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运动员参赛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2017-11-27 22:09甄立军
冰雪运动 2017年2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心理

甄立军

(1.牡丹江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黑龙江省运动员参赛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甄立军1,2

(1.牡丹江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运动成绩的高与低和运动员是否进行科学的训练息息相关,是训练效果在比赛场上检验的主要标志。在大型比赛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要求训练团队在赛前必须对运动员自身条件、外部条件、参赛难度等参赛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从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意识、科学训练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希望对备战2018、2022年冬奥会的黑龙江省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黑龙江省;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

Abstract:An athlete's high or low perform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cientificalness of training,and is a main sign of training effect which is tested in competition.In the big games,there will be a variety of accidents,which is also the charm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 paper thinks that it should be to ask for the training team before competition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athletes'competition risk factors such as their self conditions,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competition difficulty.It proposes the coping strategies from their participating psychology,risk consciousness and scientific training.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aches,athletes and relevant personnel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o are preparing for 2018 and 2022 Winter Olympics.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athlete;competition risk;coping strategy

1 引言

训练效果和比赛效果的不一致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正常情况下比赛水平与训练水平相比略逊色一些。对于一些训练认识不清楚的人来说,会把原因归咎于训练上。其实,无论训练做得如何好,都难以实现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完全一致。因为训练是单一的、固定的,干扰因素影响较小,而比赛是开放的、不确定性的[1-2],干扰因素和不确定因素(随机性和偶然性)有时是无法判定的。在世界性比赛和全国性比赛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国际国内顶尖优秀选手在比赛中不能发挥出本身所具有的训练水平,甚至出现重大失误。被称为射击神童的美国射击名将马修·埃蒙斯,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 m步枪三种姿势决赛比赛中,最后一枪仅仅打出4.4环,痛失金牌,再一次重蹈4年前雅典覆辙。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像马修·埃蒙斯固然有过硬的技术,对比赛的各个环节有很好的掌控,但心理素质不过关也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赛的程序化可以使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不同作用,使比赛的场面忙而不乱[3],可以为运动员发挥出应有的训练水平提供必要保障。研究参赛的程序化对运动员规避参赛风险和从容应对是一个重要课题,对冬季项目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竞技比赛是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变化的特定产物,有比赛就会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竞技比赛不可控因素是运动员在参加运动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应该说是从运动员根据赛程制定的训练计划开始,就存在着迥异的风险及参赛风险的叠加[4],不同的风险出现的几率和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参赛风险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教练员、运动员对待风险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存侥幸心理[5],必须认真树立防范意识,所谓的大医治“未病”,才能把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参赛的最大意义。

2 运动员参加国内外赛事风险的因素

2.1 运动员自身因素

2.1.1 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自我效能

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能和心理能力,是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运动员的竞赛能力主要由参赛意识、运动技能和自我效能构成。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参赛意识是对比赛目标设置的认识,是运动员必备知识。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训练循序渐进而巩固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其特征就是具有目标性。运动技能形成经过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和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6-8],通过长时间大量的重复性的运动训练可以保证运动技能的稳固发挥。良好的动作技术是竞技的基础。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动作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比赛中的自我效能的适度保持,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2.1.2 心理状况与竞技状态

越优秀的运动员,运动技能表现能力和心理预期都离不开较好的健康的精神状况。运动员在赛前就要根据自身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赛预案来对参赛风险进行预测。运动员参赛风险主要有体能、技能、技战术、伤病、吃苦耐劳等。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与运动员较快的适应比赛,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但不同的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存在着很大差异。运动员心理状态是不可控的,赛场上瞬息万变,随着竞争进入关键期,运动员的心理就会随着比赛的进展产生一定的变化。中国式关系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或比赛前,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来进行慰问,讲话等,这个举动无形中给运动员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9-11]。根据这些心理状况,在平时的训练和教学比赛中做一些适应性训练,故意制造出点麻烦,不断地给运动员设置不一样的障碍,特别是对于优秀运动员。

2.1.3 努力程度与对待比赛的态度

努力是运动员自身意志的表现,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努力是可控制的,运动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竞技水平,在心理产生一定的优势。目标是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参赛目标是维持个体活动的、并使活动朝这个目标进行的内在驱动力。目标制定关系到是否合理很重要,合理目标有益于端正体育态度,有效应对赛中风险。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比赛场这个舞台上通过竞技展现给人们自己的运动技能[12],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更加刻苦才能在赛场上表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有幸站在赛场上就要把平时训练的技战术给观众展现出来,哪怕是为了积累经验,也不可懈怠,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才有可能体验到竞技比赛的魅力。

2.2 外部条件

2.2.1 对手

对手是固定的但是不可控制的,无法通过一定手段控制对手的情况,包括对手的体能、技战术、经验等因素是不可控的,对于国际比赛只能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对手的情况或者是否有新的对手出现,国内可以通过人际关系了解对手情况。对于不确定因素,能做的只有通过努力去弥补或加强自身的体能、技能、技战术、心理、经验等。

2.2.2 比赛条件

冰雪季节,首先,比赛条件主要包括经纬度时差、场地设备、裁判员等,若受到不公正舆论的干扰,赛会组织工作混乱,也会给参赛运动员带来了多种困难,比如,住宿地点离比赛场较远,雪大路滑,赛前出发较早,怕影响比赛而减少休息时间。而且在赛会中还会经常出现交通和通讯障碍、方方面面不到位。再有裁判员的判罚不公平会经常的出现,黑龙江省运动员就几次在全国比赛上都被裁判员裁判为消极比赛而输掉比赛。其次,商业性气息太浓[13];再次,如在经常出现爆炸事件的国家承办比赛,运动员由于居住环境不安全造成运动员心理缺乏安全感。

2.3 参赛难度与社会关注度

要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提前做出应对预案,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困难,认真分析客场参赛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高运动员参加客场比赛的适应能力,以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有针对性的备战大赛。要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和严峻形势,充分把握和理解项目变化的新规律,加强科训结合,以科学引导训练并控制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做好防伤防病工作,提高运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加强五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准备世界大赛的经验:一是目标明确;二是困难准备充足;三是对手资料全;四技战术研究细[14];五是赛前训练精。

3 运动员参赛风险应对策略

3.1 运动员参赛心理应对策略

从事竞技体育活动的运动员个性心理在比赛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多血质、粘液质的运动员更适合从事竞技体育。在比赛中那些善于抓住战机的选手更富于创造性。注意力集中的队员能在训练中和竞技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不同项群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体能类项目(田径、游泳、自行车、举重等),体能起着主导作用;在技能类项目(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项目中,技能起着主导作用;而各种球类运动以及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竞技能力的结构中,则由技能和战术能力共同起着主导作用。能力不同的选手,在参与竞技比赛时的心理是各不相同的。

参赛心理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Risk avoidance)、风险降低(Risk reduc-tion)、风险自留(Risk acceptance)和风险转移(Risk transfer)[15]等。应对策略包括:第一,请心理专家针对运动员在平常的年度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单独辅导;第二,在大型赛事前教练员应压制有望夺牌的运动员的兴奋性;第三,在训练后利用现代高科技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训练;第四,根据运动员本身具有的特点制定适合其个体化心理训练计划,防止“兴奋点”出现过早;第五,有意识的进行心理训练;第六,赛前主教练应与队员多沟通、谈心,主要是不要抱怨裁判员的判罚,适当的心理暗示。以笔者多年的科研跟队经验来看,心理暗示在比赛中占有很大比例,可能会占到60%以上,特别是到决赛期间,在上场比赛时给运动员喝一支不带标签葡萄糖就能激发其最大的潜能[16-18],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消除其心理紧张并增加自信心,甚至什么也不说在其后背拍几下或者握握手,就会消除紧张的情绪。运动员上场时心态越放松,取得好成绩的几率就越大。

3.2 树立风险意识,科学风险评估

竞技体育运动以肢体活动为主要特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在比赛中展现的更明显,突出人体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爆发力等。端正参赛风险认识的态度,有利于运动员端正参赛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比赛,理性地对待比赛结果。运动员参赛风险是稳定的,应对风险首先要目标明确且可以实现的。其次,分清运动员参赛风险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关键。分清各因素可能发生的几率,然后进行“分级管理”,制定详尽、严谨的应对方案,采取的不同手段与方法,如运动员受伤的救治、自我管理问题的补救等来降低其危害性[19-20],把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降到最低。科学的风险评估就是要设法将不可预测的风险变成可预测的风险,以备不时之需。领导对大赛的重视程度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或运动队的竞赛成绩。实际上竞技比赛不是某个运动员个人的事情,这里涉及到体育科研、医务、领导管理、后勤保障、教练团体等多方面,它是一个团队,运动员恰好只是这个团队努力的“果实”。因此对于参赛风险管理者来说,不能只关注运动员,唯金牌论,还要关注整个团队的动向,对于运动员来说,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把自身融入整体中考虑[21-24],预测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对于团队来说,要围绕运动员这个中心做好保障工作,但也要在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基础上,协助运动员,发挥出团队协作力量提出应对参赛风险的具体的应对策略。如食品安全在比赛中是经常出现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参加国内还是国际比赛,保障团队都要做好运动员的食品安全,特别是肉食品的安全,运动员吃好了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参加比赛,总不能因为肉食品不安全而不让运动员吃肉。有些省市、地市体育局领导由于肉食品不安全,做出到赛区不允许运动员吃肉(包括猪肉、牛羊肉、鸡肉等)的决定,也是不妥当的。运动员没有充足的蛋白质补充,爆发力从哪里来,体能从哪里来。应该说运动员也是肉食性动物,那么就需要在赛前有很好的预案,包括去赛区之前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运输,到赛区之后的储存,如何发放给运动员等等都需要在赛前准备好。反兴奋剂教育是需要在运动队经常宣传的事情,无论训练多么刻苦,多么卖力气,也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运动员,只要和兴奋剂扯上关系,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美国著名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美国短跑名将卡尔·刘易斯,美国自行车名将阿姆斯特朗,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俄罗斯国家队集体服用禁药,中国的马家军等等,都因兴奋剂事件而倒下。这些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有长期而坚定的同反兴奋剂作斗争的准备和决心。竞技信息情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加大赛如何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需要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一起通过互联网、国际比赛、国内比赛和人际关系去了解自己的对手备战大赛的情况,通过掌握的情况坐下来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几种不同的方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应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运动员把对手的情况像写在教科书里一样印在自己的头脑里,利用睡觉前通过假想对手的情况在头脑中浮现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遇到对手从容不迫。

3.3 科学训练必不可少

对于我国冬季项目来说,科研的介入相对夏季项目晚,在竞技体育领域若想占得先机,科研必须走在训练的前沿,必须在动态中把握运动项目的本质与规律,并不断顺应规律调整训练方法、手段,更新观念并结合项目的规则的同时,把科研贯穿到训练之中,使之成为核心。各项目在备战的过程中,要持续推进技战术训练的创新,注重技、战术训练过程个性化;技、战术训练求新求变;加强针对性实战模拟;强化技、战术训练控制;运用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构建技、战术训练与参赛的系统工程。

4 结语

参赛风险预测与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参赛工作效率,从实际出发,做好大赛前准备工作,在所有环节(包括思想教育、科研工作、医务保障、应急预案、信息情报反馈、后勤服务等)上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促进参赛各环节向着有序高效的目标发展,取得最优的参赛效益。风险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所以作为管理层和运动员面对可能出现的参赛风险不能逃避,必须勇于正视其中跌宕起伏的过程,敢于直面最后不可预测的结果。运动员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看待比赛性质和比赛结果,对影响参赛风险的因素在赛前认真仔细分析和赛中积极应对,正常发挥自己训练水平。参赛团队要鼓励、支持和协助运动员,促进其超水平发挥出竞技状态。就好比中国女排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与整个团队的风险评估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在2018年和2022年冬奥会上,黑龙江省运动员和我国的冬季项目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1]黄卫,王亚男.高水平竞技比赛中的程序化参赛[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8):80-81.

[2]赵海洋.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程序化参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2011,35(5):1-3.

[3]姚健,诸宸.中国男篮世界大赛参赛风险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6):109-111.

[4]刘韬.气象因素对田径运动影响的分析[J].田径,2006(2):51-52.

[5]Sandra E Short,Martin W Short.Essay Role of the coach in the coach-athleterelationship[J].MedicineandSport,2005,366(6):S29-S30.

[6]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J].体育科学,2004,24(8):3-6.

[7]姚湘.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分析与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3):144-145.

[8]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季浏,殷恒婵,颜军.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左振腾,张丽莉.心理训练在三级跳远中的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83-84.

[11]廖菲菲.跳远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7,19(6):44-46.

[12]冯剑.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因素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7):40-41.

[13]石岩,田麦久.运动员参赛风险研究导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23-26.

[14]李晓东.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经验 [C]//全国运动训练高级讲习班讲义汇编.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1999:109-110.

[15]石岩、吴慧攀.运动员参赛心理风险的理论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9,30(1):59-61.

[16]李金锁.高校开展轮滑定向运动赛事风险管理及预防措施[J].冰雪运动,2014.36(2):46-50.

[17]于涛.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J].冰雪运动,2012,34(2):76-78.

[18]卢德文,辛亚冰.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的不良心理及调节方法[J].冰雪运动,2012,34(1):12-14.

[19]李民.冰球守门员心理训练模式的构建[J].冰雪运动,2013,35(1):37-40.

[20]张志鹏,李妍.2015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中国队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性分析[J].冰雪运动,2015,37(3):28-33.

[21]钱宝山,任慧莹,关成雪.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6):21-24.

[22]吕游.短道速滑运动员逆境应对的策略[J].冰雪运动,2013,35(2):25-27.

[23]史孟玉,姜淼淼.冰壶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J].冰雪运动,2014,36(1):34-37.

[24]王忠喜.大冬会滑雪比赛应对恶劣天气环境的策略[J].冰雪运动,2008,30(6):64-66.

Risk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y of the Athletes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on

ZHEN Li-jun
(1.Sprots Science Schoo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00,China;2.Heilong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Harbin 150008,China)

G808.192

A

1002-3488(2017)02-0044-04

2016-11-30;

2016-12-07

甄立军(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心理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心理感受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