”和“拍板式”的困境。即缺乏对各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而采取统一标准进行建设,或进行一定了解但仍然由少数决策者进行建设规划。这种建设思路会导致对村民的需求信息掌握不完整或不正确,造成建设的体育场地无法满足居民体育需求的现状。一些村民的运动项目喜好与现有体育场地会形成一种供求不一的现状,导致村民体育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现有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这种矛盾即为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结构上的失调。

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方面,村民急需的体育场地设施就是最紧缺的体育资源。这样就会产生了一种无效供给的状况,一些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往往在为居民提供公共体育场地以及一些公共体育产品的时候容易忽略居民的偏爱和喜好。而通过“乱收费”的方式来为村民提供一些使用效率不高、重复性的公共体育场地,这样会造成村民心中的不满,致使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他们对本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就会越来越少,村民需要的公共体育场地得不到落实。那些居民不需要的场地设施却仍然不停修建,这样就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公共体育场地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造成农村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不能够真正地达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使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偏离了居民的真正需求,结构明显失调。

2.4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供给方面的现状

农村体育场地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提供场地的投资方,这些投资方可以是国家和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公司团体和慈善机构等。因为农村的体育场地也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和社会团体等对农村体育场地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公有性。而投资方目前对农村体育场地的供给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平日正常的锻炼以及公共产品的普及,而忽视了需求方对公共产品的真正需求。在一个地区中,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以及产品的数量大多都是由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农村体育场地的规划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该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农村中会出现乒乓球台破损废弃、篮球场地变为晾晒谷物的地方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对农村体育场地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在日益增加,农村人均体育场地的使用面积也在增加,但是这些体育场地在建设一段时间以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人们的体育需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体育场地修建以后,更多村民对于体育场地是一种的不理睬的态度,以至于体育场地成了堆积农作物的地方。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村民在体育健身态度上是相对冷漠的,也很真实的反应出了这些地区体育场地的使用率很低;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其体育场地具体表现为:场地类型单一、设备简陋、场地位置较偏远、交通不便利等问题。村民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依然不多,所以在这一部分农村中更多的表现是体育场地的缺乏,没有好的、充足的场地提供给村民进行体育锻炼。就算村民有锻炼的意愿和需求,也会因为场地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因此,反应出了这一部分农村体育场地供不应求的状况。

2.5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需求方面的现状

社会上的各种群体及个人都是体育场地的需求主体,这些主体可以是学生、工人、社区居民、领导、村民等,在这些主体周围建设配套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从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来看,在农村进行体育场地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要调查清楚村民们的喜好,要了解他们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场地,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和意愿肩负起场地的维护工作。而在许多农村地区村民只是认为自己需要体育场地,而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体育场地。也有很多地区的村民对体育认知方面缺乏的同时,也没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农村地区的体育项目较少,导致了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闲置和浪费。

需求主体的需要是建设场地最主要的依据,农村中体育场地的使用主体是村民,因此村民的需要才是最主要的,但是村民对于自己的需要并不是很了解。他们总是把认为自己需要当作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心里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体育场地,怎样去使用这些体育场地,村民在需求意识上表现出很明显的模糊特征;另外,村民由于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知,导致体育场地修建以后他们知道场地的正确用途,即便是知道体育场地的用处,但是也因为余暇时间过少而很少从事体育锻炼。这样一来,体育场地就不能发挥正确的用途,而这其实也是对场地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从需求方面来看,也存在两种状况,一种是供不应求,村民对体育场地的需求过多而供给过少,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仅有的场地去锻炼身体,但是在场地数量上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由此形成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种就是供过于求,国家和政府大量的为村民建设体育场地,可是在建成以后却发现场地并没有被居民们真正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而是被闲置在一旁,这样产生的供过于求的状况使得体育场地大量被闲置和浪费。

3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供需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供给机制上存在问题

.一方面,供给主体单一。准确的来说,政府一直是农村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主体,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造成了政府对农村地区在财政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远远不及城市地区。这样就导致了政府对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也仅仅只是依靠当地的居民和一些民间组织的支持。但是由于制度上的缺失造成了一些民间组织在对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进行供给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渠道,也无法形成较稳定的规模和秩序,导致市场混乱等状况。

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学上是成正比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作用的,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产品的数量和类型也是由市场需求来抉择的。农村公共体育场地也是如此,但事实上农村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与需求双方中,供给主体占据主导地位,提供什么样的场地,提供多少场地都是由政府抉择的,居民们作为需求者在很多时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供给主体提供的产品。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更主要的就是居民自身的原因,居民一方面缺少一定的表达能力,不能准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受自身政治能力的限制,不能够表达自己意愿。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村民与官员之间沟通困难,他们意愿得不到满足等,这种供给制度必定会造成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在供求与需求上的偏差和矛盾。

3.2 村民对公共体育场地需求的表达制度上问题

村民对公共体育场地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并有效地传递到上一级,这样才能使村民的需求和最终的决策结果倾向于村民自身的意愿和他们的利益。如果在表达制度上存在不完善和缺失的问题就会使得决策的结果偏离村民的利益和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村民在利益表达制度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村民自身利益表达意愿的缺失。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对于自身利益维护的意识较差,他们在对自己自身意愿和利益表达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地区村民在公共体育场地上的缺失,需要的场地得不到满足不需要的场地却无法拒绝,根本就无法维护好自身的利益。这样一来,村民心中会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情绪,对于不能够表达的意愿只能压在心里,对于强加的东西也不能够勇敢的推开,这样,渐渐地村民自身意愿就无法得到保障和满足。

另一方面,村民缺乏表达意愿的渠道。村民自身的意愿和要求要向上级表达和反应,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报,组织能力越强,需求表达的力度就越好,效果就会很明显。相反的,需求表达的力度不够,组织没有一定的能力,效果就不会很好。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基层都实行着自治制度,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内的成员在组织内部应该可以自由的发言、积极的沟通,让每一位组织成员的需求和利益得到满足,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但是现实中,农村自治组织并没有发挥很大的自治作用,很多时候村民的意愿得到表达和满足。

3.3 村民自身因素上的问题

一方面,村民经济收入水平不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较高的经济收入可以为当地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只有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以后,才能够对当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才能够提高村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居民在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和精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这样一来,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布局就仅仅只是,根本就没有用到实处,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另一方面,村民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的不足。体育文化通过其自身的特点和形式,对人类社会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村民的体育意识对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居民有好的体育意识对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影响。当人们具有积极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态度,那么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维护上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目前由于农村地区体育文化较为薄弱,国家和政府缺少对农村地区体育文化的引导,导致了农村地区体育文化的缺失。当地村民觉得没有必要去锻炼,也没有过多的财力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一种浪费精力和财力的事情。这样一来,农村体育在发展中就受到很大的阻碍,农村体育场地在供给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当地居民在体育文化上的缺失会导致农村体育场地在供求上产生很大的矛盾。

4 小结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的供求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两个方面。这两种情况是公共体育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我国目前农村地区体育场地供求矛盾关系中表现最直接的就是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现有场地过剩和使用不当。造成供求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取决于村民自身的需求,只有对村民体育场的需求信息进行准确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够对农村体育场地的需求有更深刻和更深入的了解。对村民经济收入的高度重视,也是改善农村体育场地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未来在对农村地区体育场地布局和建设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李小艳,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理论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9-11.

[2] 汪文奇.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制度贫困与制度创新[J].体育学刊,2014(5):43-47.

[3] 朱汉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7):14-16.

[4] 梁卫军,赵真真.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特征及问题分析[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2(4):52-54.

[5] 孔庆波,崔瑞华.基于供求理论反思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32-36.

[6] 文静.关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村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探讨[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10):133-134.

[7] 高亮.连云港市东海县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J]苏州大学,2011.

[8] 晏琦.中国村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制度性约束[D].山西财经大学,2008.

Research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ause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Sports Field of Rural

Zhang Lingyan,Zhu Lianghong,Ma Chunyin,Lu Zijia

Sports venues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 Adequate sports venues resourc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for rural areas, the public sports venues also have this n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related to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s well 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healthy liv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sports venue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nalyzes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faster and better.

rural sports; public sports field;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auses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YJC890035);重庆文理学院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SKY2015105)

张玲燕(1982-),女,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庆 402160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G818

A

1005-0256(2017)01-000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04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供给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