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研究①

2017-11-27 23:23黄明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博士生学位博士

黄明明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研究①

黄明明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该文通过对我国体育学博士发展历程回顾和现状分析,总结了体育学博士发展的特点。认为体育学博士培养应当改革研究生选拔方式,不断完善和健全培养工作和制度,从而提高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体育学博士 培养 特点 发展历程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逐渐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依赖于知识与技术的进步及制度的革新。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空前提高。现如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存在的这些理论及实践问题越发显得异常突出。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融合了培养人才、创新科研以及服务大众三方面因素,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创新型国家的前进速度与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水平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现设置有89个一级学科,而体育学就是其中之一。解决体育博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唯有通过在发展和改革中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博士培养现状,真正使我国体育博士培养获得全新的发展。由此,文章通过对我国体育学博士生培养工作的现状及特点的了解来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学博士生培养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以解决相关问题。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博士研究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与体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相关的文献、著作,以及各校培养工作文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书籍;利用各学校官网以及校园网并走访各学校,收集各院校的体育博士生培养方案等。

1.2.2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主要是以调研过程中收集的图形、符号、录音等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析的过程。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博士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通过文本查阅、归类整理,分析我国现行体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工作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学已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如下:北京体育大学(其中北京体育大学3个)、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山西大学。分别为体育教育训练学17个,体育人文社会学15个,运动人体科学11个和民族传统体育学7个。

此外,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还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发展分别增设了运动康复学、体育工程、体育管理和运动心理学等专业。这充分说明了体育学学科系统化的构建逐渐趋于完善,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也逐渐形成了雏形,从而促使研究生培养迈入崭新的发展时期。

当今国际研究生教育已经呈现出新的趋势。不管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培养单位、学科结构、经费来源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所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实质上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变革。

2.2 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2.1 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的发展历程回顾

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和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理论专业是我国首批建立起来的博士学位及授予单位,这也表明了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系统化的初步建立[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逐渐从体育专业院校拓展到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现出了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到了2000年,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增设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华南师范大学也增设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从而推动了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发展。

而且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也逐渐增多,具体的分别是由2个增加到4个,由2个增加到3个。到了2003年第9批博士点申请中,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增设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在浙江大学增设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5年又在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增设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辽宁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增设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

从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1985年至今,不管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人数,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在我国教育领域增势明显,培养单位的数量也在飞速增加,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体育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涌现,并为我国体育科研领域不停地输入新鲜血液,提高科研实力。

2.2.2 我国体育学博士培养的发展特点

通过多方面研究和调研发现,实行体育学博士学位制度,是激发学者们科研进取心的有效方式,而且对科研团队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进行国际性的学术对话交流,从而了解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加以借鉴和运用,这都为我国体育学博士的教育和培养以及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坚持学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位制度的具体目的在《学位条例》有明确规定,即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人才的成长,以适应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

(2)坚持学位制度中国特色化。在学位设立时我国应坚持采取既符合国内基本状况,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方法,将硕士、博士学位作为学士学位的延续,并借鉴国外先进学位制度。

(3)坚持国家对学位管理统一化。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不同时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是大不相同,由此,在每个时期都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加以整改或者微调。现如今,我们应当选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管理的模式,秉持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按照逐步理顺一级学科,规范调整、拓宽二级学科的方式规范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3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迫在眉睫。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基本标志。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博士生教育,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正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我国博士生培养的特点来看,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1)选拔制度还需完善。(2)较少与国际接轨。(3)招生基数大,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国应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4 建议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高校、科研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领域、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和民族传统体育领域内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是我国体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3]。在把握我国《学位条例》和当前体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诸多要求,由此才能与时俱进培养新型人才。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以培养。

4.1 选拔方式个性化

博士生选拔应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选拔标准,结合导师专家推荐以及面试在选拔人才中的功能,增加面试成绩权重,从而可以保证培养单位和导师在招生录取时的诸多自主权。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培养方案增设科研能力以及外语能力要求,让博士生选拔方式个性化、多样化。

4.2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一直是各国共同追求的基本培养目标。对于发展稍滞后的体育学来说,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学博士生毕业生既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从事专业科学研究,最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培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是培养的重中之重。

4.3 培养结构应坚持与国际接轨

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我国在教育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长期不断的过程中,应当对适当控制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和重视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两个方面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

[1]田麦久.体育学博士立足于国内培养之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4):1-7.

[2]尹飞飞.体育学研究生学位与培养发展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3):22-24.

[3]黄汉升,葛春林.中国和美国体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4(2):20-26.

G80-32

A

2095-2813(2017)04(c)-01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64

此论文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号:2015Y0501)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保障制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博士生学位博士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迎春佳作
森博士作战室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