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017-11-27 23:23杜于彬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意外事故体育课教学内容

杜于彬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广东广州 510450)

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杜于彬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广东广州 510450)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极容易出现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课堂,为了更好地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该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索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做到防微杜渐。

体育教学 安全隐患 意外伤害事故

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参与的体育活动过程。与其他文化科教学相比,它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活动主要安排在户外进行,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户外因素,给课堂的组织管理增加难度,影响着教学安全;其次,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剧烈性,运动强度比其他文化科教学要大,引起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系数要比其他文化科教学要大。正是因为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上独特的特点,使得体育教学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文章着力于研究影响体育课安全教学的各种不利因素,以便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体育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

1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指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体育教学顺利、安全、有序进行的各种不利因素的总称。它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绊脚石,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毒瘤。俗话说:“安全无小事”,为了体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凡能够引发学生安全意外事故的各种不利因素,都应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谈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哪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以便更进一步地探究,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师生安全意识缺位

在如火如荼的体育课进行过程中,“健康第一”“安全第一”是最高的准则要求,换而言之,健康、安全是体育教学的依归,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还是断断续续地听闻到这样或那样的体育事故发生。纵观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些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往往是我们的体育教师、学生在思想上的疏忽大意,安全意识缺位造成的。这也是引发意外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安全意识缺位。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在课堂调控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教师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对体育教学能否安全、有序开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忽视安全教育,不重视向学生传授安全保健知识,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往往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实践证明:体育教师安全意识愈严谨,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小;反之,则容易引发意外事故的发生。

(2)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校园时期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活跃、最热衷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运、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然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预见能力、控制能力又相对较差。正是这样的一对矛盾,频频引发体育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进攻队员运球上篮,高高跃起准备完成上篮动作,但是防守队员却在这个时候,因害怕冲撞,临阵退缩,低头弯腰,导致上篮队员在空中失去重心,重重摔倒在地,造成运动意外事故。这些都是日常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的案例,导致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保护意识缺乏。

3 场地器材检查不周、使用不当

体育教学的魅力展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有赖于对场地器材的灵活、巧妙运用。因此,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然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安全、有效使用它的时候,它能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另一方面,在忽视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使用它,它将会给体育教学带来祸害,给学校、家庭、学生带来痛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见的,例如:短跑练习中,田径场的坑渣,导致脚踝扭伤;跨栏练习中,栏架设置过高,导致擦伤、撞伤;撑杆跳高练习中,支撑竿的断裂,导致摔伤,等等。引发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体育教师对场地器材能否正常使用,未尽到认真细致检查的义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方法是否得当,违背审慎安排原则。简而概之,场地器材检查不周、使用不当是引发教学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实,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问题,只要教师在思想上能够高度重视,杜绝一切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对场地器材做到定期检查、定期保养、课前检查、课后维护。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设置,将安全问题落到实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 准备活动缺失、不充分

众所周知,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安全阀,它促使人体的各种器官、关节更好地进入运动状态,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准备运动的充分与否,对预防运动损伤、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只有充分的准备运动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否则,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十分不利的。然而,在一些“放羊式”教学模式中,准备活动缺失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对于准备活动,有的教师要求不高,学生随意敷衍应付,更甚者,连准备运动都不做,就直接进入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去。这样的话,无疑将安全隐患问题放任不理,给学生的意外损伤埋下伏笔。另外,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还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许多教师普遍用游戏方法来代替准备运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准备运动模式新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情高涨,但部分游戏却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准备活动应有的热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游戏是竞争性,运动强度较大的,学生还没有热身就直接进入强度大的游戏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游戏本身只具有趣味性,根本没有起到热身作用。显然,这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的。

5 教学调控能力欠缺

体育课是群体性户外活动课,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体育课更容易发生教学意外事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更高。否则,教师组织管理不到位,课堂失控,便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教学调控能力不足,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到位,不能较好地驾驭课堂,严重影响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针对学生活泼好动、上课开小差特点,教师要积极提升课堂调控能力,以确保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实践证明,教师的组织管理不到位,课堂得不到有效调控是教学意外事故的诱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课堂常规要求不严,纪律涣散。课堂常规是否严谨,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放任自流,更甚者,对学生的一些违纪、不听从指挥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然,这是教师调控能力欠缺,不能有效驾驭课堂的体现。此外,这种不良的风气一旦蔓延,课堂将处于一种失控或者半失控状态,形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2)教学组织不严密,同样也是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足的体现。教学组织不严密,不仅增加教师进行教学的难度,而且还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涣散,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听从指挥,还没有等到教师的指示,就擅自将球投出去,造成其他正在捡球的学生意外受伤。这正是由于教学组织不严密,引起的教学安全事故。事实上,只要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下一点功夫,像此类的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6 教学内容设计得不合理、教法不当

教师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为依据。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反之,教学内容偏难,技术要求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则不仅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引发教学安全事故。例如:让还没掌握前滚翻技能的学生,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结果造成学生意外受伤;让体质较差的学生进行高难度的单、双杠练习,结果造成学生在单、双杠上摔下受伤,等等。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师必须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以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地参加体育锻炼。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后,如何进行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科学、恰当,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学方法不当、不科学,不仅使学生学起来费劲,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情况更严重的,还会引发意外事故。例如:在进行单、双杠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师忽视安全防范,不采取保护帮助教学法,而让学生单独进行练习,结果使学生在缺少保护帮助的情况下,造成意外受伤。

7 运动强度、运动密度过大

我国古籍《内经·素问》中写有“不记妄作劳”,就是说不论在生活工作还是体育锻炼中都要注重适度,切勿过度。这也是体育锻炼中的“适度性原则”“过犹不及”的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运动成绩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密度。避免运动强度、密度过大,造成学生身体过度疲劳,引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例如:在酷热的夏天,安排学生进行800m、1 500m、3 000m等耐力性练习,结果由于天气严热,运动强度过大,造成学生中暑、休克等。因此,在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运动密度时,必须合理地确定运动负荷。否则,过小的运动量,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锻炼目的;过大的运动量,使体能透支,身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肌肉痉挛、肌肉拉伤、中暑、心率失常等。

8 结语

综上所述,要确保教学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以学生为本,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实效及课堂的精细化管理,强化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将教学安全问题落实到各个环节,各种细处。做到认真细致检查场地器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运动量,致力于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消除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1]冯进文.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实例与分析[J].体育教学,2001(5):53.

[2]吴爱军.同一堂观摩课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所引发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0(1):89.

[3]于松峰.体育课中不可忽视的隐形伤害[J].体育教学,2010,29 (1):13-14.

G807.01

A

2095-2813(2017)04(c)-015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57

猜你喜欢
意外事故体育课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
体育课
浅析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国幼儿园幼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